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1.1.18
一、
治病之关键在于方药对证,俗语有“四两亦能拨千斤”之说,用药宜少而精,少而灵,不可大队包剿。
二、
国医大师李济仁先生推崇数方并用,主张定时分服。他临床应诊时对既有寒痰渍肺,气道受阻之证,又有下元不足,肾不纳气之虚证的老年慢性支气管哮喘,取金匮肾气丸吞服,用时煎服射干麻黄汤,每获捷效。其中金匮肾气丸以补肾纳气,用于改善老年人肾虚病变,因其病位在下焦,故治宜缓图。同时肾虚之体,又宜外感,其寒痰渍肺,气道受阻之证,病位在上焦,症情较急,治宜急取,故与射干麻黄汤并用,标本同治,较之单法进,疗效好且疗程短。此外李济仁先生以早服健脾丸、晚服金匮肾气丸诊治脾肾两虚之人;以早晚分服麻仁滋脾丸,上下午分服补中益气丸治愈老年便秘,获效甚众。总之,灵活多变,不泥于古,力求其验,此其大法也。(以上为读《国医大师》书作札记)
三、
青风藤味苦性平,有祛风除湿、舒筋活血、通络止痛之功。现代实验研究显示青风藤确有抗炎作用。
四、
国医大师李辅仁先生在临床工作中,他时刻以解除病人的痛苦为己任,对待病人热情接待,认真诊治,耐心解答,能急病家所急,想病家所想,毫无厌烦之心,毫无潦草之态,更无轻慢之举。他常言:“面对病人总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他总怕自己的一时不慎给病人造成痛苦。因此,诊治疾病时对病人细致、谨慎,全身心投入。
五、
国医大师张灿玾先生认为中医学的发展必须遵循中医学自身的规律,在继承的基础上去发扬光大,这是唯一正确的道路。继承发展或者说继承发扬,它不是一个主观的规定性,而是客观事物发展自身的规定性。任何一个学科的发展,都是需要在继承的基础上,才能得到健康的发展。继承和发展是学术发展过程中紧密相连的两个环节,在学术上任何一个学科都需要不断继承前人的成就,然后再去进行新的创造和发展,使它不断的提高。(读《国医大师》札记)
六、
国医大师张学文先生对中风病有深入研究,他认为中风先兆的病机关键当属“肝热血瘀”,其证候学表现为一过性眩晕、肢体麻木或头痛易怒,舌质红或暗红或有瘀点、瘀斑,舌下络脉迂曲,脉弦滑。治疗原则是清肝和血,化瘀通络。对中风急症他主张“无痰要防痰”,“有痰必治痰”,“大便宁稀勿干”。对缺血性中风,主张中医药超早期治疗,可以减少并发症以及后遗症的发生发展。他说,活血化瘀法是针对瘀血内停、脉络瘀阻、血行失度而采取的改善血液循环、化除体内瘀滞为基本点的一种有效治法,活血化瘀药物治疗中风病的卓越功效早已为临床及实验研究所证实。他说,活血化瘀药物虽有通经活络、化瘀止痛、祛瘀生新、醒脑开窍的功效,但应用必须有的放矢,适可而止,以免过用伤正,产生流弊。
七、
国医大师张学文先生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几千年来古人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医学遗产,这就是我们发展中医学、扩大中医学临床阵地的源头活水,要想发展中医学,惟有做好继承才能达到预期目的。他回顾自己数十年从医历程的体会是:中医药学博大精深,即使倾全部精力去学习也未必能登堂入室,窥其全貌。目前有些青年医生忽视临床基础,忽视临床实践的刻苦磨炼,这样下去是不会有所作为的。只有打下坚定的中医学理论基础,深入学习和钻研经典著作,吸取前人的经验和教训,诚恳地向同道学习和请教,勤于临证,勇于实践,善于总结,才能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贡献。(读《国医大师》一书所作札记)
八、
年轻大夫赢得病人的“招数”:第一态度要好,热情和气可以给患者一个好印象;第二要在技术上下功夫,用疗效赢得回头客;第三要练好坐功,来一位病人认真地看一位,要能坐得住,上班做到不串岗,不议论是非,以良好的医生形象取得病人的信任;第四对病人要有十二分的耐心,对不看病咨询者不怠慢,对换方抄方者不嫌麻烦,从抄方中学经验,从与患者交往中学会与患者相处;第五恭恭敬敬地对待老大夫,把自己永远看低一点,做到不卑不亢,谦虚好学,虚心向周围一切人学习,耿直做人,实事求是。
九、
明·李中梓治疗肝气郁陷(左关脉沉而有力)所致失眠方:柴胡四钱 白芍二钱 丹皮二钱半 山栀子二钱半 甘草五分 桂枝四钱。方中柴胡疏发肝胆之气,白芍柔肝养阴,丹皮泄肝胆火,栀子泻三焦火,甘草和中,桂枝暖肝升陷。
十、
一个医生,少小立愿学医,只算人生之路的开始,还要经历人生的艰苦磨砺,奋斗若干年后方能迸发出对整个人类的大慈大悲之心,最终才能成为一代名医或一位人们爱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