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关中地区民间刺绣的色彩差异性分析—以东府为例
摘要
本文从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两方面出发,对陕西关中东府地区民间刺绣的传统色彩展开分析、论述。旨在强调民间传统色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强调民间传统色彩与人文环境的关系,强调民间传统色彩与民俗文化的关系。提出色彩是刺绣图案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刺绣风格产生重要影响。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traditional colors of folk embroidery in Guandong Prefecture of Shaanxi Province from the aspects of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and human environment. The purpose is to emphasi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olk traditional color and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olk traditional color and human environment,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olk traditional color and folk culture. It is pointed out that color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mbroidery pattern and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embroidery style.
【关键词:东府民间刺绣 移民文化 图案色彩 】
1
关中民间刺绣的色彩与地域文化背景的关系
所说陕西关中地区民间刺绣色彩存在典型的地域特点,关中东府与西府民间刺绣色彩有明显的差异性。西府地区民间刺绣的视觉上的直观感受是红绿对比强烈,而东府地区民间刺绣色彩过渡丰富,同类色与类似色的使用形成细腻的画面效果,绣面整体相对柔和。在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人文环境的影响下人们对于色彩的使用有独特的感受。
关中地区以西安为中心,根据地理环境及其习俗的差异性,以东的渭南为东府,以西的宝鸡为西府。东府与西府分别位于陕西东西两向,西府地区以南的秦岭山脉造成了与陕南地区的交流不便,刺绣风格的交流、融合较少;以北的黄土高原地区与陕北地貌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在同样的地理、民俗环境下滋养出原始古朴、热烈而纯粹的高原刺绣色彩[1]。
古代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是以长安即今西安为起点经凤翔府,出陇州,过临夏,到张掖[2]。到宋元时期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从西安至张掖的丝绸之路逐渐衰落,整个西部地区经济凋零,与其他地区的交流逐渐减少,很大的保持了原始的绣品风格,
偏爱对比强烈的大面积原色的使用,对比色与互补色在刺绣中经常出现,如红和绿、粉红等高纯度、高明度的色彩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效果,体现出西府粗狂豪放的民风。
东府位于渭河冲积平原,土壤肥沃、灌溉资源丰富、农业生产条件优越,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开始在这里居住并开展农业、手工业生产。形成了我国最早的原始农耕的村落—代表仰韶文化的西安半坡村。
在历史上,周、秦、汉、唐等王朝选取陕西关中建都,使陕西成为京畿重地、全国政治经济和交通中心 [3] 。三秦文化的“尚红尚黑”思想对民间刺绣产生很大影响。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红色是东府民间刺绣中最常出现的色彩之一。
与此同时,长安集中了高度发达的手工业、繁荣的商业贸易,即便是宋代以后,京都东移,长安仍作为一个中心,接受来自各地的地域文化和区域文化相互交流。
外地的商人、走卒们带来各地华丽优美、制作优良的绣品,关中东府地区的刺绣色彩受到来自四川、苏州的“蜀绣、苏绣 ”的影响,在色彩使用上更加丰富细腻,在朴素、粗犷的传统风格中增加了清雅、秀丽的特点。
清朝末年到民国时期,由于战乱、自然灾害等原因,与陕西相邻的河南、山东、湖北等地的人们迁往关东地区逃荒、耕种,东府的富平、大荔、蒲城等县区内形成了“山东庄”、湖北籍、河南籍的农村等与本地村落形成交织相间、和谐共处的格局[4]。
大规模的移民为东府民间刺绣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文环境,外地而来的人不可避免的与当地人进行交流,而女红则是各家女眷们交流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因此,山东、河南、湖北、等地的刺绣很容易就与当地刺绣艺术交汇融合,各地的文化在此相互交融、碰撞,三秦文化、中原文化、荆楚文化以及齐鲁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
北方的粗犷、豪迈、与南方的细腻、柔和为关中东府地区民间刺绣色彩的发展提供了不同风格的借鉴。最直观的反映是在刺绣图案色彩的选择与处理手法上,如刺绣的色彩多为同类色、类似色相互配合使用以及小面积的原色对比。
2
以东府为例民间刺绣图案色彩分析
民间刺绣色彩来源于自然,自然界万物本色培养了人们的审美感受,民间刺绣的艺人大多是乡村妇女,她们的文化水平有限,因此决定了她们表达情感的方式非常直观明确,因此东府具有直觉用色的特点。
远古时期最早出现的是红、黑等简单的颜色装饰,随着染色技术的发展人们能染出黄、紫、蓝、绿等更多的颜色,原始社会对五色五行的认识在历代被丰富、充实、逐渐形成完整的传统的尚色体系[5]。
东府民间刺绣的色彩观念从民俗观念出发,以“五色五行”观念为基础融合了关中东府地区的民间信仰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最终形成民众的色彩审美。本文以关中东府地区的民间刺绣图案为例,从色彩面积的比例大小、色彩的色阶过渡、以及刺绣图案中线条变化,这三点来分析其独特的造型规律。
首先民间刺绣中色彩面积的大小分布,支撑着画面的平衡,会造成画面色彩的呼应感使画面不至于过分单调。如图1澄城刺绣《麒麟送子图》通过不同颜色的绣线与大红的底色搭配来表现画面,这幅刺绣作品画面的视觉效果饱满,用红、绿和黄、紫补色的对比关系,画面注重控制色彩的面积比例,变化中有统一。
一方面大面积的红色和少量绿色的穿插使用减弱了人们的视觉冲击了,产生一种平衡的作用;另一方面从实用性来讲鲜艳的颜色不容易脏,减少换洗频率。黄色和紫色的搭配具有衬托和明确造型的作用,充当了烘托主题的媒介,大面积的和谐色浅绿、浅蓝、淡黄以及粉色绣线,丰富了画面效果。
图1 东府澄城《麒麟送子图》
其次同一种颜色的色阶过渡表现了刺绣图案的明暗关系与细腻程度,如红色,从深红、大红、浅红、桃红、粉红等逐渐过渡,塑造了物体的立体感,同时画面显得更加柔和。
如图2《石榴刺绣肚兜》象征着多子多福、富贵吉祥。主体的石榴花纹样从深红、大红、金黄、粉色、浅蓝逐渐过渡,同类色与类似色的相互配合使用,少有过于鲜艳颜色出现。整体色调统一,减小了视觉上的冲突,画面形成素雅的感觉。这种色彩搭配受到苏绣、蜀绣的影响,在朴素、粗犷的风格中增加了清雅、秀丽的特点,反映出东府人们性格中直率之外含蓄的一面。
图2东府《石榴刺绣肚兜》
图3 西府千阳《武松打虎》
图4东府澄城《凤穿牡丹图》
最后东府民间刺绣图案线条多使用勾线、曲线等线条,画面柔和与西府民间刺绣中生硬的直线、射线、折线形成强烈对比。
其二刺绣图案之间的相互穿插关系也存在差异,如图3西府民间刺绣《武松打虎》中植物与花卉的绣法,花朵与叶子根茎之间没有进行过渡,叶子处理更加概念化,用简单的直线、折线来表现叶子的脉络。
图4东府民间刺绣《凤穿牡丹图》中植物的勾边与曲线穿插缠绕,在动物造型的处理上使用曲线,使动物的神态更加生动。整体线条粗细、疏密有致,色彩穿插柔和、搭配协调,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
3
总结
民间刺绣的色彩有自身独特的规律,它的发展离不开人们的衣食住行、地理环境、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东府民间刺绣根植于以农耕文化为主的关中地区,刺绣作品在满足人们实用性需求后,其背后反映的更是这些乡村妇女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通过民间刺绣表现出来的色彩搭配,体现了关中东府与民间信仰相关的民俗文化,同时象征着悠久历史过程中沉淀的文化底蕴。因此,民间刺绣在其传统朴素的颜色搭配中所隐含的色彩理论和丰富的精神内涵,为现代色彩设计观念提供了灵感来源,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开发。
参考文献
[1] 梁昭华,孙英丽.《解读陕西民间刺绣艺术的色彩观念》[ J ].亚洲色彩论坛,2004年
[2] 宝鸡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宝鸡市志》[M].三秦出版社,1998年1月
[3] 陕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陕西省志·地理志》[M].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6月
[4] 刘树友,吴玉玲.清末民国时期山东移民迁徙关中有关问题探略 [ J ].理刊,2017年8月
[5] 刘燕. 中国民间美术色彩研究[D].山东大学,2016.
作者简介
姓名:赵琳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94年12月28日
工作单位:西安工程大学
研究领域:艺术设计
姓名:陈华
工作单位:西安工程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 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