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文荐读] 加强党性修养的“八个不等式”
总浏览量:42 来源:来安清风网 发布日期:2011-12-21关闭
加强党性修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和永久的课题。党员干部作为一个单位的“领头雁”和“主心骨”,党性修养如何、思想作风怎样,直接关系到个人的成长进步、干部队伍的活力和单位的建设发展。笔者认为,加强党性修养,锤炼思想作风,应着重解答好“八个不等式”。
武装≠包装。学习是党员干部提高素质、增强本领,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的重要途径。形式不能代替效果,包装不能等于武装。现实中,把理论学习当作时髦“包装”的做法还真有些市场。有的同志自己购买的书也不少,积累的资料成摞,可惜从来没有认真读过,甚至连翻都没翻过;有的学习笔记记得密密麻麻,内容却没有经过自己消化;还有的谈起学习体会来头头是道,遇到实际问题时却束手无策等等。武装与“包装”,虽然只有一字之差,表现出来的却是不同的思想追求。对此,每名党员干部应该自觉把学习当作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精神追求、一种价值取向,不去装门面,不去“应景”,真正用党的创新理论来丰富和武装自己,实现理论与实际、学习与运用、言论与行动相统一,不断提高能力素质和提升精神境界。
自信≠自大。“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自信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心理素质,它是前进的动力、成功的保证。但是自信过头就会成为自负、自大,总是自以为是,不能接受正确的意见,容易患得患失。实践反复证明,刚愎自用、官气十足、盛气凌人的党员干部只会自己孤立自己,逐步脱离群众,甚至成为孤家寡人;谦虚得人心、合人意,能够谦逊和气地与群众接近的党员干部备受欢迎,有利于工作开展,进而取得较好的工作成绩。对此,每名党员干部要正确地估量自己,对待自己,不能犯轻浮的毛病,应该戒骄戒躁,谦虚谨慎,不可骄狂,更不能以权压人,以势凌人。学会夹着尾巴做人,低调处理问题,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态度看人看事,把别人高看一眼,就等于把自己高看了一眼,这样才能为自己营造一个好的人际环境和工作环境。
平凡≠平庸。平凡的是工作岗位,平庸的是工作态度。平凡与平庸仅一字之差,差在觉悟和态度,差在习惯和行动,差在承担和逃避。苏辙所说:“人生在世,不出一番好议论,不留一番好事业,终日饱食暖衣,无所用心,何别于禽兽?”如果人的一生,满足于饱暖,庸碌无为,那无异于慢性自杀,无异于禽兽。芸芸众生,多为平凡之人。可以生得平凡,但事业不可平庸。因此,每名党员干部要始终以感恩的心态、进取的心态、奉献的心态对待组织、对待单位、对待群众,永不退缩、永不气馁、永不言败,做到事业第一、责任第一、工作第一。一切从人民利益和党的需要出发,用心对待本职工作,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踏踏实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在平凡岗位上创造属于自己的成绩,书写不平凡的篇章,真正成为让组织放心、群众满意的优秀共产党人。
果断≠武断。俗话说,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当断则断,机遇无限。果断是党员干部必备的意志品质,优柔寡断是党员干部致命的弱点。特别是面对复杂多变、变幻不定、动荡激烈的形势,任何犹豫不决,都可能错过时机,最终后悔莫及。列宁曾说过:“要使别人坚定,首先自己得坚定。”党员干部如果遇事怕担风险,怕负责任,左右摇摆,拿不出主见,就会使部属难以坚定地去实施,最终使工作难以贯彻落实。只要发现客观和主观的条件成熟,就应打破常规,突破框框,当机立断,果断决策,并立即付诸实施。当然,果断并不等于武断,刚愎自用,我行我素,“天下老子第一” 什么都是自己说了算,一意孤行。应当尊重客观规律,尊重现实条件,尊重群众意愿,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努力使自己的决断更加具有科学性、超前性和战略性。
宽容≠纵容。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宽容最能体现党员干部的素质,它是一种理智和自信的心理品质。宽容是一种修养、一种坦荡、一种豁达和一种风范。“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人与人之间摩擦不可避免,如果多一些宽容,多一份理解,也就多了一份信任,多了一份友爱。但是宽容不等于纵容,任何情况下都一味地迁就和宽容就变成了放纵,弘扬正气也就无从谈起。无原则的宽容就是纵容。因此,每名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宽容是有原则的宽容,不可以不分原则,把宽容当借口,演变为纵容,切实把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看得“比泰山还重”,把个人名利得失置之度外,不怕得罪人,不怕“穿小鞋”,不怕丢选票,做捍卫党性原则的忠诚战士。
淡定≠淡漠。“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心态淡定是一种精神境界,一种人生态度,一种修养功夫,也是一种做人本色。对金钱、官职、名位等身外之物,要看得开一些,看得淡一些,看得轻一些,万不可肆意放纵自己,让私欲横飞。淡定不等于淡漠。当下,有些党员干部面对基层反映的问题和群众的呼声往往“泰然自若”,很是淡漠。群众是党员干部做“官”的根,失去群众拥戴的“官”,尽管可以得势于一时,最终会被人民淘汰。群众利益无小事。因此,每名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在任何时候都要以人民利益为重,时刻想着群众、时刻为群众着想,把群众的冷暖、疾苦挂在心上,真心实意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这是检验党性强弱的“分水岭”和“试金石”。
吃苦≠吃亏。俗话说,做事要吃得苦,做人要吃得亏,做官要吃得淡。党员干部和普通群众不同的地方,就是敢吃亏、能吃亏、愿吃亏,理应成为一名好党员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和政治觉悟。生活的辩证法告诉我们:一个人吃亏的背后是受益,而占便宜的背后是吃亏。真可谓:吃亏是福,便宜是害。亏在利益,赢得人心。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党的事业成功的基石,是办好一切事情的动力之源。党员干部“吃亏”体现好了,党的事业必定会兴旺发达,自己的价值也就真正体现出来了。因此,每名党员干部应该把能吃苦、肯吃亏作为不计个人得失的一种气度,默默奉献的一种情怀,追求卓越的一种境界,多一些对党和人民的感恩报答之心,不要有权就伸手、事事讲条件、件件讲回报,不能有点付出就感觉吃亏,感觉吃亏就大捞一笔,最终吃了“大亏”。
随和≠随便 。人的威信不是靠吹胡子瞪眼才有的。待人随和能营造出宽松和谐的工作和生活氛围,增加单位的凝聚力。但随和不等于随便。因此,每名党员干部要以随和的方式对待他人,说话心平气和,语言谦和诚恳,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不冷漠地拒绝、不盲目地表态、不专横地打断、不自以为是地拍胸起高腔、不漫不经心地细语含鄙视。在工作中要多给他人一份亲切、一份鼓励和一份关爱,让他人有想法愿意来倾诉,有问题愿意来反映,有困难愿意来求助。能够办的不要拖,办不到的不要蒙,不能办的不要骗,真正成为人民群众的“主心骨”和“热心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牢固树立法纪观念和忧患意识,做到警钟长鸣、防微杜渐,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经济上的“清白人”、作风上的“正派人”,坚决不做无原则的“随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