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思维里,付出没有回报和不劳而获,都很正常
【材料】《资治通鉴》汉纪 孝昭皇帝 始元元年 前86年
武帝初崩,赐诸侯王玺书。燕王旦得书不肯哭,曰:“玺书封小,京师疑有变。”遣幸臣寿西长、孙纵之、王孺等之长安,以问礼仪为名,阴刺候朝廷事。
及有诏褒赐旦钱三十万,益封万三千户,旦怒曰:“我当为帝,何赐也!”遂与宗室中山哀王子长、齐孝王孙泽等结谋,诈言以武帝时受诏,得职吏事,修武备,备非常。
郎中成轸谓旦曰:“大王失职,独可起而索,不可坐而得也。大王壹起,国中虽女子皆奋臂随大王。”旦即与泽谋,为奸书,言:“少帝非武帝子,大臣所共立;天下宜共伐之!”使人传行郡国以摇动百姓。
泽谋归发兵临菑,杀青州刺史隽不疑。旦招来郡国奸人,赋敛铜铁作甲兵,数阅其车骑、材官卒,发民大猎以讲士马,须期日。郎中韩义等数谏旦,旦杀义等凡十五人。会侯成知泽等谋,以告隽不疑。
八月,不疑收捕泽等以闻。天子遣大鸿胪丞治,连引燕王。有诏,以燕王至亲,勿治;而泽等皆伏诛。迁隽不疑为京兆尹。
【译文】汉武帝刚刚去世的时候,曾发给诸侯王报丧的诏书。燕王刘旦收到丧书不肯哭,说:“诏书上的字太小,长安恐怕发生变乱了。”便派宠臣寿西长、孙纵之、王孺等前往长安,以问礼仪为借口,暗中刺探朝廷动态。
等到朝廷下诏奖赏刘旦钱三十万(王莽时万钱值金一斤,折合人民币约600万),增加食邑一万三千户(万户侯,收几万人的税),刘旦生气地说:“我本当登基为帝,何须他人赏赐!”于是与中山哀王的儿子刘长(中山哀王刘昌,刘胜的儿子,刘胜是汉武帝母兄)、齐孝王的孙子刘泽等人互相勾结(齐孝王刘将闾,朱虚侯弟,刘肥的儿子,刘肥是刘邦的庶长子,这一系也是没继承到皇位,非常惨,所以后代时常不服),谎称在武帝时接受了诏命,命他可以主持封国政事,加强军备,以备非常。
郎中成轸对燕王说:“大王失去的皇位,应当自己拿回来,守株待兔是不现实的。只要大王振臂一呼,封国之内就算是弱女子也会追随大王的。“于是刘旦就与刘泽谋划,伪造不实的匿名信,信上说:“少帝不是武帝的儿子,是大臣们矫诏共同册立的;各诸侯国应该共同讨伐他们!”派人扩散到郡国各地以动摇百姓。(钩弋夫人怀孕十四月生刘弗陵,故身世有争议。)
刘泽谋划回临淄举兵,杀掉青州刺史隽不疑。刘旦招揽各地奸邪之徒,收聚铜铁制造兵器,多次举行阅兵仪式,征发封国百姓以狩猎为名练兵,以等待时机,响应刘泽在临淄举兵。郎中韩义等多次劝阻刘旦,刘旦杀死韩义等十五人。恰好侯成知道刘泽等人的谋划,全部告诉了青州刺史隽不疑。
八月,隽不疑逮捕刘泽一干人等上报。天子派遣大鸿胪丞问案,牵连出燕王。皇帝诏,燕王骨肉至亲(异母兄),不要追究了;而刘泽等人都被杀掉。隽不疑因此升任京兆尹。
【解析】一、刘旦选择造反是不智之举
刘旦这个家伙,也不吸取七国之乱时的教训,一拍脑袋就贸然想造反。从封国来说,汉景帝时的封国连州跨郡,坐地千里,七国合众都没有干过朝廷,而且当时的诸侯王都是有行政权的,自己治理自己的国家,活脱脱一个小朝廷。而刘旦时代,只能收税,连行政权都不在诸侯王自己手上,练兵都要遮遮掩掩的,常备的卫队也有极其严格的数量限制。两相对比之下,诸侯国的权力从老虎被削成了猫。
在朝廷形势上看,此时的大汉,经过汉武帝多年征战,国力消耗虽然比较严重,但景帝时期的国力也不强。而且连年征战,虽然名将多已故去,但劲兵犹在啊,这不好歹还有个上官桀看场子吗?上官桀再不济,也是和李广利在西域摧城斩将的人,如果没有军事才能,汉武帝也很难让他掌军。跟燕王刘旦这种只看过兵法的人比起来,在战场上很难吃亏。
从诸侯形势上看,这个时候的各诸侯国,随着从贾谊到主父堰的一系列操作,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刘家人都被削成了皮包骨,如果中央不被搞得乌烟瘴气,天怒人怨,很难再像七国之乱那时一样联合起来了。而朝廷此时并没有做过分的事,单单污蔑刘弗陵不是汉武帝的儿子,却又拿不出确凿的证据,同时朝廷又执行怀柔的政策,上来就给刘旦打赏和封地,其他诸侯王看到连刘旦都有赏,自己肯定也少不了,威逼利诱之下,很难让大部分诸侯王接受这个意见。形成不了广泛的联盟,是很难翻起水花的。
所以说,从多方面综合来看,刘旦不该做出这样的选择的。
二、刘旦应该怎么办?
可惜,刘旦没有上帝视角,而且还没有看清形势。从上帝视角看,刘弗陵将来是会早死的。如果刘旦能够一开始就评估形势,支持中央的决定,韬光养晦,好好经营封国,做出政绩。十三年以后,按照继位资格,霍光册立的就不是昌邑王了,而是齐王刘旦。
如果他上位以后,实行宣帝的策略,那这个世界就没有宣帝,没有:“汉家自有制度,霸王道杂之。”,也没有故剑情深了。可能这就是命运吧。
权力场不是工厂,不是多劳多得,不是付出就有回报。权力的游戏里既有不劳而获,也有劳而不获,也有劳而有获,也有不劳不获。这这样的场合,选择永远比努力重要得多。
所以为什么很多人当不上领导,升不了职?其实就是他们还抱着一分耕耘一份收获的常规思维。常规思维也就是大多数人的思维,多数人的思维只能适配多数人的场景,不适合少数人的游戏。
道可道,非常道。随着形势情况的转变,有时候劳就是不劳,不劳就是劳。比如说刘旦,所面临的情况就是这样。这就是典型的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战绩0杠5。
刘旦就是这样,权力场上不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如果他不努力没想法,反而能够当上皇帝。越是想操作,反而越操作越糟糕,就好像人在网上,没有搞清楚情况,就乱动,反而会越绑越紧,最后动弹不得。这其实就是还在用常规思维看问题,没有政治智慧,没看清形势。
三、刘旦谋反为什么不死?
熟读历史的朋友会知道,刘旦最终还是死于谋反的。汉昭帝说的什么燕王骨肉至亲,那都是扯淡,看历史会让人冷漠,因为看得太多骨肉相残,兄弟阋墙,父子反目。但看历史也能让人更懂得温情,因为知道人性的凶残,所以更会珍惜眼前来之不易的情感。
自古天家无父子,跟别提异母兄弟。刘旦之所以谋反都不死,其实就是由于现在的形势不适合处理刘旦。首先,对于汉昭帝来说,他需要多一些刘旦这样的兄弟在封国拱卫皇帝,更需要通过赦免刘旦,来表达自己对各诸侯国的厚爱,以换取诸侯王对自己的大力支持。
其次,对于霍光来说,此时自己才刚刚掌权,诸侯王是汉朝的根本,一上来就挖刘家的墙角,会让其他诸侯王警惕和误会,会引发连锁反应。
所以在皇权和臣权都不想刘旦死的时候,刘旦自然不会死。只是,不是不报,而是时候未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