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解释禅宗“破三关”,太虚大师评价:他是“真明白”!
我们都知道,雍正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他在位十三年,勤于政事,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对“康乾盛世”的连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不过,不太为人所知的是,雍正还是一位佛学大师。
他自幼喜读佛典,广交僧衲,深通佛理,曾在章嘉国师的指导下禅坐,被认为是古代崇佛帝王中唯一真正亲参实悟、直透三关者。
北京著名的皇家寺院雍和宫,最早就是雍正当贝勒和亲王时期的府邸,也是乾隆的降生和成长之地。
雍正继位登基后,于政务之暇,不惜以九五之尊,亲自升堂讲经传法,自号圆明居士、破尘居士;
他还大量著书立说,编写有《御选语录》、《集云百问》、《炼魔辨异录》、《当今法会》、《经海一滴》、《宗镜大纲》等佛学著作。大量刊刻发行后,在佛教界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这些论著表明,雍正皇帝不仅信佛崇佛,而且对佛学有着深入的研究,参悟极高,并提出了不少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诠释。
比如对禅宗的“破三关”,雍正在《御选语录·总序》中就进行了非常精彩的诠释。
民国四大高僧之一的太虚大师评价说,对三关句“真明白的要算是雍正(在《御选语录》序中)所说的”。
何为“破三关”呢?
这是临济宗黄龙派(禅宗五家七宗之一)创始人慧南(世称黄龙慧南)所创设的一种著名的说教方法。
据禅宗史书《五灯会元》记载,黄龙慧南在佛堂中常问僧人:“人人尽有生缘,上座生缘在何处?”
正当问答交锋时,他又伸出手说:“我手何似佛手?”
你正回他这一句,他却又伸出脚问:“我脚何似驴脚?”
慧南传法三十余年,经常示此三问,参学者都没有明白其中的含义。这就是著名的“黄龙三关”。
黄龙慧南禅师
对此,后世论者一般认为,黄龙慧南设立这三关的用意,是试图展开一种简易的、令人触机即悟的教学方法,不致让参学者堕于言句之中。
临济宗的创始人义玄禅师使“棒喝”成为一代宗风。这种方法通过当头一棒或大声一喝,以斩断参学者的思维,剪除其妄见,使之返观自心,见到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当下开悟。
但到了黄龙慧南的时代,文字禅泛滥,只“向言中取则,句里驰求,语路尖新,机锋捷疾,如斯见解,尽是埋没宗旨,玷污先圣”。
慧南的“三关句”,正是针对佛门时弊而提出,以使参学者摆脱文字禅的束缚,重振临济那种峻烈明快的宗风。
“临济喝”
所谓“破三关”,禅门一般认为是指:破初关(破本参)、破重关、破牢关。
禅宗本来是主张顿悟的,但由于参学者根有利钝,智有深浅,为了适应不同的根器,进行教学,故有“破三关”之法。这也被用来勘验参学者的禅悟境界。
三关之中,又以破初关(破本参)最为重要。正如太虚大师所指出:
“禅宗尤重在破本参,因为不破本参,则根本谈不上后二关。然破本参而不知有重关须破,则易落于天然外道;破重关而不知透末后牢关,亦易安于小乘涅槃。所以必须透过三关,始可真实达到佛祖的境地。”
除了“黄龙三关”,古代高僧大德垂示的三关句,还有多种。
如黄龙慧南的法孙青原惟信禅师提出的“三般见解”,也是禅宗史上的著名公案,其基本精神与“黄龙三关”是一脉相承的——
“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大众,这三般见解,是同是别?”
雍正《御选语录》
而对于“破三关”,雍正皇帝在《御选语录·总序》中也说自己很懂:“如来正法眼藏,教外别传,实有透三关之理,是真语者,是实语者,不妄语者,不诳语者……朕既深明此事,不惜话堕,逐一指明。”
雍正不是吹嘘,他的解释,得到了太虚大师的认可,是“真明白”。我们择要列述如下:
破初关(破本参):“学人初登解脱之门,乍释业系之苦,觉山河大地,十方虚空,并皆销殒。不为从上古锥舌头之所瞒!识得现在七尺之躯,不过地水火风,自然彻底清净,不挂一丝,是则名为初步破参,前后际断者。”
破重关:“破本参后,乃知山者山,河者河,大地者大地,十方虚空者十方虚空,地水火风者地水火风,乃至无明者无明,烦恼者烦恼,色声香味触法者色声香味触法,尽是本分,皆是菩提,无一物非法身,无一物非自己。境智融通,色空无碍,获大自在,常住不动,是则名为透重关,名为大死大活者。”
破牢关:“透重关后,家舍即在途中,途中不离家舍。明头也合,暗头也合;寂即是照,照即是寂。行斯住斯,体斯用斯,空斯有斯,古斯今斯。无生故长生,无灭故不灭。如斯惺惺行履,无明执着,自然消落,方能踏末后一关。”
雍正最后指出:“虽云透三关,而实无透者,不过如来如是,我亦如是。从兹方修无修,证无证,妙觉普明,圆照法界。”
太虚大师开示,在一般的修证经历上,可以说有此三关;但在上上根利智那里,则一悟彻悟,并无三关之阶次。不过后来宗门禅普遍提倡,而参禅者又多非上上根利智,故破三关遂成为禅门旨要。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