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寿田先生评沙孟海先生书法:沙孟海围绕着...
姜寿田先生评沙孟海先生书法:
沙孟海围绕着对金石气的追寻、营构,在章草领域大力拓化,并将章草的古、拙、厚与北碑的骨、势、力结合起来,形成茂密雄强、拙厚雄浑的书法风格。清代碑行书的重要一派—沈曾植行草,即由章草化出。但其对章草的选择化取,并不是史游、皇象、宋克、俞和、邓文原一派,而是由晚明黄道周、张瑞图、倪元璐上攀钟繇、索靖北派。沙孟海对黄道周、倪元璐的取法,无疑受到沈寐叟的影响。不过,沙氏对黄道周、倪元璐的阐释和化用显然并不同于沈曾植。沈寐叟重在强调和表现北碑的粗犷峭厉,因而,线条尖铦刻深,使转争折突兀;沙孟海虽也倾力追寻北碑意趣,但却意在金石气的营构,舍碑之形而取其势。因而,沙孟海书法表面看来并不具有北碑的粗犷霸悍、雄奇角出,而是深具碑骨帖魂的内美,这与沙孟海对碑学金石气的深层理解和演绎具有密切关系。
此外,对碑学金石气的追寻,自然使沙孟海对碑学中榜书一系大加垂注。晚年沙孟海书法的雄肆捭阖在很大程度上即源于他对榜书的化用。对榜书的关注也许与沙孟海早年得康有为指授和对康氏榜书的用心体察不无关系。榜书虽系碑学一支,但体势雄肆,气魄宏大,非一般碑书可颉,故无大才力胆魄者,不敢染指。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榜书》中说:“榜书古曰署书,萧何用以题苍龙、白虎二阙者也;今又称为擘窠大字。作之与小字不同,自古为难。其难有五:一曰执笔不同,二日运管不同,三曰立身骤变,四曰临仿难周,五曰笔毫难精。有是五者,虽有能书之人,熟精碑法,骤作榜书,多失故步,盖其势也。”
沙孟海肆力榜书,以金石气为旨归,大书深刻,在碑学阳刚气质的诠释和表现上,成为现代书法史上继康有为、于右任之后的第一人。沙孟海突破了碑行书对帖学笔致的遵从,敢于犯险,大胆使用笔肚、笔根擦扫横抹,触笔成势。其笔势撼人心魄,对碑法作了极端的表现。这在他那一代碑学家中是很少有人敢为的。因此,有论者对沙氏笔法存有疑问,对一代大师不知用笔表示不解。如果将沙孟海与何绍基、赵之谦、康有为、于右任相较,其笔法确有荒率不精甚至粗陋之处,但如果不斤斤于笔法的得失,而是从清末民初以来碑学所着力解决的碑学金石气问题这一立场出发,则由对碑学金石气的追寻、营构所带来的笔法的荒率恰恰构成沙氏碑风的主体审美特征,而以牺牲笔法为代价来完成对碑学金石气的追寻、营构,也可见出近现代碑学发展的两难,这对沙孟海来说也是无奈的选择。(节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