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手札全集,妙绝古今!

王羲之(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祖籍琅琊(今属山东临沂),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

《姨母帖》

名称:姨母帖
纵:26.3厘米
横:53.8厘米
类型:行楷,硬黄纸本
内容:哀悼其姨母逝世的文字
现藏:辽宁博物馆(唐代墨迹钩填摹本)
释文:“十一月十三日,羲之顿首顿首。顷遘姨母哀,哀痛摧剥,情不自胜,奈何奈何。因反惨塞,不次。王羲之顿首顿首。”帖前引有跋,“臣十代再从伯祖晋右车将军羲之书”,是王羲之后裔唐武则天时期王方庆所附。
王羲之的母亲姓卫,卫氏的姐姐就是王羲之曾师从书法的晋代著名书法家卫夫人,《姨母帖》中所哀悼的姨母也就指卫夫人。
这篇书法虽为行书,但间杂隶书,是隶行转向真行的代表书法。古朴凝重,自然随意,是王羲之的名帖,也是中国书法的经典之作。
此帖钩填技术极其精妙,可谓“下真迹一等。” 董其昌曾称此帖“奕奕生动,并其用墨之意一一备具,王氏家风漏泄殆尽”。
《初月帖》
名称:初月帖
类型:草书
现藏:辽宁博物馆(真迹)
释文:初月十二日山阴羲之报:近欲遣此书,停行无人,不办。遣信昨至此。旦得去月十六日书,虽远为慰。过嘱,卿佳不?吾诸患殊劣殊劣!方涉道,忧悴。力不具。羲之报。(王羲之父名“正”,为避父讳,“正月”书为“初月”)
此帖用笔、结字和章法都有很多特点。如其中倒数第二行之“道忧怀”,末行之“报”字,一点一画均非直过,而是具有丰富的变化。如“忧”字的首笔和末笔,“怀”字的左侧竖画,“报”字的最后一笔,笔画或短或长,或藏锋或露锋,都呈曲势,非一带而过,中间充满了微妙的变化。
翁方纲所谓“中过”,包世臣所谓“善用曲”,“古人雄厚恣肆令人断不可企及者,则在画之中截”等等,于此帖皆可领略一二。用笔以中锋为主,有些字如“山”字、“报”字使用侧锋也十分明显。
结字大小不一,或长或短,或平正或倚斜,皆随字形和性情而定,行字不求垂直匀称,行距不求密疏划一,这就决定了此帖的错落跌宕、变幻莫测的整个面貌。这种情况同当时人们追求自然潇洒的社会风气有关。唐代以后追求精整规范,这样的字就很难出现了。
《上虞帖》
  

名称:上虞帖
纵:23.5厘米  横:26厘米
类型:草书,硬黄本
现藏:上海博物馆(真迹)
释文:得书知问。吾夜来腹痛,不堪见卿,甚恨!想行复来。修龄来经日,今在上虞,月末当去。重熙旦便西,与别不可言。不知安所在。未审时意云何,甚令人耿耿。
此卷为北宋内府旧藏,至今尚何存原装,帖前有宋徽宗赵佶金书签题《晋王羲之上虞帖》,卷有南唐内府“集贤院御书印”、“内合同印” 以及宋内府朱文双龙圆印、“政和”、“宣和”、“御书”葫芦印、“内府图书之印”等。
明代曾藏晋王府,后由韩逢禧、梁清标、商载、程定夷递藏。明代詹景凤《东图玄览》、清代安仪周《墨缘汇观》有著录。原迹现藏上海博物馆。有影印本行世。
《寒切帖》
  

名称:寒切帖
(又名《廿七帖》《谢司马帖》)
纵:25.6厘米
横:21.5厘米
类型:草书,纸本
现藏:天津艺术博物馆
  
释文:十一月廿七日羲之报:得十四、十八日书,知问为慰。寒切,比各佳不?念忧老久悬情。吞食甚少,劣劣!力因谢司马书,不一一。羲之报。
  
文中“谢司马”应为谢安。谢安为王羲之至友。谢安于升平四年(公元360年)出山为桓温西司马,时41岁。王羲之此信应写于此年,次年,即升平五年逝世。因此,此书应是其末年书。评者都认为,王羲之书法到末年,才达到极致,于此帖可以临略其末年书法妙处。
此帖书体遒勁妍润,沉著流動,写时好像毫不费力,体现王羲之晚年书法高度成熟,水到渠成,极致妙处。正如唐人孙过庭说:“是以右军之书,末年多妙,当缘思虑通审,志气平和,不激不励,而风规自远。”所以能够“不激不励,而风规自远”。
《快雪时晴帖》
  

名称:快雪时晴帖
类型:行楷,纸本4行28字
内容:大雪过后问候朋友安好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馆
释文: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君倩。
  
起首用一句“羲之顿首”,结语又加上同样的敬语,这在古人的书信中还很少见。王羲之的墨蹟至今已失传,这件书蹟是后人忠实的摹本,不过仍然可以看出本来的面貌。
此帖其中或行或楷,或流而止,或止而流,形成特有的节奏韵律。圆劲古雅,无一笔掉以轻心,无一字不表现出意致的悠闲逸豫。
《七月帖》

名称:七月帖(《秋月帖》)

纵:27.7厘米   横:25.8厘米
类型:草书,摹本, 麻纸本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馆
释文: 七月一日羲之白:忽然秋月,但有感叹。信反,得去月七日书,知足下故羸疾问。触暑远涉,忧卿不可言。吾故羸乏,力不具。王羲之白。
《都下帖》
  

名称:都下帖 (《桓公当阳帖》)
纵:27.7厘米
类型:草书,摹本,麻纸本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馆
释文:得都下九日书。见桓公当阳去月九日书。久当至洛,但运迟可忧耳。蔡公遂委笃,又加廗下,日数十行,深可忧虑。得仁(祖廿六日问,疾更危笃,深可忧!当今人物眇然,而艰疾若此,令人短气。)
《平安帖》
  

名称:平安帖
纵:24.7厘米
横:46.8厘米
类型:行书,硬黄纸本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馆
释文:此粗平安。修载(王羲之的从兄弟王耆)来十余日。诸人近集,存想明日当复悉来。无由同,增慨。
《何如帖》
  

名称:何如帖
(《不审尊体帖》)
横:46.8厘米
纵:24.7厘米
类型:行书,硬黄纸本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馆
  
释文:羲之白:不审尊体比复何如?迟复奉告。羲之中冷无赖。寻复白。羲之白。(帖中“怀充”押署系唐怀充,“察”系姚察)
《奉橘帖》
  

名称:奉橘帖
纵:24.7厘米
横:46.8厘米
类型:行书,硬黄纸本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馆
释文: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
《行穰帖》
  

名称:行穰帖
纵:24.4厘米
类型:草书,再临本,纸本
现藏: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藏
释文:足下行穰九人还示,应决不?大都当任。
《右军书记》:'足下行穰久,人还,竟应快不? 大都当任县,量宜,其令□□因便任耳。立俟。王羲之白。’此帖仅是著文片段。
《频有哀祸帖》
  

名称:频有哀祸帖
纵:26.9厘米
类型:行书,摹本纸本
现藏:日本东京前田育德会藏
  
释文:频有哀祸,悲摧切割,不能自胜,奈何奈何!省慰增感。
  
日本东京前田育德此帖与《孔侍中帖》共一纸,或将二帖总称为《孔侍中帖》或《九月十七日帖》。
《孔侍中帖》
名称:姨母帖
纵:26.9厘米
横:53.8厘米
类型:行书,摹本纸本
现藏:日本东京前田育德会藏
  
释文:九月十七日羲之报:且因孔侍中信书,想必至。不知领军疾后问。忧悬不能须臾忘心,故旨遣取消息。羲之报。
  
此帖与《频有哀祸帖》共一纸,或将二帖总称为《孔侍中帖》或《九月十七日帖》。与《丧乱·二谢·得示帖》同为唐代流入日本的王羲之名迹摹本。《频有哀祸·孔侍中帖》在活泼的行书笔意中带有凝重之感。在章法结体上又显示出欹侧取妍的艺术效果。
  
《丧乱帖》

名称:丧乱帖
纵:28.7厘米
类型:行草书,硬黄纸本
现藏:日本皇室藏
释文:羲之顿首:丧乱之极,先墓再离荼毒,追惟酷甚,号慕摧绝,痛贯心肝,痛当奈何奈何! 虽即修复,未获奔驰,哀毒益深,奈何奈何!临纸感哽,不知何言!羲之顿首顿首。
  
此帖与《二谢帖》、《得示帖》共一纸。永和十二年(356)书。书信反映了王羲之对北方故乡的祖坟被破坏的愤怒和悲伤。
  
《二谢帖》
  

名称:二谢帖
纵:28.7厘米
类型:行草书,摹本纸本
现藏:日本皇室藏
释文:二谢面未比面迟承良不静。羲之女爱再拜,想邰儿悉佳。前患者善。所送议当试,寻省。左边剧。
  
此帖与《丧乱帖》、《得示帖》共一纸。二谢一说为谢安、谢万;一说为谢尚、谢奕;一说为陈郡谢氏兄弟。
《得示帖》
 

名称:得示帖
纵:28.7厘米
类型:行草书,摹本纸本
现藏:日本皇室藏
释文:得示,知足下犹未佳,耿耿。吾亦劣劣。明日出乃行,不欲触雾故也。迟散。王羲之顿首。| 此帖与《丧乱帖》、《二谢帖》共一纸
  
《大道帖》
 

名称:大道帖
纵:27.7厘米
横:7.9厘米
类型:行草书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大道久不下,知先未然耶 | 清人孙承泽以为米芾所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