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才:《耕读传家久 心宽日月长》主播:军歌嘹亮一中国羽墨飘香。

作者:刘永才
主播:军歌嘹亮


耕读传家久 心宽日月长
中国从远古农耕文化和狩猎文化的氛围中一路走来,可谓渊源流长,文明成果丰硕圆满。尽管现代工业化步伐高歌猛进,农业和渔猎氛围日渐薄弱,但人们头脑中的一亩三分地耕作意识和渔猎爱好思维却从不曾中断过。
我就是这种思维的受益者,踏入人生社会五十余年,总在期望自己拥有土地,拥抱绿色,品尝金黄,挥洒满腔心血和热汗,闲暇时手捧一卷书本,将心神沉浸在历史的滚滚红尘和人文情怀的出神入化当中。虽不曾成为旧社会的地主,也不曾成为新社会的才子文人,只是文字符号虽历经五十年的风霜雨雪洗礼和岁月尘埃涤荡没有全还给老师而己。
从成长到成家,从少年到花发,历经八年农村儿童少年生活、四十几年城市生活经历,可谓是风云变幻,气象万千,把人生的苦辣酸甜咸尝了个遍。我和爸爸、妻子先后种过多处自留地,养过鸡鸭猪狗,从不愿把那锹镐还给废品市场,也不愿让那一块又一块荒地、废地再度荒凉。

读万卷书更须行万里路,有实践才会出真知,知行合一才是最好的生活方式。大庆油田因起步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三年自然灾害的苦难之中,为了活命唯有靠拼博奋进,自己开荒种地养殖家畜家禽来改变缓解生存条件国家供应不足的困境,在半年风沙半年雨雪的北国恶劣之地顽强地将几万人的石油会战队伍站立在了这片大草原上。一年又一年的劳碌,一年又一年的丰收,填饱的不只是人们的肠胃肚腹,坚定的不只是人们战胜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毅力,而是将其培养成了一种传统和习惯。
种地我不是前行者,更不担心后继无人,因为这种耕作传统和习惯是有传染力的,现在的人们并不是因为生活不足而种地,也不是因生活富足锻炼身体而苦熬。石油工人今天的种地与昔日种地不可同日而语,全在为了追求无化肥无农药的清新自然,也在无意识或有意识的将会战光荣传统传承丶发扬。
耕读传家久,心宽日月长。当心境放宽,自然就能按照天地循环规律掌握知识,耕作田园。一切都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运行。掌握农时,不误节气,再大的困难,再多的灾害都难移我播种之志,缺水运水,坐水点掩。低温铺上塑料布,依靠天上太阳人工升温。闲暇时便掩卷在手,精读细研。虽成不了夫子,却也不是白丁。父亲从石油会战人拉肩扛的年代一路走来,艰辛劳作的空当儿也不忘学习马列主义、毛主席著作,经常从图书馆借阅各种文学艺术书籍。他不缀耕读的做法似潺潺流淌的清泉,润物无声的滴灌在我的心田。我延着他的前路续行,深感受益颇多。尽管我不如父亲耕作精细,说写汩汩,但也小有成功。耕作的结晶是硕果满仓,读写的成果是获奖证书拥有几多。我的女儿也承继了我的一些优点,现在每天一有时间就手持书卷,学习更多的知识,更把家中阳台的盆栽、作物伺候得象模象样。

三代传承,三代书香,都是在潜移默化间飘香,在与泥土打交道里润滑,把艰苦奋斗,勤俭持家写成了一代又一代的传奇。
中国人里能够耕读传家久,心宽日月长的在旧社会无一不是富有家财的知识分子,官宦子弟,或上得起中学、大学,留得了学的的学子、教授。开国领袖毛泽东、开国领导人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人无一不是拥有读书条件的先贤。我们今天亿万家庭都能拥有这些让耕读传家久的条件,最应感谢的就是毛泽东和共产党,最该致谢的就是社会主义伟大中国。让普通人都享有这样的条件,是社会主义中国的显著特点,是中华民族的软实力坚挺表现。
作 者 简 介

刘永才,男,56岁,大庆油田釆油三厂三矿工人,共产党员,文学爱好者。写诗己有一年,有百篇诗作问世。只为耕耘,不问收获,有感而发,共同学习是为目的。
主播简 介

军歌嘹亮,河北廊坊人,教育工作者。全民K歌官方认证范读导师,联盟诗苑主诵团团长。歌美好生活,诵精彩人生。
《中国世纪文学》《诗梦撷英》《羽墨飘香》文化传媒金牌主播
羽墨飘香文学第2097期
主审: 玫瑰
音频总监 黄金满地
制作 玫瑰
原创作品授权发布(公众号转载需联系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