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神仙老乡医,用6毛8分钱中药,给“将死之人”续命半年
栾川县狮子庙镇一带,有一个传说:隋朝末期,秦王李世民曾经在狮子庙一带驻过军,兵营就扎在狮子庙正对面的高山之上,府邸却在山下的深沟中,山谷遂得名“王府沟”。现在,王府沟的深处山间溪流飞瀑、植被繁茂,已经成了小有名气的景点,被誉为“伏牛山森林沐场”。
在村中问路的时候,遇到一位白发白须的老人,详聊之下,得知老人姓高,竟是杏林世家。山中多畜牧业,老先生父辈从兽医,为乡邻排忧解难,到他20多岁,从事过几年教育,后学习乡村医生,从业至今50余年,后辈中,儿子是村卫生室负责人,孙子在县医院工作。
“我最早是教学的呀,18岁到20岁那3年,我当民办教师。刚解放那时候,咱山区缺认字的,县里头组织人培训,中师3年的课程,俺们仨月学完,考试合格就回来教学了。因为我父亲一直患病,家里人口多,却没有劳力,我从学校回来,生产队干活挣工分。那时候欠公分就没有粮食吃呀,可不是跟镇暂【现在】一样,你有钱就行了,我工资一个月才几块钱,买粮食也买不来……”
“回来后,停了一年多,到62年,实行全国合作医疗,开始大量培训赤脚医生。乡政府牵头,卫生院出教师,成立卫校,在白土卫生院,农忙了回来干活,闲了去那儿学习。俺学那是中西医结合,对准就是农村常见病,西医是看病扎针,中医包括针灸、按摩都有,学了3年,回来后,我跟俺村还有俩人,成立药铺,我没有变,一直干了50多年,他们有些老早就改行了……”
正聊天的时候,来了几个人,一位大叔对老先生说:“我是从秋扒专门来找你的,有点老毛病,在乡里,去县医院,都看了,花不少钱不见效果。他们说你看病老治,你莫给我看看,我这是咋回事?”
“哎,我看病也不中,你想想,我不过是一个乡医,就人家说那,咱是赤脚医生。你都去大医院看过了,他们没门儿,我只怕也不会中……”
谦虚一番,高大伯微闭眼睛给老乡切脉,不等老乡拿出化验单子,就已经报出了结果。
“你一吃鸡蛋,尤其是炒那鸡蛋,有两口吃的,内里头就跟有气撑着一样,难受,疼,对不对?胆上有毛病。”
“哎呀,真神呀你,说哩一点没错。看看啥样,去医院光化验花球好几百块,木是胜这?光号号脉,就说哩八九不离十了,看病还是得寻这村里老中医,不诓人……”
一听高大伯仅仅通过切脉,就报出了和化验结果一致的病情,这位老乡有些激动。
“机器看那肯定准么,咱人看这,嘴是那样说,有时候毕竟不会嫩准。为啥说,你来我不直接给你号脉,叫你先坐一会儿?你刚来走着,身上活动了,气血正旺,那就不一定准了,我得叫你歇一会儿,血脉平平,再给你号。衣裳解开,我听听内里……”
这一次,高大伯没有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说:“西医讲究数据,啥都得用机器,中医是望闻问切,八字真言,只要不是老古怪的病,基本上都能看透。”
“开点中药吃吃吧?”
“中么,你看该咋治就咋治!”
“那可是这,我只给你开3副中药,吃吃再说。你不管是咱这儿的,还是外县、洛宁那边过来的,好些都是去医院治治,没啥效果,跑过来寻我。我都是这,老规矩,先开三副中药,这是垫场戏,有效果了,你就又来了,没效果,那你赶紧另寻高明,不敢耽误……”
感觉高大伯写字手势有些怪,细看之下,原来是用捏毛笔的手法写硬笔字,老人解释说:“我原来开药方也是毛笔,写小楷字,这是后来才学的用钢笔,养成这习惯了。”
高大伯包装药材用的是废报纸,他说:“村里一年花好些钱买报纸,不买还不中,买了没人看,我就要过来包药了。我这不花钱,也不用叫病号再多花钱,按理说应该用草纸包是最好,那不是得买哩,看着是我买,到最后还是病号花钱。中药熬之前还得淘一下,报纸只要不湿,不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