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稻葵:“南重北轻”的经济地理新格局是大趋势,应该以人民幸福为中心去适应它

编者按:

2020年12月29日,2020中国企业改革发展峰会暨成果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接受网易研究局专访,深入分析了2021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问题,采访内容整理如下

作    者:李稻葵(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

来    源:网易研究局(ID:wyyjj)

本文共计2308字数,阅读约需要5-8分钟。

经济发展需顺应客观规律
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人口在空间上重新布局的过程,即,经济地理的再布局。
过去1500年以来,中国的人口最开始集中在中原一带。古代中国的农业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中上游,随着秦汉以来新制度的形成和确立,黄河流域的生产力获得迅速发展,先后经历了战国和汉代两次农业生产的高潮,铁犁和牛耕技术得到广泛推广。从生产力布局看,北方的黄河流域一直以来都是魏晋之前古代中国的经济中心,与生产力布局相适应,古代中国的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关中、河南、河北、山东等区域,经济和人口呈现“北重南轻”的格局。
从魏晋南北朝开始,伴随着南方长江流域的土地开发、水利设施的修整以及水稻种植技术的成熟,长江以南地区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以宋代为例,南方一年两熟的水田亩产量约为北方旱地三倍有余。从生产力布局来看,全国的经济中心也从黄河流域逐渐转移到长江以南地区,这一经济中心的“南移”过程自魏晋南北朝开始发端,隋唐继续发展,中唐之后开始确立,到宋代最后完成。与生产力布局的“南移”相适应,人口分布稠密区域扩展到长江流域、成都平原,至明代,经济和人口“南重北轻”的格局基本形成,所谓“湖广熟、天下足”,长江三角地区、湖广地区成为人口最为稠密的区域。至清代及近代,随着近代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总体来看“南重北轻”的经济和人口格局不断得到加强。
这是人口流动的基本趋势,人口永远在流动,就像气侯永远在变化,这是大周期,是基本规律。
同样在国外,比如德国、英国都有这个规律。经济地理的格局变化,从大的图景来讲有以下几点推动因素:
1、交通因素。所以一般沿江沿海经济发展稍微好一点。
2、市场因素。以德国为例,德国南部更靠近中东欧的市场,所以南部巴伐利亚发展得比较好。
3、资源要素。比如中国东北鞍山当年发展好,就是因为有煤、有铁矿石。
4、宜居条件。宜居条件非常重要,但谈得不够多。在古代,北方更宜居,因为夏天传染病比较少,所以大部分朝代建都在北方。但现在有了现代技术,包括抗生素,一般的传染病都能克服,而且微型传染源,比如蚊子等,也基本控制住了。另外还有空调。相比之下,北方的宜居性优势大幅下降。所以一般北半球国家人口分布的趋势都是朝南移,比如英国经济南移,德国往巴伐利亚移,美国南方的得克萨斯州现在也是经济重镇。
经济地理的布局有其客观规律,如市场、气侯、自然资源、交通运输等规律,所以我们的经济发展要顺应这个格局。
城市建设要“以人民为中心”
未来城市投资、城市建设首先要顺应百姓迁徙的意愿。不能为了某个地区的GDP总量上升,就在这个地方建很多基础设施,比如公园、广场,结果没人去。相反很多地方,老百姓愿意去,但又不给土地,住房搞得很贵,公共设施跟不上。一定要贯彻中央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人民是由每一个个体组成,一个人最大的决策就是搬家,政府、社会当然可以引导,但说到底还是个人决策,得顺应它。
人口增加会造成房价上涨是最大的误解
中国经济格局正在从地方政府竞争资本、竞争项目变成竞争人口——从前认为人口是包袱,人口多了以后养老压力大;现在认为人口是宝贝。虽然这和我们的政策有关,比如财政转移支付和人口挂钩等,但即便不考虑财政因素,人口多了,经济发展就好办,产业也好发展。各个地方政府在这方面开始觉醒了。
人口增加会造成房价上涨是最大的误解。北京房价高的原因中,最根本的一条是部分地区供地不足。可能很多人认为北京房价最贵的地方是CBD,但事实上,CBD的住宅房价不如清华大学旁的五道口,就是因为五道口供地不足。清华大学附近有大量的土地被用来办公而不是住宅,所以住宅房价贵。究其原因,是因为建办公楼能获得更多的GDP——每平方米投资强度高,每平方米税收高,而建住宅只是一锤子买卖,随房价上升的增值部分的收益往往是归房产所有者本人,而不是归地方政府。这反映的是政府与市场关系必须调整,政府应该帮着整个市场发展,而不是只看财政收入。
地区发展要认清自己的优势
北京的气侯条件不是最好的,但它有优势,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所以京津冀有发展潜力,但不能简单地把这个潜力和珠三角比较,珠三角有入海口,有市场和很好的气侯条件。
被公众热议的“南盛北衰”现象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可能是两点:一是气侯,二是市场(这点未来可能有一定缓解),现在要构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中国对国外市场依赖度会降低,因此成都、重庆、西安等地以后可能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问题的核心在于:一要顺应老百姓的意愿;二要帮助人口流出地区有更好的发展。我认为,经过五至十年的努力,我们应该能够打造出一个更好的经济地理新格局。北方有北方的优势,北方要做得更好。比如,东北不是没有自己的比较优势:第一,东北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第二,东北的旅游资源丰富;第三,更重要的是,东北适合发展装备制造业、汽车业等不太依赖气侯的产业。南方要做得更大,通过顺应人才流入趋势,进一步发展经济。有理由相信,通过经济地理的充分、有效再布局,中国经济将能实现人口流出地区和流入地区人均收入同步增长,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总体而言,我们要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政策应该积极应对、对冲、引导,而不要逆着趋势。最根本的一条还是以要人民的幸福为本,让流出的人开心,留下的人过的更好,大家都能够提高收入、提升幸福感,这是关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