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代表被纪委发现,医药代表是有原罪?
专栏作者/海洋UP
爱读书,爱思考的医药人。
近日,又让一个广州代表刷屏了,我比较着重关注了事情发展的经过,据说是一个检测公司代表直接跟检查的纪委在医院门诊谈返d,怎么说呢?这种事,就算是王多鱼都干不出来!
首先断定这是一个新手,新的不能再新,就算他有从业经验,那他也是一个职场新手,但凡有点经验的人,谁会第一次见面就跟陌生人谈这么敏感的话题?
如果他是一个新手,那这件事是让人感到很悲哀的,因为他入行前,从根本上就认为,医药代表这个行业就是给客户送q的,就是公司放在这个市场上一个交易者,不是一个推广者,这可能不是他一个人这么认为,是很多很多人这么认为。
或者他刚入行,领导就是这么“教育”他:资源有,自己去跟客户谈,然后他就去医院施展自己的“抱负”了。
这不禁让我想起另外一件事,大概是在前年,一个代表在门诊被检查时,掉头就跑了,结果被检查人员抓了过去询问,其实,他是刚来的一个代表,什么还都没做,但是检查人员叫他时,他为什么跑呢?
究其原因,他很心虚,他思想上就认为医药代表是有“原罪”的,他怕跟这些人说不清楚,尽管他什么都没做,但还是选择直接跑路。
身处药圈,看到这些事情的发生,笑声过后,难免有些心酸。不过虽然有些群体对药代有误解,但大环境还是在不断地把这个群体拉向正轨。
前段时间,中国化工制药工业协会颁布《医药行业合规管理规范》,对医药代表和药企的行为进行了很大的规范。
另外,国家已经进行了四批的带量采购,初衷就是挤掉药企不必要的销售费用,杜绝带金销售的现象,一方面可以让企业更加专注于研发,另一方面对医药代表也是一种保护,让其工作回归到学术上,而不是单纯的推广和交易。
其次,在国家相关政策的严格执行下,一些客户的观念也发生了改变,能通过学术会议解决需求的,还是优先选择会议。以前简单粗暴的操作,风险太高,一旦有问题,对个人影响是终身的,所以大多客户现在变得更谨慎,医药代表的合规工作也更加容易开展。
现在每家企业都把合规作为公司行为操作的红线,任何人都不能触碰,不然轻则警告,取消所有的评优升职,重则直接解除合同。
为了让员工的行为合乎规定,公司制定了各种的条条框框来规范员工的行为,比如学术会议的召开,必须要有现场照片,用餐照片等等。
但从财政部4月12号公布的《医药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来看,还有部分企业员工在执行的过程中存在偏颇,比如,存在假发票、虚假会议、虚假收费票据等,存在问题的企业均被处罚,提供这些假“数据”的代表也难逃其咎。
公司的合规是有了,但是执行的深度不够,甚至只把它当做一个遮羞布,那么医药代表“带金销售”的烙印短时间内是不会被去除了。
近几年,频频有医药代表被抓的新闻曝光,对医药代表本人心理也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从我本人来讲,以前为了业绩,也会有一些“特殊”操作,但是近两年,越来越注意自己所做的事情,能在公司规定框架解决问题,肯定不会超纲解决,比如对一些客户提出的非合规要求,会兑换成学术会议,这样既增加了学术交流,也解决了客户的需求。
“医药代表”说到底只是我们的一份工作,我们要把工作做得合乎“法”,这不是为了应付公司,而是为了保护自己,同时为整个医药行业正名,直到医院“医药代表禁止入内”的标志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