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约实力示范如何重回巅峰 给我带来三个启示
2018.07.15 16:42
Wimbledon Centre Court, London
伦敦温布尔登中央球场
第四次亲吻挑战者杯的网球运动员德约科维奇
(没错,我在现场,坐得近,还带了单反)
在GEO曾经写过两篇关于德约科维奇的文章:
昨天支撑我尽快跑完10公里的一大动力就是我要尽早去温布尔登网球赛*场排resale(再售卖:离场的门票持有者在门口经工作人员扫描票后温网系统会让这个票回到主办方的门票再售卖系统中,下午三点开始售卖给在窗口排队的球迷)的门票。因为哪怕只有最后一分钟,我也希望自己能够在球场内亲眼见证2018年温网冠军的诞生。
无论是我关注已久的德约科维奇,还是本届温网大爆发的安德森,我都相信这次比赛虽然不会再是半决赛那样的现象级,但一定会是非常重要的时刻。昨天半决赛五盘大战之后,温网的主持人采访了德约前教练贝克尔。
这位17岁就夺得温网冠军头衔(1985年,温布尔登史上最年轻的冠军)的德国人是这么评价的:
诺瓦克和拉法其实技艺都差不多,但相比已经重回世界第一的拉法,他更需要这场胜利,来证明他回来了。
与纳达尔持续两天、耗时五小时十六分钟的半决赛之后,看网球的观众应该都被开始回到自己最好状态的德约科维奇震撼到:德约回来了,虽然没有回到巅峰时期,但这次的他不再是过去两年的那个人。
努力十几年爬到世界第一的位置之后,德约科维奇突然在2016年法网实现个人全满贯后经历两年多的断崖式下跌(温网赛前是世界排名二十三,温网夺冠后积分上升目前回到第十位),的确需要这一场决赛的胜利来告诉所有关注网球的、关注他的球迷:
温网的草还是最甜美的。
在“再售卖”售票亭等待的时候,大屏幕开始播放两位运动员的采访和过往比赛的精彩瞬间。最后用的结束语就是:
Is it coming back or time for change?
这句话是在说这是德约科维奇重新夺冠回归巅峰还是安德森改变网球巨头时代迎来自己的首个大满贯。但在我看来,其实德约第四次夺冠既是宣告自己的回归,向过去两年浑浑噩噩的自己告别,迎来职业生涯的一次改变。
我也从这周的三次观赛(7.9星期一;7.13星期五;7.15星期日)中得到了对我来说很具有启发性的三点启示(三点里面又有三个组成部分):
1. 比赛:过程和结果都重要
--> 没必要和随意对待你时间的人浪费你已经意识到的宝贵时间。
--> 好球不是粉丝助威喊出来的,而是你自己扎扎实实打出来的。
--> 珍惜虽然不能替你上阵比赛、但会最先为你起立鼓掌的家人。
2. 排队:穷学生如何进球场
--> 进场时间总是比你预期的要早。
--> 排队时至可以选择读书和聊天。
--> 环抱双臂不如张开双臂拥抱吧。
3. 体育精神:运动员与观众
--> 不捧高踩低
--> 要进场随俗
--> 别神化个人
1. 比赛:过程和结果都重要
只看比分当然一眼就能得出输赢,
世界上多的是只扫一眼比分的人。
经历这个过程的人才知道不简单。
结果是大多数人都能轻易看到的,
而整个过程是只有球迷愿意看的,
最关键的是在场上你是独自上场。
--> 没必要和随意对待你时间的人浪费你已经意识到的宝贵时间。
--> 好球不是粉丝助威喊出来的,而是你自己扎扎实实打出来的。
--> 珍惜虽然不能替你上阵比赛、但会最先为你起立鼓掌的家人。
16:35 德约夺冠后她的妻子Jelena 鼓掌后赶紧回包厢
把这次也一起来伦敦但因为不满5岁不能现场观赛的Stefan抱出来
2. 排队:穷学生如何进球场
星期一遇到的英国大叔评价
温布尔登的排队时最文明的
(most civilised)
星期五一起的西班牙姐姐说
咱就该像家人一样照看对方
(take care of each other)
快到我们时让她爸赶紧去找
那两个还没回来的英国姑娘
星期天遇到一起排队的伙伴
(queueing buddies)
还超级巧合地买到了三连座
据说是从未发生过的resale
--> 进场时间总是比你预期的要早。
温网是一个穷人可以花时间用较少的钱买到和富人一样好的座位,所有狂热的球迷会提前安营扎寨,没那么多时间的球迷会到ticket resale的位置按规矩一人一票等着买有人退场后重新售卖的票 虽然没有保障,但你看我每次都买到了票,所以也没有你想象中那么难。很多人都会望而却步,而一开始就打定主意,可以等待的人往往能够用自己的耐心和时间换来“入场券”。
--> 排队时至可以选择读书和聊天。
这似乎也是我平时做得最多的两件事,所以不分场合和地点,读喜欢的书和有主题的聊天总是让你能够领略到不同的世界与风景。
排队的漫长时光里你可以选择和人(愿意花时间排队的人通常也是真球迷或者至少是运动迷,所以你们至少有一个共同话题:网球)闲聊喜欢的球员,过往的经历,联系雅思口语。当然也可以选择带一本书,撑一把伞,做个笔记写个书评。还没进场但比赛开始的时候,你可以和前后座打个招呼,跑到排队位置旁边的小山坡上看会儿球,大家都会彼此照应的。这次的温网历史上最长的半决赛过程中,后面出场的球员也是在等待。人生中其实有很多需要等待上场、进场的时刻,这些时间本身也不应该被虚度。
--> 环抱双臂不如张开双臂拥抱吧。
你和其他人能够出现在同一个地方,这个场所和正在进行的活动本身就会是很好的聊天话题本身——共同的兴趣爱好。与其把对方看作是竞争对手(和你抢票的人),不如换个角度去看,想想这是不是一个可以让你知道另一个人是怎么爱上观看这项运动(可以迁移到其他事情)上来的。我都会选择多听对方聊聊喜欢的球员、为什么会来温网,然后快排到时开心地一起拍照哈哈。有时候能坐在一起,还会开心地一起在比赛结束后合影留念。
(第二封家书的封面图,也是我第一次进入court1 看安德森对阵孟菲尔斯、德约对阵比赛后的留念)
3. 体育精神:运动与运动员
在上一封家书(点这里可以看)我和我妈讨论了球迷与粉丝之间的差别,当时其实主要是受到坐在我左边的英国足球迷上蹿下跳全程以超高分贝几乎吵到我左耳都差点暂时失聪的刺激。网球场上当然也有过激的粉丝,甚至我在星期五的球场,就亲眼见到了这一幕。相比看足球那天,大家都没有在制止她。
网球场上的这位球迷对着正在用发球对轰无法破对方发球局的两位球员可以说是非常不礼貌了:Come on guys, we are here for Rafa. 基本上全场立刻开始整齐地嘘他。在那一刻,我又一次想起来星期一排队时那位英国大叔说:网球是一项非常文明的运动。
平心而论,没有人想到这场比赛会拖得这么久,而且粉丝数量仅次于费德勒的纳达尔粉丝肯定也都很期待下一场比赛。但人既然身在球场,就要尊重比赛的规矩与法则,而不该随心所欲地把公共场合当作是自家客厅。
网球观赛的规矩还真是有点多的,我就不多在这里展开了。因为文明观赛这件事,需要一个有自我修养的人去自行搜索。以下是我在唠叨完之后总算要说的第三点启示的三个部分:
--> 不捧高踩低
观看比赛的运动员粉丝可以为自己支持的球员鼓掌,可以为自己支持的球员惋惜,但也需要给其他在认真比赛的球员足够的尊重与鼓励的掌声。
--> 要进场随俗
网球比赛有很多规矩,如果没有提前做好功课,不知道那就多观察别人是怎么做的。这在所有新的场合都是一样的,多观察多留心而不是时时刻刻都要“解放天性”。人类花了这么多年才实现无不在束缚中的自由,是巨大的文明进步。
--> 别神化个人
人怎么会没有好恶偏见呢?当然有,我自己也是从粉丝心态逐渐走到今天的理智球迷心态,甚至还是会忍不住为德约错失机会分抱头,然后再加入鼓掌大军(每次网球得分后都会有掌声,一盘结束后可以起立鼓掌,整场比赛有了结果后全体起立鼓掌)。但我每次抱头的时候也总会在想,果然没有一个人能不犯错呢,哪怕是回归状态的顶级球员,从本质上来说也是和我们一样的人呀。
虽然很感谢四巨头将运动员的黄金年龄延长,但还是得承认,他们虽然在努力突破人类的运动极限,但他们是人,活生生的人,是网球场上的传奇人物,但绝不是应该被个人崇拜到封神的地步。事实上,没有一个人经得起这样的崇拜,因为这样的行为大多无脑且充满负担,需要他们永远都在球场上时时刻刻表现最好。但他们是人,不是机器。
截图来自温布尔登ins
以上就是我本届温网观赛的三个启示(九点感想)。
温网我们明年见!
及:昨天排队的小伙伴中有一个医生,她和我说研究证明买东西要买的是体验(we should buy experience rather than price)。她每年来看比赛都会买温网的大浴巾,这样在她低落的时候,就用这条浴巾把自己包裹起来,想象自己是中场休息时的球员,过一会儿就能得到振作的的力量。因为本身网球比赛就是不断往前走的比赛,没有办法再去追溯前一个回合中自己的比分,可以从中反省,但决定未来的是你下一个球。即使她不用这条浴巾的时候,把它挂起来做装饰品,也会是一个非常棒的提示物,因为这样她就能想起当时看球赛时的美好体验。旅行时她也会带上因为这个浴巾大小合适,而且有一个很棒的便携式包装,而且放在枕头上的时候就有了家里的感觉。
经过她这么一说,我突然就不觉得这个浴巾很贵了,也突然理解了为什么那么多纪念品、衍生周边会大受欢迎。
(不过因为我是原价买的浴巾,所以我就不打广告了,而且我也不打算代购,所以就是记录一下不知道该在哪里放的小故事哈哈哈哈哈哈哈)
又及: 中英文搜索对比
*起源于1877年的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是网球的四大满贯赛事中历史最为悠久的也最享誉盛名(球员比赛时必须穿白色衣服、经典零食是奶油草莓都是这里的传统)的一个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