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叙挚爱】张和亮||我心安处是家乡
张和亮 自离家外出求学起,每逢寒暑假我就分外开心,因为那同时是可以回家的日子。后来我又做了学校的教员,从那时到现在,寒暑假至,我归心依旧。如今,尽管我已在江南有了属于自己的小家,但那个远在塞北的老家——彭阳,依然不断地召唤我回去。 关于家和乡,白居易多有诗云:“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大抵心安即是家”,“身心安处为吾土”。人在哪里出生长大,便在骨子里难舍那份故土情深,且愈长愈醇。世事熙攘,回到故乡,心才安详。 先贤称:“父母在,不远游”。老舍先生说得好:“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是啊,父母在的地方永远都是让人心往的家。 于是,每一个暑假我几乎都要回老家呆很长时间。这个暑假又将来临,我决计再次回到家乡,回到日思夜想的父母身边,回到沧桑雄浑的黄土高原,回到一碧万顷的天空下,回到生我养我的村庄里,踏踏实实踩在家乡的土地上。 家乡的暑期风景极好。大西北一般春季多风沙,易干旱,但到得夏日,雨水便会多起来,甚至每天的午后都会有雷阵雨。家乡的黄土地厚实肥沃,只要不受天旱的折磨,就特别容易满足,灿烂的阳光,再有雨水的滋润,起伏连绵的山塬便会呈现出一个丰腴的“天堂”。这时节归去,作物茂盛处,绿树掩映中便是我的老家。远眺,山头绿草如茵,桃杏葱茏,那些年的退耕还林已见景致;俯瞰,山间梯田层层,色彩缤纷,或长满了各色庄稼,或是新翻耕的麦地……赤橙黄绿青蓝紫,可谓美不胜收;仰望,湛蓝湛蓝的天上闲云悠悠,众鸟翱翔。家乡山大沟深,方圆数百里没有任何工厂,所以环境非常地生态、自然。地面洁净,没有垃圾(有,也是散发着青草味的牛羊粪),极少蚊蝇。天空呈现出一派光亮、澄澈、宁静的本色。置身其间,空气清爽,视线开阔,你会顿然明白,生活在喧嚣、拥挤的都市中的人们难怪视野模糊,甚至百病染身!我至今清楚地记得曾经有一位朋友到访时说过的一句话:“这里才是真正的氧吧,空气新鲜得可以拿出去卖的。”如今家乡的人们虽然还不是很富足,但留守的乡亲们依旧淳朴善良,辛勤劳作,自给自足,自得其乐。 南国夏日,溽暑炎炎,动辄三十五六度,那种湿热数十年后仍是我最消受不了的痛楚。暑期回老家简直就是去到了避暑胜地。“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此话虽然讲的是新疆,用在我的家乡是有点夸张,但也能形象说明家乡夏季的气候特点——早中晚温差较大。具体点说,清晨、晚上,年纪大一点的人要穿毛背心才不会觉得凉;日近中天时气温会很高,但那种热跟南方迥然不同,有山风不时吹进你的衣缝,人就不会有在南方那种从早到晚潮湿而闷热的难受劲儿。若实在有些热了,就坐进窑洞(窑洞不是地洞,是聪明的人类修缮的很精致的一种栖息地。)里,或拿把小凳或铺张门板,往大而荫的树底下一坐或一躺,山风习习,那种透心凉儿岂是这南方最好的空调所能企及?而江浙沪一带,虽是江南清丽之地,可如今现代工业污染严重,被雾霾困扰,置身其间,心情象灰蒙蒙的天空,阴沉,憋闷。一旦高温起来,旷日持久,这时候不管是早晨还是晚上,不管是有风还是无风,不管是躲树底下还是奔阴凉处,都是热煞的感觉!离开空调,人简直就如同生活在闷罐里! 暑假回老家,做一段时间农民也是很惬意的事。爸妈都是地道的农民,他们靠种田把儿女们养大并一个个送进了大学的校门。我们兄妹少时在父母身边,放学回家就力所能及地帮父母干农活,所以农田里的活我们都不陌生,也都算是半个农民。我们和父辈一样对土地充满感情,那洋芋疙瘩的香味一直牵挂着我的味蕾……如今爸妈年事渐高,但为了不拖累儿女,他们依然要在土地上不息操劳。我多选择暑假回家,也因为此时正是农忙时节,回家一边和他们团聚,一边也能帮他们干不少农活。我是孩子中的老大,从小跟着父母干的活多,差不多是个劳动的好手了。如今回到家里,农活我依然干得得心应手。众邻居常夸我,说我心灵,到现在还这么会干农活。这话虽说是在夸我,但我听了却不是滋味,就象同样听到乡亲们说我北上南下的怎么还能把乡音说得这么地道。我无语。生于斯长于斯,念兹在兹,我的根是扎在这儿的,有些东西是永远都改变不了的,我也根本无意去改变这源自这块土地融于血脉、刻于骨髓的故土情结。我生性最看不惯一个人忘本,在可亲可敬的父老乡亲面前,用得着袖手旁观,装腔作势地摆出衣锦还乡、荣归故里的模样吗?每回老家一次就能亲近一次土地,就会有最贴近泥土的沉思。劳动又是力与美的展示,何乐而不为? 暑假到了,我就回家。 【作家档案】 张和亮 张和亮,宁夏彭阳人,宁夏大学毕业,浙江德清县第三中学(高中)语文教师
注意事项:稿件要自行编辑好以word文件形式投入各栏目信箱,作者简介及联系方式附在稿件后即可,莫要单独发,作者照片直接发邮箱。投稿后请务必加主编微信:13910420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