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痒、酸、胀、麻、疲、乏等病症

痛、痒、酸、胀、麻、疲、乏、饥、饿、劳、累、聪、明之病症中医认为:-一、麻:表明气能过来,而血过不来。-二、木:麻得厉害了,就是木,是血和气都过不来了。-三、酸:表明经络是通的,但是气血不足。-四、胀:表明气很足,此类人是爱生气的体质,若体内的气出不去就估胀。-五、痛:单纯性的痛则是因为有血淤-六、痒:表明气和血正在过来,伤口愈合的时候都会发痒。但这与全身发痒不同.-谈谈疼痛痒酸胀麻疲乏之病症一、疼téng这是我们最常遇到的一种不适感觉。那疼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它与“痛”又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先来看看汉字是如何解释的?我们先来看看结构。疼,外面是一个病字旁,里边是一个冬。怎么理解呢?中国文字都是象形文字,每个字里,都有深刻的含意。冬,一定和冬天、寒冷有关,而病字旁,代表过寒。《黄帝内经》是这么解释的:“寒胜其热,则骨疼肉枯。——《灵枢经·刺节真邪》”那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寒超过了热,而导致了骨头疼肉紧枯。这种感觉可以用“寒风刺骨”这个成语来形容。因此,可以理解为,由过寒引起的身体不适之感觉。中医有“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的疗法。因此,对于疼,我们通常的做法,就是要避免受寒,同时如果受寒而引起的不适,要用热来解决。通常,引起疼的病症,主要是外伤、冻伤、风寒感冒等,大都与寒冷有关。二、痛tòng我们还是先来看看字形结构。痛,是病字旁,里边是一个甬字,“甬”,什么意思呢,路也。我们这样可以理解痛这个字,它是由于路被堵住了引起的。那这个路是什么呢?我们可以理解为经络,以及一切与之相关的血管、淋巴等各种管道。像很多女孩子都有痛经的问题,那这部分,大都是由于受寒凉,导致经络堵住,经血下行不畅。那解决的方法,就是要通把路打通。中医认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就是这个道理。三、痒yǎng在古字中“羊”和“阳”是相通的。在中医里,阳与人的生命关系密切。得阳者生,失阳者亡。那阳在病里旁里,说明什么呢?阳气病了,受阻了。因此,我理解,痒,实际上是“痛和健康”的一种临界状态。什么情况下人体会痒呢?长伤口时,人会痒,说明气血在通达到伤口时,受到一定的阻碍,不顺。人体从一股暖流,变成无数条暖流时,就会感觉痒。还有人的后背也经常会痒,也就有人发明了痒痒挠这种工具。那这种痒,又是怎么回事呢?其实是人体的阳气在往外顶体内的湿。在顶的过程中,由于人体的经络不是很畅通,因此,会遇到一定的阻力,所以会痒。对于皮肤痒,很多人都爱用激素,其实,那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反而对人体有危害。其实,人体很有意思,当你面对痒的时候,人最爱做的事,就是挠,而这个挠的过程,其实也是疏通经络的过程。只不过,这是在表皮。而更深层、更好的办法,就是刮痧,让更深层的寒湿出来。如果原来痛,现在变成痒了,其实,说明你的身体在向好的方向转换。反之,原来痒,后来变成痛了,那就说明向坏的方向转换。四、酸suān酸字的左边是一个酉,右侧是“夋”qūn。酉,在天干地支中,对应的是17-19点,刚好是肾经当值。而“夋”字, 意为:“行走迟缓的样子”。所以,在人体上,基本可以理解为肾虚了。我们身体最容易酸的地方是哪,是腰对吧?在中医里,腰为肾之府。所以,腰酸,大体上可以找到的原因就是肾虚了,我们身体代谢缓慢了。还有一种状况,就是我们爬山之后,腿很容易酸,其实,这也是身体血液中乳酸堆积不易代谢的结果。而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造血,所以,还是和肾虚有关。我觉得,酸其实和痒一样,也是一种身体的临界状态,往好的方向,就是健康;往坏的方面,可能就是疼痛了。对于酸,解决的方案,就是加温和加速,热敷和按摩,对缓解酸有很大的效果。同时,枸杞也是强肾的佳品。总之,强壮你的肾,才是解决酸的根本之道。因为,你很少听小孩说他腰酸的。因为他们一个个都是肾气十足。五、胀zhàng胀是肉月旁+一个长字。如何理解呢?主要是指肌肉组织不正常的扩大。它和肿基本上是同意。肿,主要是表现在外观;而胀,经常会是外观看不到的情况。造成胀的原因很多,外在的,可能是外伤引起的发炎,或者捆绑造成气血不畅。其实大都也是由于管道受阻,造成身体的代谢出了问题所致。要做的工作,也是疏通经络,解决淤堵。六、麻má麻,也是一种病态,病字旁里一个林。怎么解释这个词呢?我们什么情况下会感觉麻了?是不是肢体被压的时间过长以后,导致气血供应不上而使肌体产生不适之感。那和“林”又有什么关系呢?我始终没有找到确切的答案。只能这样理解了,“林”字为会意字。从二木。表示树木丛生。本义:丛聚的树木或竹子。那在中医里,什么主木呢?肝藏血主木,因此,如果肝血正常汇聚,那到好。关键是加了一个“病”字旁,说明是不正常的汇聚。解决麻的方法也很简单,解除这种不正常的压力。这种压力,有可能是外在的,也有可能是内在的。心脑血管病的人,很容易产生肢体麻木,也主要是肝血在人体器官组织中不正常汇聚引起的。七、疲pí疲,也是病字旁里一个皮字。疲字的主义:懈怠,不起劲。皮在中医里是由肺主管的。而肺在中医里是管疏布血的,是相傅之官。疲多从外在表现出来,比如疲软等,是看得见和摸的着的。八、乏fá乏字的主要意思是缺少和无能。缺少什么?当然是缺少气血啊。与疲不同,乏,多为身体内在的感觉。比如我们可以说:“我今天很乏”,这是一种内心的感受,而不能说,“我今天很疲”。如果说我很疲乏,则是指身体由外到内都打不起精神来。疲和乏都与我们气血不足有关。解决的方法,需要综合调理了。这与我们前面说的各种症状相比,相对严重些。总之,人体和各种不适症状,从汉字的构成上大体可略见一斑。基本都与病字旁相关联。而且多与寒、外伤造成的经络不通有关。所以,《黄帝内经》之所以强调经络,也就不言而喻了。谈谈饥、饿、劳、累、聪、明等病症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上面这些词,我们在小时候学语文时,都没有深刻理解过,如今,上了点岁数,生活阅历也丰富了,慢慢地,对中华文明的理解也越发的深刻。汉字,不仅每个词有特定的含意,每个字也有,甚至,偏傍部首也都能说明问题。曲黎敏对中医的深刻和独特的理解,很大一部分源自于她对汉字的理解。因此,作为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个喜欢中国文化的人,每一个推动中国文化发展的人,我们都要认真研究我们的文字,以便做到去粗取精,取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理的过程。好了,闲话少说,我们继续研究字与病症的关系。一、饥jī饥,一个食字旁,加一个几。什么意思呢?肯定和食物有关。“几”像什么,是不是像蚕在蠕动。因此,理解饥,可以想像为,因食物而产生的生理反应,产生的肠胃的蠕动。因此会有“饥肠辘辘”这么一个词组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饥更代表着人体那种条件反射式的肠胃蠕动。二、饿è什么是“饿”呢?一个食字旁,加一个我字。官方解释是更严重的饥。本义:饥之甚。按:在古代,“饥”与“饿”存在着程度上的差别。“饥”指一般的肚子饿;“饿”是严重的饥饿。我个人理解,饥与饿最大的区别在于,饥主要是因食物产生的生理反应;而饿,则是因食物产生的精神层面的反应。换言之,饿就是“我想吃”的意思。我在做健康咨询时,非常强调饥饿感。实际上,我更在强调的是“饿”字。直白的理解,就是“吃饭香不香?”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很多人在亚健康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到了饭点,吃也行,不吃也行。甚至肠胃都咕咕响了,而自己却并没有一点食欲。没有“饿”的感觉,说明身体已经出现很大的问题。主要是体内的垃圾排不出去。如果从西医角度来说,很可能是尿酸和肌酐过高。因此,要想解决饥饿感的问题,一定要先解决排毒的问题。很多人都只顾上面,只顾进补,而不顾下面,不顾排出,这是对养生的一大错误理解。如果你没有强烈的饥饿感,你吃再多的东西,也不会被人体吸收。只有当你饥饿感很强时,你即使吃非常普通的饭菜,也能吸收到大自然给予的食物之精华。因此,人要量出为入,具体地说,说是根据你的大便情况,大便是否成形,来考虑你吃什么和吃多少。不信你就试试,凡是大便不成形的人,如果你减少进食量,尤其是晚餐的进食量,多数情况下,大便会变的成形,这点,我们以后再详说。饥和饿,在英文中,都用“hungry”来表示,但在中文里,还是有不少区别的,这就是中国文化,可以非常精准地表达我们内心的意思。三、劳láo“勞”,是劳的繁体字。而“劳”字的小篆字形,上面是焱( yàn),即“焰”的本字,表示灯火通明;中间是“冖”字,表示房屋;下面是“力”,表示用力。夜间劳作。本义:努力劳动;使受辛苦。你可以理解为用力过火了。毕竟三个火,更能代表劳的本意。在中医里,如何理解“劳”字呢?最好的解释就是“五劳七伤”。五劳:“素问”五劳所伤,久视伤血(心),久卧伤气(肺),久坐伤肉(脾),久立伤骨(肾),久行伤筋(肝),是谓五劳所伤。七伤:大饱伤脾,大怒气逆伤肝,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行寒饮冷伤肺,忧愁思虑伤心,风雨寒暑伤形,恐惧不节伤志。因此,“劳”这个字,和“久”是有关系的,不管是什么样的一种情况,如果持续过了,就是劳。比如“过劳死”,就最能形象地理解劳这个字了。还有我们现代人得的颈椎病、腰椎病,都是和持续地坐着用电脑、开车等有关系,这些病,都是积劳成疾的结果。四、累lèi累字的结构是,上边一个“田”,下边一个“糸”mì(音“密”)。那“糸”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基本字义1. 细丝。2. 幺。3. 微小。4. 量词,丝的二分之一。详细字义〈名〉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一端象丝束的绪,一端象丝束的头,中间是丝绞。本义:细丝) 同本义 [fine silk]糸,细丝也。象束丝之形。——《说文》。当我们知道了“糸”的意思,也就能很好地理解累了。这就好比,我们用一根很细的丝,来顶着一大块田地,这悬殊的力量对比,本身就说明一个不协调。因此,累,可以被理解为身体无法承受的压力。从官方辞典中,我们可以看到:累的基本字义:1. 疲乏,过劳:劳~。~乏;2. 使疲劳:病刚好,别再~着。和“劳”那种“久”引起的身体不适不同,“累”其实是一种短期形成的身体不适。比如说,我今天走了一天的路,你可以说,“我累了”,而不能说,“我劳了”。累可以睡完一觉,马上恢复过来,但劳却不行。比如,如果你是天天用电脑,最后导致颈椎病,那就不是“累”造成的了,而是“劳”。积劳,一定会成疾。你可以这样理解,持续的“累”,最后就会变成“劳”。换句话说,“劳”是由持续的“累”引起的。五、聪cōng聪,左边是一个耳,右边是一个总。在中医里,什么开窍于耳呢?对,肾开窍于耳。因此,官网解释为:基本字义:1. 听觉:失~。2. 听觉灵敏:耳~目明。3. 心思灵敏:~明。~睿。~慧。~颖。可以看出,“聪”确实和听力有关。左边耳,右边总,你可以理解“聪”这种状态为人肾气最足时。为什么大家都说这孩子聪明,而很少有人岁数大的人说这句话,而改用“智慧”了呢?实际上,“聪”多来自于先天的,也就是从父母的精血那继承过来的,而智慧,则多来自于后天努力形成的。为什么人老了,听力就慢慢下降了,那是和肾气衰竭有关。原来这种老年人得的疾病,也就是功能退化,现在很多的年轻人也有了,这就是未老先衰的结果。这和现代人不注重养生,过度消耗自己的肾气有关。六、明míng明是什么?日和月,加在一起就是明。我们都说耳聪目明,那在中医里,谁和明有关?对,肝!因为“肝开窍于目,目受血而视”。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卧伤气,久行伤筋。《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有些岗位必须长期坐着工作,您是否知道久坐易致“六伤”?一伤筋:久坐不动,会使肌肉松驰,血脉不畅,发生淤积,导致静脉曲张,痔疮及“坐板疮”。二伤骨:久坐不动,全身重力压在脊椎骨底端,加上肩颈部长时间不动,会引起颈椎僵硬,还会导致脊椎骨变形而诱发多种脊椎病,而出现弓背及骨质增生。三伤肌:久坐不动,血流不畅,肌肉僵硬、酸痛、萎缩,使肌肉失去力量和弹性而发生痉挛。四伤神:久坐不动,还会产生压抑、无精打采、倦怠无力、哈欠连天,有时还会引起虚火上升,牙咽疼痛、耳鸣、便秘。五伤心:久坐不动,对心脏工作需求减少,可致心脏功能降低,引起心肌萎缩,给高血压、冠状动脉栓塞提供了机会。六伤脑:久坐不动,大脑供血不足,当人突然站起时,会感到头晕、眼花,甚至呕吐。所以需要久坐工作的人,应该在不工作时多做活动。1.久站.久坐一般会引发颈椎.腰椎方面的病痛,久站腰背部是人体用力最多的部位,要为人体提供支持并保护脊柱。长期久坐、久站缺少运动者,因维持固定体位或姿势的时间长,容易“坐不正、站不直”,不正确的姿势,使腰部肌肉、椎间盘与韧带组织长期处于牵拉状态,使骨筋膜间隔内压力因紧张而升高,出现疼痛症状。所以因工作需要久坐久站者,要经常注意变换姿势,弯弯腰、伸伸腿,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休息时也不要长时间“窝”在软沙发上,坐在沙发上时腰后凸部位常处于没有支撑的位置,腰部肌肉、韧带组织会因过度劳累而变得僵硬造成慢性损伤,出现腰痛。2.另外,如楼上所说,久站、久坐、久蹲由于职业因素加之直肠静脉无静脉瓣 ,位浅壁薄和直肠粘膜下组织松弛 ,极易使痔静脉丛曲张和肛垫下移形成痔核。3.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坐着工作的人越来越多。坐着虽然舒服,但不利健康。1.颈椎病原因:颈椎病的根源是颈椎间盘退行变性后,椎间盘松动,继而压迫神经根、脊髓或椎动脉而引起的各种症状。长期不良的坐姿或长久停留在电脑前,最容易造成颈项肌的疲劳,引起颈肩痛、项肌痉挛,甚至出现头晕目眩;久而久之,势必在成年之后过早地出现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导致颈椎病。对策:操作电脑时要保持正确坐姿:请确保坐着时整个脚掌着地。使用让您的脚部平稳着地的可调节工作台、椅子,或者使用脚垫。如果使用脚垫,请确保脚垫宽度足够使腿可以在工作区内自由活动。经常伸展腿部并改变腿的姿势。要经常站起来离开工作台稍微走动和经常改变腿部的位置,使人整个放松一下。注意不要将箱子或其他物品放置在桌下,这样会限制腿部的活动空间。2.腰椎病原因:由于长期久坐,或者有的坐姿不良,或总是固定一个姿势而使得腰部软组织长久处于张力状态,软组织缺血,而产生腰肌劳损。对策:要尽量减少坐的时间,或坐一会儿变动一下姿势、站起来活动一下,中途可做一下腰部按摩3.尾骨受伤原因:你是否经常感到臀部尾骨隐隐作痛,有时接连两三天都令你坐立难安?请别忽视这样的症状,这是女性易患的疾病——尾骨受伤。尾骨疼痛的症状包括臀部尾骨附近有压痛点或腿痛现象,范围包括尾骨、提肛肌及周围的软组织等。长久坐姿不正确,压迫尾骨神经,即可造成尾骨受伤而疼痛。对策:平时保持良好的坐姿,减轻对脊椎的压迫,多运动,可减少尾骨受伤的机会。患有慢性的尾椎骨疼痛者,最重要的是尽量减少或避免患处承受压力,平常坐的时候,可在椅子上摆个类似救生圈的减压坐垫,减轻患处的压力。这种中空设计的坐垫,可分散尾椎骨及臀部的压力,使患者可以坐得久一些,工作更方便。在家里,应经常热敷患处,或让中医用超声波治疗,加强疼痛部位的血液循环,促进疗效。4.屁股“生茧”原因:屁股“生茧”即臀部长出硬疙瘩,并隐隐作痛,即坐骨结节性囊肿。原来,人体臀部的骨骼是由骨盆构成的,其中坐骨是构成骨盆的重要组成部分,坐骨可分为上下两个分支,两支骨会合处即坐骨结节。当人采取坐位姿势时,坐骨结节恰好与凳面接触。在坐骨结节的顶端长有滑囊,滑囊能分泌液体,以减少组织间的摩擦与受压。然而,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滑囊也随之发生了退行性改变,液体分泌减少。长时间地伏案工作或有盘腿久坐的习惯,容易使坐骨结节与坐凳“硬碰硬”。还有长期不合理的摩擦、挤压、负重、创伤,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创伤性滑囊炎的发生,而这种滑囊炎大多发生在一侧坐骨上,这可能与坐力的不平衡有关。滑囊炎发生之后,囊内充血、肿胀、浆液性渗出物增多,迁延日久积液就会变得粘稠、混浊、纤维素沉着而发生粘连。这时,滑囊壁增厚、滑膜表面粗糙,最后,形成了囊肿。对策:改善坐具。平时如果习惯于坐木椅、硬板凳者,可改坐藤椅或沙发,也可在硬质坐具上放置较厚的海绵垫、布垫,能够减轻硬质坐具对坐骨结节的摩擦与对抗力。5.肌肉酸痛原因:人体内的亿万细胞要靠血的运输来完成其新陈代谢功能,久坐可使体内携氧血液量减少,氧分压降低和携二氧化碳血液量增多,二氧化碳分压升高,引起肌肉酸痛、僵硬、萎缩。对策:医学专家建议,凡因工作需要久坐的人,一次不要连续超过8小时,工作中每隔2小时应进行一次约10分钟的活动,或自由走动、或做操等。6.食欲不振原因:久坐缺乏全身运动,会使胃肠蠕动减弱,消化液分泌减少,日久就会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以及脘腹饱胀等症状。久坐不动者每日正常摄入的食物,聚积于胃肠,使胃肠负荷加重,长时间紧张蠕动也得不到缓和,长此以往可致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及出血等慢性难愈顽症。对策:培养“植物化”饮食习惯。多吃如干豆类,海藻类,地下根(茎)类,新鲜蔬菜及时令水果等。所含丰富的膳食纤维可增进肠道蠕动,缩短食物通过的时间,使食物中所含有害物质解除肠黏膜的机会减少,还可吸附带走部分有害物质,减少毒害7.大肠癌原因:长年久坐办公室而很少从事体力活动,是患大肠癌的一种危险因素。由于久坐的人最容易发生痔疮,因而民间也有“十人九痔”的说法。许多人认为痔疮无关紧要,不出血就好了,从而忽视了大便带血是大肠癌最初的主要症状之一。发现自己大便带血,一定要到医院作检查,最好是采取直肠指检,医生戴上手套,将一根手指伸入肛门,一般都能查出问题来。对策:长期久坐的人应提高警惕,尽量克服久坐的不良习惯。同时,养成体检习惯,建议从30岁就开始进行检查。检查方式主要有直肠指检、钡灌肠造影、CT检查等,各人可根据大夫的建议来选择检查,诊断方法。8.心功能减弱原因:久坐不动血液循环减缓,人体对心脏工作量的需求随之减少,血液循环减慢,日久则会使心脏机能衰退,引起心肌萎缩,易患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对策:可做“扩胸运动”,方法:每坐一两个小时后,站起来,双臂展开,做扩胸活动。每次舒展胸部三五分钟。做“扩胸运动”的次数、强度和频率,应根据自己身体状况而定。9.记忆力下降原因:久坐不动,血液循环减缓,则会导致大脑供血不足,伤神损脑,产生精神厌抑,表现为体倦神疲,精神萎靡,哈欠连天。若突然站起,还会出现头晕眼花等症状。久坐思虑耗血伤阴,老年人则会导致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若阴虚心火内生,还会引发五心烦热,以及牙痛、咽干、耳鸣、便秘等症。对策:为了你的身心健康,不要久坐下棋,玩麻将,老年人更不可久坐家中闭门不出。10.男性不育原因:久坐会导致人体静脉回流不畅。对男性而言,则会使局部温度升高,通气性差,容易感染包皮龟头炎。同时,久坐带来的高温和静脉血反流至睾丸,还会伤害睾丸的生精功能,时间长了可致男子不育,甚至发生睾丸坏死。对策:办公族每小时应有意识地起来倒杯水、去趟厕所。因工作需要经常坐着的男子,应穿宽松、纯棉的内裤,切勿穿过紧过小的内裤。生活中还应注意限酒,忌食辛辣。11.女性不孕原因:白领女性,由于长期久坐,月经前及月经期常有剧烈疼痛,这是因久坐加上缺乏正常运动,以致气血循环障碍;有些是气滞血瘀也易导致淋巴或血行性的栓塞,使输卵管不通;更有因久坐及体质上的关系,形成子宫内膜异位症,这些都是不孕的原因。对策:上班族每天至少应该活动30分钟。而要达到这个运动量可以因地制宜,比如坐公共汽车上下班时提前两站下车步行,或改骑自行车;上楼时不乘电梯,走楼梯;在电视播放广告时,站起来走动一下。锻炼的强度可以逐渐增加,如果原来一站路走15分钟的,可以逐渐加快到10分钟。当然,如果你能抽得出更多的时间,建议你不妨每工作1小时做5分钟的休闲运动,很简单,只需要你伸伸腿、转转头、扭扭腰即可。“ 疼 痛 ”字典裡把“疼痛”解釋為“因疾病、刺激或創傷而起的難受的感覺”。這種解釋首先不精確,人因疾病、刺激或創傷而起的難受的感覺不見得都是疼痛,可能會是酸麻脹癢,憋悶墜灼,沒準兒還是欣快呢!其次這種解釋不準確。疼痛是主觀感覺,是內心的感受,它與客觀實際並不存在必然的因果關係,也就是說疾病、刺激或創傷不一定會產生難受的感覺,或者說人感到疼痛,並不一定是因為疾病、刺激或創傷。比如殺得性起的戰士,也許渾身是傷,甚至腸子都流出來了,但是絲毫不覺疼痛,依然在衝鋒陷陣。等到勝利以後,精神一放鬆,才感到疼痛,甚至疼得昏死過去。明白了這個例子,就不難理解被外國人視為不可思議的針刺麻醉的原理。當醫生用針刺激一些原穴(元氣匯聚之處,一般都有動脈搏動,比如合谷、神門等等)的時候,可以高度凝聚心神於此,這樣心神對於身體其他部位的感覺就會減弱,甚至消失,可以任由醫生剖腹開膛,切割刮削。身體沒有創傷,在醫院裡做了各種檢查,查不出問題,但是疼痛不已的人大有人在。現代醫學也發現了一種奇怪的病痛,名為“幻肢痛”,就是一些做了截肢手術的人,經常會感到被截去的肢體的某個部位疼痛。西醫覺得奇怪,難以解釋。中醫認為這是合情合理的,《素問·至真要大論篇》中說:“諸痛癢瘡,皆屬於心。”疼痛是發自內心的感覺,是心神的問題。它與肉體不見得等同對應。心肌缺血、梗死的病人,表現出來的可能是胃痛,或者是肩背、手臂的放射性疼痛。患急性闌尾炎的病人感覺到的也許是轉移、遊走性的腹痛,焦慮、憂鬱病人感覺到的也許是頭痛、目痛。目前,國內外對於安樂死的討論不絕於耳,一些癌症晚期病人不堪忍受疼痛的折磨,唯求一死,這陷醫生和病人家屬於兩難境地。竊以為疼痛是自我的保護反應,是心神活躍、盡職工作的表現。套用一句時髦的話,“我疼故我在”。有疼痛,就說明心神尚在,生機尚存。《靈樞·九針十二原》云:“疾雖久,猶可畢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術也。”中醫針刺、中藥止痛效果很好,包括那些藏於民間,甚至被稱為封建糟粕的藥物療法,其原理精髓值得我們去深入研究探討,掌握運用,如果拘泥於現代醫學的不治、死刑判決,去給病人實行安樂死的話,醫學進步的動力也就無從談起。另外,“上工治未病”,作為中醫大夫更應該發揮中醫查病於無形的優勢,給病人做早期診斷治療,使麻木者有知覺、痛楚,使疼痛者安定。

有了疼痛的感覺,用聲音把它表達出來,就是“疼痛”的發音,寫出來就是“疼痛”的字形。我們可以通過發音和字形去瞭解疼和痛的區別。漢語發音有音調的升降,古人總結為平、上、去、入四聲。萬事萬物皆可分為陰陽兩種屬性,音調也是一樣,平聲為陽,不平為陰,也就是說凡是降調的都是陰性,對應現代四聲分類,一聲、二聲為陽,三聲、四聲為陰。言為心聲,發音的陰陽與內心感覺的陰陽是一致的。“疼”是二聲,升調屬陽。“痛”是四聲,降調屬陰。<>< span="">相反,陰性的疼痛感覺,人們一般用仄聲表達,也就是痛。所謂陰性的疼痛一般指慢性的、長久持續的、深入的、冷凝的、憋脹的、鈍挫的疼痛。<>< span=""><><>痛”為會意字,“甬”為道路。人體經絡行氣,脈管行血,如同甬道,一旦壅厄堵塞,心神就會產生痛的感覺,喻不通則痛,痛則不通。“疼”為形聲字,發音尾韻同“冬”,含義略微相近,喻冬日寒冷,收引凝滯氣血,容易導致疼痛。就疼痛而言,陽性的疼痛感覺,人們一般用平聲來表達,這就是疼。所謂陽性的疼痛就是急性發作的、持續時間短的、淺表的、有灼燒感的、開放發散的、尖銳刺激的疼痛。很多人有過牙痛或牙疼的經歷,很少有人去探討牙痛與牙疼的區別。其實很簡單,就看是閉合的還是開放的。當牙齒出現感染,炎症分泌物充斥在牙髓內,刺激壓迫神經的時候,這種閉合的疼痛應當叫做牙痛,治療的方法就是“減壓引流”——在牙齒正中開一個洞,讓炎症分泌物流出,減輕牙髓腔內的壓力。而當牙神經裸露,冷風、飲食都會刺激它,此時的症狀就是疼了。這是開放性的,只能用麻醉,或切斷殺死神經了事。足球運動員在比賽中出現的損傷,一般是開放性的,體液、血液滲出,出現血腫,呈現陽性疼的症狀,快速止疼的辦法就是冰敷、噴霧。等過了急性期,再用熱敷、按摩的方法,促進血液循環、回流,以緩解痛。在臨床上,患者對疼痛感覺的表達、描述並不是很確切,普通人用詞也是含混不清,不會把疼與痛分得很清楚。但是對醫生來說,就必須分清疼痛的屬性。《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說:“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別陰陽。”診斷明確了,治療才能有的放矢。<>< span="" style="line-height: 19.2px;"><>< span="">飲食生冷,會讓寒氣留在胃中,會出現痛而嘔的症狀。等寒氣移到了小腸,小腸陽氣受傷,無法泌別清濁,會出現泄瀉、腹痛。如果飲食過於辛辣,會使熱氣留於小腸,出現腸中痛,癉熱焦渴,大便堅乾不得出,痛而閉不通。寒氣深入到了五臟,會導致陰氣竭,陽氣未入,人會無故突然痛得昏死過去,直到陽氣來復,才會恢復知覺。<><>在論及疼痛的診斷時,岐伯曰:“五藏六府,固盡有部,視其五色,黃赤為熱,白為寒,青黑為痛,此所謂視而可見者也。”另外,觸診也是重要手段。岐伯曰:“視其主病之脈,堅而血及陷下者,皆可捫而得也。”<>< span="" style="line-height: 19.2px;"><>< span="">現代醫學對疼痛的認識仍然停留在形而下的層次,所以有很大的局限性。他們看到的只是有形的神經以及有形的物質對神經的壓迫,治療手段不外乎麻痹神經或切斷神經。<><>《素問·舉痛論篇》闡述了痛的病因病機,岐伯對曰:“經脈流行不止,環周不休,寒氣入經而稽遲,泣而不行,客於脈外則血少,客於脈中則氣不通,故卒然而痛。”同時還列舉了痛的不同類型和相關症狀。中醫也用類似目前西醫的方法止痛,當年華佗發明的麻沸散就是為了做手術時候麻醉用的。華佗敢提出給曹操做開顱手術根治其頭痛,也是因為藝高膽大。而中醫學的高明之處在於,它認識到了無形的能量流動(寒氣、熱氣)與疼痛的關係,還認識到了心神對疼痛的感知具有主觀獨立性。基於能量流動、聚集形成的中醫經絡腧穴理論,成為針刺、艾灸的基礎。針灸也成為中醫治療疼痛的有力武器,這使得針灸療法在國外得到了蓬勃的發展。<>< span="" style="line-height: 19.2px;">當年,我用針刺合谷、委中、天樞解除了一個美國人的急性腰痛以後,他驚奇地看著拔出來的銀針說:“大夫,您用的針是實心的,裡面沒有藥,怎麼就能止痛?”外國人習慣了外求醫藥,不大相信自己的本能和自愈能力,而我們中醫就是擅長喚醒人們的天性。<>比如有寒氣在脈外,使毛細血管拘急凝滯,導致“卒然而痛”,得溫熱則痛立止。寒氣進入血脈之中,寒熱相薄,痛而不可按。寒氣客於腸胃之間,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絡急引故痛,按之則血氣散,故按之痛止。如果時間長了,血液凝滯,無法回流到血脈,日久就形成了積。寒氣客於俠脊之脈,也就是介於督脈與足太陽膀胱經之間的肌肉,會導致腰背頸項痛,並拒按。寒氣客於沖脈,沖脈起於關元,隨腹直上,由於寒氣阻滯氣機,會出現痛感並伴有臍下、臍旁悸動。寒氣客於足太陽膀胱經的背俞之脈,會導致背俞部位與內部相應臟腑同時相引而痛,經過溫熱按壓可以緩解。寒氣客於厥陰之脈,會導致脅肋與少腹相引痛,嚴重的可以出現陰縮。寒氣客於大腿內側,上及少腹,可以導致腹痛牽引大腿內側疼痛。我個人體會,自覺疼痛為陽,經點按觸壓以後方覺疼痛為陰;疼痛拒按為實,喜溫喜按為虛;疼痛得熱減輕為陰,得寒涼減輕為陽;游走流竄為陽,固定不移為陰;疼痛夜間發作或加重為陰,白天發作或加重為陽。我發現很多瑞典人,簡單、機械地認為生命在於運動,而從不考慮自己的年齡、體質以及適宜的運動、運動量。貌似健身,其實都在自虐,愛立信的中國區總裁就死在健身房,很多人出現了運動性損傷,主要症狀就是疼痛,而發達的瑞典醫學治療疼痛的辦法就是切斷神經,然後鼓勵病人去繼續運動。中醫針刺療法中有一種非常獨特有效的方法,叫做繆刺,簡單地說就是上痛刺下,左痛刺右。比如幻肢痛的病人,已經失去了左臂,但是病人感覺左手小指外側疼痛(相當於手太陽小腸經)。對於這種情況,就要用針刺其右腳小趾外側的相應穴位(相當於足太陽膀胱經)。

道理也很簡單,這兩個不同的部位,其實是受大腦(心)同一部位控制。就算是病人的四肢全失去了,我們還能在殘餘的軀體上找到大腦相應的反射區、對應點,通過針刺、艾灸來緩解疼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