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淑:鲁肃唯一的儿子,在东吴有什么表现?

鲁肃(172年-217年),字子敬,临淮郡东城县(今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一带)人。对于鲁肃来说,和周瑜、吕蒙、陆逊并称为东吴四大都督。建安五年(200年),鲁肃率领部属投奔孙权,为其提出鼎足江东的战略规划,因此得到孙权的赏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孙权不少部下主张归降曹操,而鲁肃与周瑜力排众议,坚决主战。结果,孙刘联军大败曹军于赤壁。众所周知,赤壁之战的胜利,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

赤壁大战后,鲁肃常被孙权比作东汉名将——邓禹。孙权专门为鲁肃而设立赞军校尉一职。周瑜病逝后,孙权采纳周瑜生前建议,令鲁肃接替周瑜职务,并领兵四千人,因鲁肃治军有方,大军很快发展到万余人。孙权根据当时的需要,又任命鲁肃为汉昌太守,授偏将军;鲁肃随从孙权破皖城后,被授为横江将军,守陆口。此后,东吴夺取了荆州三郡,鲁肃率兵抵御关羽,并邀荆州守将关羽相会。在单刀赴会时,鲁肃口若悬河,令关羽无言以对。

到了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鲁肃去世,终年46岁,孙权亲自为鲁肃发丧,诸葛亮也非常痛惜。值得注意的是,鲁肃去世的同年,他的儿子鲁淑出生了。那么,问题来了,作为鲁肃唯一的儿子,鲁淑在东吴有什么表现呢?

首先,陈寿在《三国志·吴书九》中记载:肃遗腹子淑既壮,濡须督张承谓终当到至。

鲁淑,临淮郡东城县(今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一带)人,东吴大臣鲁肃的遗腹子。对于鲁淑来说,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出生。鲁淑成年后,奋威将军、濡须督张承评价他将来必定前途远大。

陈寿在《三国志·吴书九》中记载:永安中,为昭武将军、都亭侯、武昌督。

永安年间( 258年─264年),鲁淑受任昭武将军、武昌督,赐爵都亭侯。对于鲁淑来说,昭武将军是一个杂号将军,这如同鲁肃生前担任的横江将军一样。在汉末三国时期,杂号将军得到了较多的应用,也即这不能说是一个地位较高的武将官职。至于鲁淑获得的都亭侯,也不是一个较高的爵位。在汉末三国时期,侯爵主要分为县侯、乡侯、亭侯、关内侯这四个档次。和鲁淑一样,关羽获得的汉寿亭侯,也是一个亭侯。

《三国志·吴书九》中记载:建衡中,假节,迁夏口督。

建衡二年(270年),鲁淑获得了假节的权力,由武昌督迁任夏口督。假节,假(通“借”)以符节,持节。是皇帝将节借给执行临时任务的臣子使用,用以威慑一方,当这个臣子临时任务完成后,这个节将会被收回。古代使臣出行,持节为符信,故称。对此,在笔者看来,作为东吴镇守一方的都督,鲁淑获得了假节的大权,自然是容易理解的。特别是在公元270年,蜀汉已经灭亡,面对虎视眈眈的西晋王朝,孙皓也必须授予各个武将更大的权力,从而在面对西晋大军时可以随机应变。

《晋书·列传第十二》中记载:吴将薛莹、鲁淑众号十万,淑向弋阳,莹向新息。时州兵并放休息,众裁一旅,浮淮潜济,出其不意,莹等不虞晋师之至。浑击破之,以功封次子尚为关内侯。

凤皇二年(273年)七月,薛莹、鲁淑率领大军进攻西晋的豫州。在这场战役中,薛莹、鲁淑号称率领了10万大军,但是,实际上东吴没有派出这么多的兵马。此战,鲁淑率军包围了戈阳。当时,西晋各个州的兵马都处在一个休息的日子,所以,鲁淑认为西晋不会有援军赶往弋阳,从而疏于防备。在此背景下,豫州刺史王浑率军悄悄渡过淮河,出其不意地攻打戈阳,鲁淑被西晋将领王浑击败,只能无奈退军。

最后,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凤皇三年(274年),鲁淑去世。其子鲁睦袭爵都亭侯,统领其部曲。对此,在笔者看来,鲁淑去世的时候,应该有57岁左右了。所以,鲁淑的结局,应该是病逝了。纵观鲁淑的一生,主要活动于东吴后期,特别是孙皓这位皇帝在位的时候。不过,因为东吴和西晋国力上的巨大差距,加上鲁淑也没有力挽狂澜的能力,促使其没有办法取得类似于父亲鲁肃的成就。换而言之,作为鲁肃唯一的儿子,鲁淑在东吴的表现,只能说是中规中矩了。对此,你怎么看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