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青藏之旅(19)----青藏铁路(九)
当你从格尔木出发整整坐了八个多小时火车的时候,当你被一路过来的荒漠化土地整得疲惫不堪的时候,当你从唐古拉山一路过来没有看到生物的时候,突然在远处出现湖光山色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心情。错那湖就在那一刻呈现在了我们的眼前。也许名字中都有一个“那(纳)”和“错”字,以至于车厢里的很多人都在说“纳木错”。也许,大家听到的更多的是纳木错,而错那湖对他们来说还比较陌生。
关于错那湖的海拔高度,包括官方网站在内,更多的介绍说是4800米,但也有的说是4650米、4594米。安多车站的海拔高度是4702米,透过安多车站的站牌,可以清晰地看到后面的错那湖,说明错那湖的海拔肯定低于4700米。4594米是错那湖车站的海拔高度,因此,错那湖的海拔高度应该在4600米左右。用谷歌地球测量了一下,海拔在4584~4585米之间,不知道这个海拔说法准确。而海拔4800米的高度,会否是错那湖源头的海拔高度?
错那湖是怒江的源头湖,世界海拔最高的淡水湖。面积约300平方公里,唐古拉山山脉南部河溪均汇入错那湖流入怒江。错那湖是青藏铁路上的一颗明珠,传说它曾是西王母的沐浴之地。在当地藏族人民的心目中,错那湖是一个“神湖”。每到藏历龙年,成千上万的信徒就会四面八方拥来错那湖朝拜。
错那湖地处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腹心地带,是青藏高原珍稀野生动物野牦牛、藏野驴、藏羚羊、黄羊、岩羊、雪豹、雪鸡等大量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因此在茫茫的羌塘草原,在雪山脚下,在湖畔、谷地,随时都会有野生动物出没,这里才是野生动物理想的家园。
在安多,夏季的错那湖,湖内绿水清漪,鱼儿跳跃;湖边远眺,卓格神峰隐隐作态,山水相映,是安多及青藏铁路沿线最著名的景点之一
错那湖在不经意间闯入了我们的眼帘。照片编号0820,摄于16:43
从格尔木进入昆仑山开始,天路上就开始多了道令人起敬的风景。战士们或者护路的工人们,顶着烈日庄严地向行驶的列车行军礼,在他们的身边扔着衣物,日常用品,甚至是摩托车。这是他们看到列车后保持立正敬礼姿势所必需做的。第一次看到这一幕,我情不自禁地感到鼻子发酸。也许他们也是从内陆来的,到青藏铁路守护这条神圣的天路。在这漫无边际人烟稀疏的高原,很少有人可以交流,而进出青藏的列车上就有他们的家乡人,也许他们把列车上的内陆人都当作了家乡人。这一刻,他们向家人致敬,向家人问候,也想通过家人把自己的思念带回到家乡。没有人监督他们,在呼啸而过的火车里更不可能有人看清楚他们,但他们在列车经过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做着同一个动作,表达着同一种心情。
从第一次看到感到偶尔,第二次看到感到惊奇,第三次、第四次……我开始端起相机守候,但好多次我看到他们时,列车已经呼啸而过。这次我终于等到了。虽然画面向后偏移了三分之一,但我还是拍到了他们在列车下敬礼的姿态,如果再迟个几分之一秒,也许镜头又将一晃而过。我的守候是短暂的,也许十多次、几十次,也许是几十分钟,或者几个小时,但他们的守候却是遥遥无期的,在酷暑寒冬里,伴随着是孤独寂寞,是无限的思念。
16:50,列车停靠在了安多车站。我们仍无法下车,只能在车厢里向外东张西望。
安多,我们通指“安多县”,但在藏族习惯中,安多代表的是“安多西藏”。在西藏,习惯上按方言划分成卫藏、康巴、安多三块。以拉萨为中心向西辐射的高原大部叫做“卫藏”。这一地区是西藏(不仅是西藏,还包括青海、四川和云南的藏族自治区)政治、宗教、经济、文化的中心;念青唐古拉山----横断山以北的藏北、青海、甘南、川西北大草原叫做“安多”,这一带是万里无垠的广阔草原,所以安多西藏以出良马、崇尚马而闻名;“康巴”西藏位于横断山区的大山大河夹峙之中,包括川西的甘孜、阿坝两个藏族自治州、西藏的昌都地区和云南的迪庆地区。康巴最有名的是康巴人:康定的汉子丹巴的女子。因此,西藏通行的说法是:法域“卫藏”,马域“安多”,人域“康巴”。卫藏、安多、康巴三种藏语不通用,互相很难听懂。
……
透过安多车站的站牌,可以清晰地看到后面的错那湖。这两张照片是我在列车停车时从车厢的左侧拍的。
透过安多车站的站牌,可以清晰地看到后面的错那湖。照片编号0824,摄于16:50
这是我坐上火车后第一次拍到的完整的车站。照片编号0825,摄于16:51
列车从安多站驶出,沿着错那湖向南进发。窗外,清澈的错那湖水流经这里已经非常的混浊。
清澈的错那湖水流经这里已经非常混浊。照片编号0830,摄于17:09
错那湖的天气变化得真快。湖的对面乌云黑压压的,一场暴雨已经降临,而湖的这边还是风平浪静,一阵微风袭来,铁路边的河水好像被刀切过似的,变成了不同的花样。虽然就在美丽的错那湖旁边,但也可以看到土地的沙化非常严重。是自古以来就是如此,还是近期全球自然环境的恶化引起的……
湖的对面乌云黑压压的,一场暴雨已经降临。照片编号0838,摄于17:14
刚才还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的错那湖,现在已经变成风平浪静、清澈艳丽的错那湖。湖边绿草荫荫,牦牛在悠闲地散着步。牦牛的样子笨重,却又安详老实,总低着头在地上寻找什么.长长的、黑黑的毛垂到地上,像古代披着盔甲的武士。从这里可以感受到错那湖既有高原的冷傲与宁静,又有江南的诗情与画意,两者融合得是那么的协调。
错那湖既有高原的冷傲与宁静,又有江南的诗情与画意。照片编号0844,摄于17:16
虽然一路行进在4500米以上的高原上,但明显感觉窗外的绿色多了起来。这里已经是羌塘草原的核心区,地青水秀。如果山能青一些,地上多一些树木,倒是有一点江南的味道。
这里已经是羌塘草原的核心区,地青水秀。照片编号0851,摄于17:32
火车已经快到那曲了,路边村庄居住的人家已经炊烟袅袅,开始做饭了。和绝大多数牧区的生活习惯一样,这里也肯定遵循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绿色低碳环保的良好习惯。和杭州相比,这里至少有两个小时的时差吧,天完全黑下来应该是九点以后了吧,在这完全闭塞的地方,吃完晚饭后干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