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寿谦原创散文丨说穿

说穿

文/李寿谦

吃和穿是人生两大需求,有句俗语,“千里做官,为的吃穿”,“嫁汉嫁汉,穿衣吃饭”。这话实在境界不高,为了吃穿做官的人,一定做不了好官。为了穿衣吃饭而嫁人,也未必能得到爱情和幸福。穿同样涵盖了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从远古的兽皮树叶,到古代的汉服唐装,直到今天的奇装异服,折射了时代的沧桑巨变,演绎了多姿多彩的经典故事。

大约在一万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知道用骨针骨锥缝制兽皮树叶做衣服。穿衣是为了遮蔽身体,冬天御寒,夏天防热。传说黄帝之妻螺祖教人养蚕抽丝,织布做衣。由此我感悟到锦绣中华的真正含义。西汉时期,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历经艰辛曲折,开辟了通往欧洲的丝绸之路。今天,国家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布局,这一切都与一个“穿”字有关,又岂能以一个“穿”字了得!

穿的故事何其多,西施浣纱,演绎了绝代佳人的悲喜人生。漂母饭信的故事,成就了一代战神。淮阴侯鸟尽弓藏的悲剧,怎不令人感叹唏嘘。《三国演义》第一百零三回,诸葛亮与司马懿在五丈原对峙。魏军在上方谷落败,司马懿坚守不出。蜀军粮草不多,急于速战。诸葛亮派使者给司马懿送去一套女人服装,以激怒司马懿出战。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司马懿不为所动,结果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这是把服装用于战争的经典故事。

说到穿,想起了《诗经·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这是慷慨激昂的战歌,当年,秦国士兵高唱战歌,同仇敌忾,开赴前线杀敌。成语“同仇敌忾”由此而来。而“袍泽”则成为战友的同义语。如今,新冠病毒肆虐全球,重温这支战歌,怎不令人浮想联翩,热血沸腾!

战国时期,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政策。把宽袖的军装改为衣短袖窄的胡服,改胡服的目的是便于骑射。不仅使国家强盛起来,还促进了华夏民族同游牧民族的融合。看来服装的改革还关系到国运的兴衰。

历朝历代的官服,各有特点。明清时期,文臣官服上绣有各种禽鸟,武将官服上则绣有各种猛兽。等级不同,所绣的鸟兽不同。这就有了衣冠禽兽这一成语。这本是褒义词,不料到后来演变成贬义词了。像小姐一词,本来是对未婚女子的美称,如今却变味了,小姐姐又成为好词了。哎呀,说跑题了,还是回头说穿吧。

民国时期,孙中山设计了中山装。从此,中山装成为男士青睐的服装。女士最时髦的服装莫过于旗袍了。旗袍端庄典雅,风情万种,体现了东方女性的温柔美和曲线美。那时还有一种男士服装叫长袍,也叫长衫。穿长衫是读书人的标志,而种田做工的都是短衣帮。穿短衣干活方便利索,正是实践出真知啊。时下热播的电视剧《觉醒年代》中那些学者教授,个个都穿着长衫。鲁迅小说《孔乙己》中的孔乙己就是个站着喝酒穿长衫的唯一的人。鲁迅先生入木三分地刻画了一个旧时代落魄的读书人的形象。

孟姜女给丈夫千里送寒衣的故事,诉说了一段凄美的爱情。而在革命战争年代,吃穿与革命事业息息相关。解放区翻身农民缴军粮做军鞋,拥军支前,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斗转星移,换了人间。在特殊年代,国人一度喜欢穿军装。“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女子是不能穿高跟鞋和裙子的,那是资产阶级生活方式。改革开放后,打破禁区。西服成为时髦的服装。男士西装革履加领带,显得非常潇洒帅气。女士身穿裙子,足蹬高跟鞋,玉树临风,成为街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服装设计师成为炙手可热的职业,上班穿工作服,上学穿校服,上幼儿园穿园服。回想物资匮乏的年代,什么都要票证。那时每人每年三尺三寸布票,还不够做一件衣服的。穿补丁衣服成为常态。许多影视剧中,穿补丁衣服的比比皆是。现在也有年轻人穿补丁衣服,那是卖萌和耍酷。时下超市里各式服装琳琅满目,这一切都彰显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人们的幸福感与日俱增。最后,祝愿中华男子更加英武潇洒,中华女子更加貌美如花。

【作者简介】李寿谦(男),泰安肥城市人。高中教师,大学学历,现退休,寓居宁波。

(0)

相关推荐

  • 抗疫战歌

    四野封尘路,新冠猛似狼. 瘟灾多魍魉,疫站少兵粮. 古刹莲台动,孤城日月长. 千年遗爱地,仍有梵烟香.

  • ● “腊八遇大寒,吃穿不用烦”,祝大家双节快乐!

    ● “腊八遇大寒,吃穿不用烦”,祝大家双节快乐!

  • 唐朝服饰的来历和特色

    唐代衣饰的特点是:官服质地样式加倍考究,幞头形制富于变更:腰带有銙(带扣版:品色衣形成轨制:女服美丽多彩:注重打扮打扮.五代十国时间较短,衣饰大要沿用唐制. 男子衣饰--官服:唐代皇帝的衣饰有大裘冕. ...

  • 李寿谦原创散文丨说行

    说行 文/李寿谦 衣食住行是人类生活的四大需求.行的历史源远流长,古代神话夸父逐日的故事,见证了先民们探索自然的艰辛历程和美好愿望.嫦娥奔月的故事,则显示了我们的祖先向往飞天的梦想.战国时期,苏秦张仪 ...

  • 李寿谦原创散文丨说房

    说房 文/李寿谦 住房是人类生活的重要需求,古往今来都是如此.住房的历史源远流长,我们祖先最早是穴居,即住山洞.后来山洞不能满足需要,于是模仿鸟巢,用树枝构筑房屋.韩非子<五蠹>中记载:& ...

  • 李寿谦原创散文丨宁波趣湾庄园一日游

    宁波趣湾庄园一日游 文/李寿谦 4月18日,我跟随儿子参加了宁波大学教职工春游活动.春游的目的地是海曙区趣湾庄园.上午九时,坐上宁波大学校车.车上坐满了人,多半是夫妻俩带一个孩子.一个多小时到达庄园, ...

  • 李寿谦原创散文丨南塘老街一日游

    南塘老街一日游 文/李寿谦 4月5日,儿子带我游览了宁波火车站附近的南塘老街. 上午九时许,我们乘地铁来到火车站,步行来到南塘老街.今天是假期的最后一天,游人很多.街道两旁店铺林立,都是仿古建筑,青砖 ...

  • 李寿谦原创散文丨说吃

    说吃 文/李寿谦 不知是哪位哲人说过,中国人是尚吃民族,好多事离不开吃.某人在社会上有能力有地位,叫吃得开,反之就是吃不开.受到损失,叫吃了亏.做了坏事,造成严重后果,叫吃不了兜着走.遇事拿不定主意, ...

  • 李寿谦原创散文丨五龙潭游记

    五龙潭游记 文/李寿谦 5月30日,儿子带我随宁波大学旅行团游览了鄞州五龙潭风景区.上午八点半,我们乘旅游大巴从宁波大学出发,一小时多,来到五龙潭风景区.领队买好门票,我们进入景区,开始了旅游观光. ...

  • 李寿谦原创散文丨东钱湖三日游

    东钱湖三日游 文/李寿谦 6月12日,端午小长假开始,我们举家四口游览了东钱湖景区. 东钱湖位于宁波市鄞州区东钱湖镇境内.水域面积约二十平方公里,名气没西湖大,面积却是西湖的三倍.有人说,西湖是一个打 ...

  • 李寿谦原创散文丨童年记事

    童年记事 文/李寿谦 1945年,我出生在黑龙江省双城县(现在是双城市).父母在那里做小生意谋生,就把出生地作为我的乳名.我家住在双城县南大街,附近有许多部队军营.大概是三岁那年,我到部队军营去玩,解 ...

  • 李寿谦原创散文丨话说元宵节

    话说元宵节 文/李寿谦 元宵节是春节后又一个重要节日,过了元宵节,意味着春节的终结.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是庆贺春节的延续. 元宵节源远流长,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