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MA#艺术说# | 让对作品最了解的策展人为你奉上视频导览!
MoMA正在限时限人数地恢复营业,
但相比之前,仍有很大一部分人无法前来参观。
幸好~ 艺术的连接总有不同方法。
MoMA很受欢迎的教育项目线下导览#艺术说#(Art Speaks)在这段时间里也搬到了线上,我们的策展团队会为大家深入分享馆内让他们印象最深的一件作品,让准备前去的人有功课可以做,更是让许多暂时不能前来的艺术爱好者能身临其境般地解解馋~
1
抓住主动权的“碧姬·芭铎”
作品:辛迪·舍曼,《无标题电影剧照》系列,1977-80
导览者:罗克珊娜·马尔克希(Roxana Marcoci),
摄影部高级策展人
我最喜欢的是这张。在这张照片里,辛迪·舍曼模仿了吕克·戈达尔(Jean-Luc Godard)在1963年执导的电影《蔑视》(Le mépris)中碧姬·芭铎(Brigitte Bardot)饰演的那个角色。你可以从头巾和金色长发中看出。但她并没有去突出她的性感,而是将她置身于学术的环境,周围都是书。”
辛迪·舍曼已经是摄影史乃至艺术史上绕不开的名字。四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她一直在熟练运用艺术、名人、性别、流行文化等多种元素符号,探索身份的建构问题。罗克珊娜·马尔克希在视频里探讨的《无标题电影剧照》系列是辛迪·舍曼的成名作,也是她至今最为人称道的一组作品。在这组包含了70张黑白照片的系列作品里,艺术家扮演着各种女性角色——都市女孩、吸血鬼、孤独的家庭主妇、被抛弃的伤心女孩等等,定格成剧照的形式保留下来。艺术家自己也说:
我希望我能把每一天都当成是万圣节,装扮成一个古怪的角色进入这个世界。”
辛迪·舍曼,《无标题电影剧照#21》,1978
辛迪·舍曼从小就喜欢打扮自己,她会去找许多不同的衣服,包括祖母的衣服。”
罗克珊娜·马尔克希解释说,她同时也指出了这组作品在表达女性身份的议题时,重点实则是在那个被大众媒体形式充斥的70年代中,提出相关的反思。这组作品在布景和形式上都很大程度模仿了当时热门的好莱坞电影、B级电影和欧洲艺术电影中的场景,将电影中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反映在自己的作品里。“当时舍曼也在各种片场里参与拍摄工作,这对她来说也是一种学习。”
在这组作品中,马尔克最喜欢的是这张👇
辛迪·舍曼,《无标题电影剧照#13》,1978
这张照片中,她扮演着一头金色长发的女人伸手去拿书架上的书。从发型到头带的造型很容易让人想起《蔑视》中女明星碧姬·芭铎的角色。电影中,她扮演的是一个不如意剧作家的妻子,她觉得丈夫在利用自己打开他的事业版图。然而在辛迪·舍曼的作品里,这位女性正在抓住自己的主动权,一头扎进书的海洋,寻找可以为自己定义的创作灵感。
在如今这个互联网信息铺天盖地的媒体环境里,
我们是否也正奋力拿回为自己定义的主动权?
2
所熟知的世界正在面前崩溃
作品:胡安·米罗,《自画像I》,1938
导览者:安·厄姆兰德(Anne Umland),绘画和雕塑部高级策展人
(这张画)充满了细节,米罗是我的第一个真爱艺术家。我可以永远永远看着他的画。”
所谓的真爱,安·厄姆兰德不只是说说而已。她在2008年底策展米罗在MoMA的大型回顾展《胡安·米罗:绘画和反绘画1927-1937》(Joan Miro: Painting and Anti-painting 1927-1937),又于2019年春季策展了《胡安·米罗:世界的诞生 》(Joan Miró: Birth of the World),可以说是米罗的超级资深专家。
胡安·米罗,《自画像I》,1938
在创作这张自画像的年份里,米罗的故乡西班牙正在爆发内战,他不得不留在了巴黎。在一间临时的公寓里租了间小小的工作室,在那里他画了这张自画像,花了整整六个月。一开始,他是想画成油画,但是他在这幅画完成到一半的时候停了下来,保留了所有的铅笔草稿痕迹和淡淡的颜色。
在这个不确定的时代里,我们再来看米罗的这幅《自画像I》,从他的眼睛里,好像看到了他所熟知的世界正在面前崩溃。在那一刻,他决定将自己毫无保留地献给世界,变得透明起来。他和其他事物之间的边界溶解了。星星在他眼睛里,太阳在他眼睛里。世界的一切都住在他的身体里。”
看着这幅画,无法将视线挪开。
无法从“这一刻”里离开。
世界崩塌或重建,都发生在你的身体里。
3
巴黎现代主义的大熔炉里,找寻自己的声音
作品:塔西娜·亚玛瑞,《月亮》,1928
导览者:安·特姆金(Ann Temkin),
绘画和雕塑部首席策展人
这件作品是MoMA约在一年半以前收藏的,在这座有90年历史的博物馆里算是新来者。”
如果你还有印象,2018年的春天,MoMA为这位巴西女艺术家举办了大型回顾个展《塔西娜·亚玛瑞:创造巴西现代艺术》(Tarsila do Amaral: Inventing Modern Art in Brazil),这幅《月亮》便是她的作品,如今在常设展厅514里展出。
1921年,出生于巴西圣贝尔纳多的塔西娜·亚玛瑞前往巴黎就读于朱利安美术学院,回到巴西接触了一些本土现代艺术的发展情形后,又返回巴黎,在法国立体主义大师安德烈·洛特(André Lhote)、阿尔伯特·格列兹(Albert Gleizes)和芬南德·莱格(Fernand Léger)的工作室里深入学习,塔西娜总结道:立体主义的经历是艺术家的兵役,所有的艺术家要变得强大,都必须经历它。但兵役之后,她决心要成为
我们国家的画家。在艺术中,我想成为圣贝尔纳多的乡村姑娘。”
交易担保 心动MoMA 进入小程序聆听精彩语音介绍 🔈 小程序
塔西娜·亚玛瑞,《月亮》,1928
亚玛瑞成功地将属于家乡的语言汇入了现代艺术的大潮中,并发出了属于自己的声音。
这幅画中,前面有个暧昧不清的人影。后面是草地、山脉、月亮、云和天光。绿色,蓝色和白色。层次分明,却也彼此流动。人和月亮的关系能让人琢磨很久。当然,在这幅画前人们不会不禁联想到30年前梵高的《星夜》,还有她同时代的女画家乔治亚·欧姬芙(Georgia O'Keeffe)的风格。”
514展厅
在同一个展厅也展出了亚玛瑞好友布朗库西的雕塑,以及毕加索的作品。布朗库西来自罗马尼亚,毕加索来自西班牙,他们和亚玛瑞所面临的挑战是一样的:如何在巴黎的现代主义大熔炉里寻求自己的声音。
如果是以前,这幅作品很可能会被归在'南美洲艺术’里展示。但是在新的思路下,我们还原了那个年代的创作氛围,这个展厅的名字就叫做'巴黎的1920年代’。作为策展人来说是很兴奋的,因为我们有那么多可以重新发现的东西。”
“因为我们有那么多可以重新发现的东西”
一件好的作品加上富有启发性的导览,
就能让你回味无穷。
一件接着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