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智人之路》从考古遗传学角度回应移民潮、瘟疫传播等社会话题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从古至今是人们一直探究与思考的哲学命题。

2019年,由德国马普所所长约翰内斯·克劳泽以及著名记者托马斯·特拉佩合著的人类史著作《智人之路:基因新证重写六十万年人类史》问世,对于“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可以说有了更好的解答。该书一经推出就荣登《明镜周刊》和德国亚马逊畅销书榜,成为与《未来简史》和《自私的基因》同样热销的现象级图书,迄今为止全球销量已突破200万册。在歌德学院翻译资助项目的支持下,《智人之路》中文版于2021年4月在北京千秋智业图书发行有限公司与中国出版集团现代出版社合作出版。

【德】约翰内斯·克劳泽;【德】托马斯·特拉佩著/王坤译/现代出版社/2021年4月/49.80元

丹尼索瓦人的发现作为2019年十大科学发现之一,而本书的作者克劳泽正是该领域的领军人物,该书也是从丹尼索瓦人指骨的DNA讲起,与市面上绝大部分从考古或古人类学的角度来谈人类起源与进化的书不同,读过《智人之路》的人,也许会这样来介绍这本书,“从生物学的角度回应社会学的问题”“更像是一本历史书,而DNA只是这本历史书的论据”。王传超作为该书的审稿人,和《智人之路》作者克劳泽也渊源颇深。为了以DNA的视角来为读者打开了解历史、考古学的另一窗口,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对王传超进行了专访。

王传超(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为《智人之路》中国化严守把关。王传超与该书渊源颇深,作为审校可以说是最佳人选。2015年,王传超到克劳泽所在的德国马普人类历史科学研究所进修博士后,当时研究所里只有克劳泽教授、王传超和另外两名博士生。王传超和《智人之路》正式结缘开始于2020年3月,当时北京千秋智业图书公司的编辑李珂给他发邮件,说有一本人类学科普书《基因之旅》的书稿需要找人进行审校。王传超一看,这本书正是他的博士后导师克劳泽写的,他当即就答应为《基因之旅》校稿,来确保以后出版的书中没有知识性错误。王传超也给克劳泽写了封邮件邀请他为该书的中文译本作序。《基因之旅》是这本书的原书名,后来策划编辑把书名改成了《智人之路》,以人类的起源迁徙和不断交流互动中走过的路,来回应现在的“难民”之路。

遗传学出身的克劳泽偏偏要讲社会学。谈起《智人之路》的创作源起,就不得不提2015年存在于欧洲的难民危机。当时在欧洲有一个极具争议性的问题,就是如何应对难民。“难民不断涌入德国、英国等国家,德国的做法是开放大门,让难民都可以进来。我们当时住的小区里,就接纳了几家难民。而德国政府的态度在当时的欧洲来讲,其实存在很大争议。对待难民到底是该开放国门还是将他们拒之门外?该从什么角度考虑这个问题?”王传超告诉记者,针对当时欧洲的难民危机,克劳泽萌发了写书的想法,他希望结合自己的研究经历,从考古遗传学的角度把史前人类的起源、迁徙和流动,用科普书的形式讲给大家,让人们放下眼前难民危机,先去看一看几万年前、几十万年前,无数次移民浪潮以及人类祖先之间绵延不断的基因交流,以史为鉴,引发大家对与移民活动相伴而生的冲突和纷争的深入思考。

值得一提的是,激发克劳泽产生写书的念头,其实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据王传超透露,当时他在哈佛医学院遗传学系的导师大卫·赖克写了一本书叫《人类起源的故事》,对此克劳泽就感到很紧张,因为很多研究内容都是两边合作完成的。克劳泽觉得大卫好像把这些故事都讲完了,自己是不是也应该写本书?当时他们正好一起在研究所楼下的餐厅吃饭,王传超听克劳泽这样说,就表示说肯定要写一本书,建议可以写古病原菌的进化。因为克劳泽在这个领域的研究是最开拓性的,他首先把古DNA用于研究鼠疫杆菌、肺结核。但讲完以后,王传超也觉得不太合适,因为克劳泽也参与了尼安德特人、古人类的研究。当时他也没多想,没想到那天聊完以后,克劳泽就开始动笔写《智人之路》。“出乎意料的是,这本书克劳泽写得与社会学,甚至跟一些国家政治都有关联,还像是用生物学、遗传学讲了历史考古的故事。”王传超向记者感叹道。“其实这里面很有趣的是,克劳泽为什么以这样的方式写人类进化?哈佛大学导师大卫的本科专业是社会学专业,他那本书提到跟社会学有关的东西很少,他尽量用生物学的观点去介绍,不会做没有数据支撑的其他推断。而克劳泽完全是遗传学出身,却选择去讲社会学问题,这是非常有趣的,两个人出了可以互补的两本书。

跳脱一般视角,用DNA的技术手段来回应移民浪潮、瘟疫的传播、种族主义等社会热点。在《智人之路》一书中,克劳泽和托马斯·特拉佩回溯了史前史,讲述了欧洲人何以成为当今的欧洲人。移民和迁徙运动并非现代的独特现象:人类自从能够直立行走开始,就从其故乡非洲迁徙到了世界各地,包括欧洲。直到最近,这段史前史仍不为人所知,但随着遗传学带来的新方法,这一情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克劳泽是该领域的领先专家之一,他与特拉佩一起给我们讲述了基因如何揭示我们的来源。智人“走出非洲”继而遍布全球是真的吗?我们的祖先为什么能从三个智人亚种的竞争中胜出?早期猎人和农民有着怎样不同的基因表现?早期的欧洲人何时失去了他们的深色肤色?迁徙何以导致人类从青铜器时代回到石器时代?语言是如何一步步成为统治工具的?鼠疫、麻风病、肺结核等传染病如何随人类一起游荡在大陆之间?这些问题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

丹尼索瓦人的发现作为2019年十大科学发现之一,颠覆了人们对人类演化进程的刻板认识。重新书写60万年人类进化史,这看起来似乎是既专业又宏大的议题,但《智人之路》德语版一经推出,迅速成为德国现象级畅销图书,受到了大家的关注与喜爱《智人之路》如何让看似枯燥、抽象,又脱离生活的历史考古知识,贴近人们的生活?把人类起源的故事讲得生动有趣?通过阅读《智人之路》可以发现,该书与一般有关人类起源的书不同,它从科学知识切入,融合了历史学、考古学、社会学,以无数次移民浪潮和人类祖先之间基因交流回应社会热点,使内容兼具科技与人文色彩,既通俗易懂又引人深思。王传超指出,在《智人之路》中,克劳泽除了回应当时有关移民的社会话题外,也在书中讨论了瘟疫的传播,像黑死病、鼠疫、麻风杆菌等,这跟我们当时处于疫情期间的大环境和议题非常契合。《智人之路》让我们去思考,几千年前,在随着全球化趋势没有现在这么明显情况下,当时的人群之间,瘟疫如何在人群之间来传播。可以发现,即使没有今天的全球化,几千年前,瘟疫也可以横扫整个世界。瘟疫的传播,不能单纯归因为全球化,更多要去思考背后的原因,认识到人类的生活方式,由采集狩猎转向农业之后,其实就给瘟疫提供了一种基础条件。人们转向发展农业,人群开始聚居,开始形成城市,这可能才是瘟疫可以在人群中大规模暴发的重要原因。克劳泽试图通过讨论历史,让人们反过来去思考自己现在所处的社会,以及如何面对难民危机、面对疫情的影响。“他在这本书的最后还回应了种族主义,在书中详细介绍道,欧洲人是从安娜托利亚,再加上土著的采集狩猎人群,再加上来自于西伯利亚,全世界有关的人群混合来到了欧洲,形成了现在所谓的金发碧眼的欧洲人。然而欧洲人在8000年前可不是金发碧眼,是黑头发,蓝眼睛,他们的皮肤也是比较深的肤色。通过讨论不同的肤色如何形成与演化,试图说明种族只存在于肤色上,而在生物学上并没有太大意义和价值。他用客观的科学证据告诉人们,不要有针对性回应民族主义,或者是闭关锁国的民族政策,这也是他写《智人之路》最基本的出发点。”

让读者看到人类在迁徙和流动中塑造的动态世界。对于普通人来说,丹尼索瓦人的发现究竟有何意义?对于人类进化的认知又有何突破?王传超告诉记者:“丹尼索瓦人是2008年在西伯利亚南部阿尔泰山丹尼索瓦洞(Denisova Cave)的古遗址中发现,其化石包括一块指骨和一颗牙齿,以及一些饰物。丹尼索瓦人是一种未知的已灭绝古人类,由于残存的遗骨非常少,古人类学家无法通过形态观察等方法鉴定其种属,最后是靠古DNA技术经过测序比对之后才对其进行了准确的种属分类,发现他们是尼安德特人的兄弟分支,也是人类演化过程中的近亲,他们才由“未知”走向了“已知”。丹尼索瓦人的发现说明我们的祖先不是孤独地演化的,在同一时期,世界范围内并存着多种古人类,在欧洲有尼安德特人,在亚洲有丹尼索瓦人。现代的巴布亚人和美拉尼西亚人带有4%-6%的丹尼索瓦人血统,非常可能是他们的祖先在中国南方或者东南亚大陆碰到了丹尼索瓦人并发生了基因交流,这也说明丹尼索瓦人非常可能是广布在由西伯利亚到东南亚的大部分地区的。藏族人群的高海拔适应基因EPAS1也可能来自于丹尼索瓦人。”

《智人之路》从丹尼索瓦人指骨的DNA讲起,通过介绍近十多年来的古人类和古病原菌基因组学研究进展,把人们对历史的认知从数千年推到几十万年,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史前人群迁徙和瘟疫传播历程,推动人们从生物学角度思考移民和全球化等社会问题。可以看到人类从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不断地迁徙和流动中塑造了这个世界;人类现有的各个民族和族群也从来不是“纯正”的血统,而是在不断地混血和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该书虽然大篇幅地写了欧洲的人类的形成、演化,人群交流、互动,但所得出的结论其实超越了欧洲的地理边界,可以放到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去认知,具有普世性。

寻根问祖推动人类进化认知不断向前发展,《智人之路》的中国化也将科普推向大众。随着人类史的相关书籍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人类起源与进化的话题更为大家普遍关注。王传超也分享了他做人类进化研究的经历,会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人类进化爱好者常常会问他,能不能帮忙追溯一下他们的祖先。他说,“寻根问祖的想法在人们年轻的时候可能没什么体会,但在步入中年,尤其老年以后会产生强烈的想法。人们总是想知道,我是怎么样来到这个世界,我跟谁会有关系,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会有家族的概念。而人类进化的研究就给普通人提供一个机会,可以了解'我是从哪里来的?’ 虽然这只是一个很简单的论断,但是它安抚了几十亿人内心的寻根情节,给了人们一个答案。”

王传超也表示,随着社会越来越多元,促进人们的兴趣爱好朝着多元的方向发展的同时,多元化的发展也会造成社会越来越浮躁。当大家开始去追寻、讨论、思考生命的意义,就要从人类历史回溯,了解人类进化的历史,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可以看到在人类进化的过程其实面临的困难有很多。当人们认识到人类的进化其实是一次又一次的巧合,就会非常庆幸说我们现在还可以活着,还可以喝杯咖啡,这时可能也就能找到自己的人生意义,在繁杂多元的社会里,也对自己有了一个定义,同时探究本身也推动人类进化认知的不断发展。

聚焦《智人之路》的中文译本的出版,王传超表示,这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人类进化相关的科研和科普工作在国内的开展。他说:“首先,这本书讲述了丹尼索瓦人这些已灭绝古人类的最新进展,让我们重新思考和修正现代人类走出非洲学说,同时更不支持多地区起源说;其次,这本书中的研究多是没有经济效益的基础性原创工作,但关乎人类起源和演化等重大科学问题,这些研究耗时耗力费钱,却可以在国外如火如荼地开展,反观国内在科研导向和科研评价上过多追求经济效益,对国内重新认识基础性研究的意义或有启发。”

本书作者

约翰内斯·克劳泽(Johannes Krause),1980年生于德国图林根州莱纳费尔德。现任耶拿马克斯·普朗克人类历史科学研究所以及马克斯·普朗克哈佛研究中心主任。他领导并参与了破译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组和发现未知原始人的科研项目。他目前的科研重点还包括对传染病和瘟疫历史的研究。克劳泽生活在莱比锡。

托马斯·特拉佩(Thomas Trappe),1981年出生于松德斯豪森。柏林《每日镜报》部门主编,主要报道科学及政治相关新闻。他为《时代周报》、《南德意志报》和《法兰克福汇报》等媒体撰写文章。特拉普生活在柏林。

本书审校

王传超,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人类生物学博士,德国马普人类历史科学研究所、哈佛医学院遗传学系博士后。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包括《Nature》、《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Current Biology》等在内的国际期刊上发表SCI或SSCI论文40余篇,应用古DNA系统重构了东亚人群形成史。担任《Historical Biology》、《Human Biology》、《Frontiers in Genetics》等8份SCI或SSCI期刊副编、编委以及《人类学学报》编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