说说《五行大义》之出处

重编/潘长宏

说起五行,这可是人类和自然造化之根源,人伦之资始,万品禀其变易,百灵因其感通,本乎阴阳,散乎精像,周竟天地,布极幽明,子午卯酉为经纬,八风六律为纲纪。故天有五度以垂象,地有五材以资用,人有五常以表德,万有森罗,以五为度。过其五者,数则变焉,实资五气,均和四序,孕育百品,陶铸万物。善则五德顺行,三灵炳曜,恶则九功不革,六沴互兴。原始要终,靡究萌兆,是以圣人体于未肇,故设言以筌象,立象以显事。

《五行大义》出自隋朝,阐述五行思想的典籍。是隋以前传统五行理论的集大成者。作者萧吉,字文休,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通晓阴阳五行方术,历仕周隋,曾考定古今阴阳书。另有《相地要录》、《宅经》、《金海》、《葬经》、《太一立成》、《相手板要诀》、《帝王养生方》、《乐谱》,时人多以为萧吉得“神道”。

01.五行

五行是自然造化的本源,是人文关系的起始凭借。

五行是自然造化的本源,是人文关系的起始凭借。万事万物禀受五行的能量而变化,百千灵应因为五行而能够感通。五行源于阴阳,又遍及天地间,散布与各种有形无形的事物当中。

子午卯酉为五行经纬,八风六律为他的纲纪。所以,天有金、木、水、火、土五种星象以垂示征兆:有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以资利用;有仁、义、礼、智、信五常以示德行。天地内外,万事万物都以“五”作为尺度。

自然界,凭借五行之气协调四时的次序来运化万物;人类呢,善者皆顺仁、义、礼、智、信五常而行;但,如果人们的对物质方面的功力思想和人伦尚德主义思想无法平衡,不守中庸之德,来进行调和,就会造成六沴(风、寒、暑、湿、燥、火六气不和)等灾害。

*原文中六府三事:六府指的是人民生活物质中的金、木、水、火、土、榖,三事指的是治民政事之正德、利用、厚生。

古代圣贤们为寻求事物的始终,研究发展的预兆,体察事情未发生的状态,用语言来说明,用物象来呈现事情的过程。那么,事物既然在天地间客观存在,就可以通过外在的象而感知,外在的象因滋生可以产生变化,变化的过程就形成了数目。有数就可以记录,有形象就可以模拟。其中的道理就可以通过象与数来认识了。

02 龟卜和筮占

古代的龟卜和筮占,就是用形象和数目来认识事物的。晨星的浮躁与出现,太阳的圆满与月亮的圆缺,雷声轰隆和彩虹出现,包括行云布雨,这些都属于天象。将周天分为二十八星宿,紫薇宫内外,分为诸多天星,三光七耀,以天上星宿对应地上区域的划分;以木星来纪年,这些都是天的数目;

山川河流,水上陆地,高低平洼,名山镇首河流通达,风之回旋,路之争,这些都是地的形象;八方四海三江鱼。九州百郡,千里万顷,地的数目;

礼仪用以节制人,乐曲用于和悦然后还有心灵,用表彰来做标榜,用刑法来惩恶引善,这是人的形象;用百官治理,用万人立事,用文、行、忠、信四教与修治文化;用七德讲习武士,这都是人的数目。

古人依据形象于数目来认识五行的来龙去脉,凭借龟卜和筮占才能辨明阴阳吉凶,所以事情可以嫁接形象来认识,事物可以依从数目得以确立。

03.作者萧吉

作者萧吉,调研发现,从伏羲神农以来,直到周朝汉代,都是以五行来作为朝政的根本,以蓍草、龟甲来占卜善恶先兆。

所以《左传*香,襄公二十七年》说,天生无才,偏废哪一种都不可以;《尚书*秦誓下》说,商王因侮慢五常教化,后接受天命,最终放弃所有政权。由此就可以知道得到五行者昌盛,失去五行者灭亡。

从前中原地区没有统一的治理,西晋时候有很多人向南迁徙,作为国家根本的书籍明显不足,如同枝条般的边缘学说盛行。空谈虚言,巧笔华词流行于一时,渊博学问治国名言抛于万古,后代跟随前代,养成了习俗,虽然占候的方术依然流行,但都遵从旁门左道。

卜筮的方法的方法一直存在,但疗效的道理已经不能分辨,约定立法没有被作为依据,时节制度必然出现差失,失之毫发,必定差千里,所以水旱灾害兴起,却不能分辨由来,妖孽祥瑞出现却没有办法知道旨趣,并不是因为具体事物千差万别,而是很少有人深入的去研究。

古人云,“登山始见天高,,临壑方绝地厚,不闻先圣之道,无以知学者之大”。所以作者广泛采集各种经书纬书,搜罗各种简牍书碟,来简要叙述五行的要旨。本书开始于解释五行的名称,终止于虫鸟归类。凡是同五行相配合的事物都在其中。

或许可以使五行之道不至失传,如果能够专心敬意研究五行的毅力,不但可以愉悦心神,涵养天性,保持品德保全自身,还可以辅佐协调各种治政,有利于安定万物。此为大智者!

04.总结:

学易者,无论学习哪一门术数,可以先从方法论开始学习。

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么做,其一,是可以在真正感受到这门技术带来的玄妙后,增强对这门技术的兴趣,形成自驱力;其二,初学者如果只是在理论层面打转,不得要领,没有具体可行的方法论,就会消耗大量的时间和自信心,对学习是非常不利的。很多人都因此放弃,甚至生起负面能量。待有了一定的门路后,你自然会发现,要想断事入神,就必须要再回过头在基础理论上下功夫了。

所以说,这条路更是没有任何捷径的。这还只是从技能层面去讲,如从修行角度来说,不断的挖掘你才知道传统文化的真正的魅力在哪里。

不多言,每个人缘分不同,路径也各有其异,无论怎么走,只要在路上就能领略美丽的风景,只要不断前进,终能到达良境。

本篇为《五行大义》的序言简解,下篇从第一章开始论述。感谢您的关注,感谢雷子老师及一路惠及如艺的良师益友们。

这个时代,真正有情怀,以助人为本的教育从业者和传播文化者真的难能可贵。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在微信公号自行搜“复制卓越”与雷子老师结缘,更快更好的成长。

(0)

相关推荐

  • 对话《易经》之颐卦

    原创2021-06-10 12:06 艮[☶]上震[☳]下之山雷颐卦,在山天大畜卦后出现,说明了天地间一个最为明显的生存之道和颐养天年法则,也就是天地间事物的相互转化和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基本道理.人们 ...

  • 《淮南子》卷8本经训诗解1太始素朴天人和一

    题文诗: 太清之始,和顺寂漠,质真素朴,闲静不躁, 推而无故,内而合道,外调于义,发动成文, 行快便物.言略循理,行侻顺情,心愉不伪, 事素不饰,真诚是以,不择时日,不占卦兆, 不谋所始,不议所终,随 ...

  • 命理古籍 五行大义

    命理古籍 五行大义

  • 《五行大义》研究

    夫五行者,盖造化之根源,人伦之资始,万品禀其变易,百灵因其感通,本乎阴阳,散乎精像,周竟天地,布极幽明,子午卯酉为经纬,八风六律为纲纪. 故天有五度以垂象,地有五材以资用,人有五常以表德,万有森罗,以 ...

  • 《五行大义》,隋朝萧吉撰,350页

    《五行大义》,隋朝萧吉撰,350页

  • 五行大义序    -隋-萧吉

    序<五行大义> (隋)萧吉 五行大义序 上仪同三司城阳郡开国公萧吉撰 夫五行者.盖造化之根源.人伦之资始.万品禀其变易.百灵因其感通.本乎阴阳.散乎精像.周竟天地.布极幽明.子午卯酉为经纬 ...

  • 五行大义卷第一    -隋-萧吉

    五行大义卷第一 上仪同三司城阳郡开国公萧吉撰 第一释名就此分为二段 一者释五行名 二者论支干名 第一释五行名 夫万物自有体质.圣人象类而制其名.故曰.名以定体.无名乃天地之始.有名则万物之母.以其因功 ...

  • 五行大义卷第二    -隋-萧吉

    五行大义卷第二 第四论相生就此分为三段 一者论相生 二者论生死所 三者论四时休王 第五论配支干 第六论相杂就此分为三段 一者论五行体杂 二者论支干杂 三者论方位杂 第七论德 第八论合 第九论扶抑 第十 ...

  • 五行大义卷第三    -隋-萧吉

    五行大义卷第三 第十四论杂配就此分为六段 一论配五色 二论配声音 三论配气味 四论配藏府 五论配五常 六论配五事 第一论配五色 左氏传.子产曰.发为五色.蔡伯喈云.通眼者为五色.黄帝素问曰.草性有五. ...

  • 五行大义卷第四    -隋-萧吉

    五行大义卷第四 第十五论律吕 第十六论七政 第十七论八卦八风 第十八论情性 第十九论治政 第十五论律吕 春秋元命苞云.律之为言率也.续汉书云.律.术也.律书云.吕.序也.序述四时之气.定十二月之位也. ...

  • 五行大义卷第五    -隋-萧吉

    五行大义卷第五 第二十论诸神 第二十一论五帝 第二十二论诸官 第二十三论诸人就此分为二段 一者论人配五行 二者论人游年年立 第二十四论禽虫就此分为二段 一者论五灵 二者论三十六禽 第二十论诸神 诸神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