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补泻12手法图解

针灸补泻手法图解

1.烧山火(补法)

这种方法是采用三进一退、一进三飞、提插、九六、呼吸、迎随、开合等法中的补法组成的。以产生热感为目的。《金针赋》中说:“烧山火,治顽麻冷痹,先浅后深,用九阳而三进三退,慢提紧按”。《针灸大成·三衢杨氏补泻》说:烧山火,能除寒,三进一退热涌涌……”指出按本法操作,可以产生热感,治疗寒证。

操作方法:

令患者自然的鼻吸口呼,随其呼气,用单指押手法将针进至天部,右手拇指向前连续飞3次或9次,以催其气至(如针下沉紧,则轻提1~2分或轻微回转以解除滞针),即将针插至人部,操作方法与天部相同;然后即将针急插至地部,仍按天部的方法操作。飞毕,候到针下气至沉紧时,用针尖拉着有感应的部位,在1分上下的范围内急(重)插慢(轻)提3次,促其产生热感如有热感则用推法守气,促其热感放散传导,如无热感则将针退至天部,另行操作)。手法用毕,随其吸气缓慢将针拔出,急扪针穴。此法如在天部或人部操作时,已见到患者皮肤发热或出汗或自觉针穴附近甚至全身有热感时,即不必继续操作。手法熟练时,不利用呼吸和九数操作也能产生热感。留针与否应根据病情而定(图1)。

适应证:

中风脱证,瘫痪麻痹,风湿痹证,肢冷便溏,阳痿偏坠,腹痛腰酸等一切虚寒证。有时以发汗解表之目的,用于外感风寒。临床应用本法,针风池、合谷,可以发汗解表,治疗外感风寒;针梁丘、膝眼、足三里,可以温散寒湿,治疗风寒湿引起的膝关节炎等都有明显效果。

图1 烧山火法

2.透天凉(泻法)

这种手法是采用一进三退、三飞一退、提插、九六、呼吸、迎随、开合等法中的泻法组成的。以产生凉感为目的。《金针赋》中说:“透天凉,治肌热骨蒸,先深后浅,用六阴而三出三入,紧提慢按。”《针灸大成·三衢杨氏补泻》说:“透天凉,能除热,三退一进冷冰冰……”指出按本法操作,可以产生凉感,治疗热证。

操作方法:

令患者自然的鼻呼口吸,随其吸气用舒张押手法,不捻不转缓慢将针进至地部(俗名偷针刺法),右手拇指向后连续捻六次,候到针下气至沉紧时,然后将针急提至人部,再由人部向地部有感应的部位,连续的慢(轻)插急(重)提六次。促其产生凉感(如有凉感则用刮法守气,促其凉感放散传导,如发生滞针,则摇动针体或用指摄法以解除滞针),然后将针急提至天部,再由天部向人部有感应的部位连续慢插急提六次,使凉感放散传导(如地、人、天三部均无感应则另行操作)。手法用毕,随其呼气急速将针拔出,不按针穴。此法操作时,不利用呼吸和六数操作也能产生凉感,留针与否应根据病情而定(图2)。

适应证:

中风闭证,暑热高烧,谵语,癫狂,鼻衄,龈肿,身热便干等一切实热证。有时以清热解表之目的,用于外感风热。临床应用本法,针水道、中极、复溜可以泻热利尿,治疗膀胱实热的小便不通;针大椎、肺俞、合谷可以清热解表,治疗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烧等都有明显效果。

图2 透天凉法

3.阳中隐阴(先补后泻法)

这种手法是在同一穴位中,先在人部行烧山火,后在地部行透天凉的混合手法。《金针赋》说:“阳中之阴,以九六之法,则先补后泻”。《针灸大成·三衢杨氏补泻》说:“阳中隐阴,能治先寒后热,浅而深”。指出按本法操作,可以治疗先寒后热的病。

操作方法:

令患者自然的鼻吸口呼,随其呼气用单指押手法,将针进至天部,候其气至,即将针急插至人部,右手拇指向前连续飞九次,候到酸、胀等感觉时,用针尖拉着有感应的部位,在1分上下的范围内急插慢提3次,患者如有热感,即将针稍停片刻,候热感消失,然后令患者改为口吸鼻呼的呼吸,医生改用舒张押手法,将针缓慢地插至地部,拇指向后连续捻6次,候到酸、麻等感觉时,即将针急提至人部,再由人部向地部有感应的部位,慢插急提3次,凉感产生,稍停片刻,即将针提至天部,稍停片刻,将针拔出,缓慢揉按针穴。

适应证:

疟疾之先寒后热者,以及内热表寒,内实外虚,虚实夹杂的疾病。

4.阴中隐阳(先泻后补法)

这种手法是在同一穴位中,先在地部行透天凉,后在人部行烧山火的混合手法。《金针赋》说:“阴中之阳,以六九之方,则先泻后补”。《针灸大成·三衢杨氏补泻》说:“阴中隐阳,能治先热后寒,深而浅”。指出按本法操作,可以治疗先热后寒的病。

操作方法:

令患者自然的口吸鼻呼,随其吸气,用舒张押手法,缓慢地将针进至地部,拇指向后连续捻6次,候到酸、麻等感觉时,即将针提至人部,再由人部向地部有感应的部位,慢插急提3次,如有凉感,即将针稍停片刻,候凉感消失,然后令患者改为鼻吸口呼的呼吸,医生改为单指押手法,拇指将针向前飞9次,候到酸、胀等感觉时,针尖拉着有感应的部位,在1分上下的范围内急插慢提3次,热感产生,稍停片刻,将针拔出,缓慢揉按针穴。

适应证:

疟疾之先热后寒者,以及内热表寒,内实外虚、虚实夹杂的疾病。

5.苍龟探穴(平补平泻、行气法)

这种手法是采用先深后浅,结合左右捻转组成的。由于拇食二指捻针,边捻边进、钻剔四方,有似苍龟入土之形象故名。《金针赋》说:“苍龟探穴,如入土之象,一退三进,钻剔四方”。指出本法操作。

操作方法:

先将针进至地部,复将针提至天部,变换针尖方向,再向下、向左、向右边捻边进,逐渐深入,如苍龟入土探穴,向四方反复钻剔透刺,使针感连续出现、时间延长。留针后,缓慢将针拔出,揉按针穴(图3)。

适应证:

顽麻冷痹,瘫痪痿软,肢体麻木,癥瘕积聚等一切气血瘀滞证。

图3苍龟探穴

6.赤凤迎源(平补平泻、行气法)

这种手法是采用先深后浅,结合提插、捻转、指飞组成的。由于指飞一捻一离,有似赤凤展翅飞扬的形象故名。《金针赋》说:“赤凤迎源,展翅之仪,入针至地,提针至天,候针自摇,复进其元,上下左右,四围飞旋”。指出本法的操作。

操作方法:

先将针进至地部,候到感应,复将针提至天部,候针下气至针体自行摆动,再将针插至人部,行提插、捻转,候得气至,再以拇食二指捏针柄,一捻一离,似展翅飞扬之状,左右飞旋,使针感放散传导。根据病情留针后,缓慢将针拔出,揉按针穴(图4)。

适应证:

顽麻冷痹,瘫痪痿软,肢体麻木,癥瘕积聚等一切气血瘀滞证。

图4 赤凤迎源

7.进火补法

这种手法比烧山火刺激量轻,较为柔和,是采用三进一退、提插、呼吸、迎随、开合等法中的补法组成的。由于在操作时或起针后常产生热感故名。《针灸大成·三衢杨氏补泻》说:“进火补,初进针一分……退三退,进三进……自然热矣。”指出按此法操作,可以产生热感,治疗寒证。

操作方法:

令患者口中呼气,随其呼气用指切速刺法,将针刺入1分,候到感应,则用针尖拉着有感应的部位,连续地急(重)插慢(轻)提3次,每进针1分,则按上述方法连续操作3次,使热感放散传导。如无热感则令患者做鼻吸口呼的自然呼吸3次,或加刮法使针尖颤动而催其气至。如有热感则缓慢将针拔出,急扪闭针穴。此法可以按天、人、地三部操作,有时不利用呼吸和提插三数也能产生热感。留针与否应根据病情而定(图5)。

图5 进火补法

适应证:

中风脱证,瘫痪麻痹,顽麻冷痹,尿频便溏,肠鸣腹泻,腰酸阳痿等虚寒证及久病体弱的患者。临床应用本法,针肾俞、秩边、风市、阴市、血海、足三里、三阴交等穴,可以温通经络,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等有明显效果。

8.进水泻法

这种手法比透天凉刺激量轻,是采用一进三退、提插、呼吸、迎随、开合等法中的泻法组成的。由于在操作时或起针后常产生凉感故名。《针灸大成·三衢杨氏补泻》说:“进水泻,初进针一分……进三进,退三退……自然冷矣”。指出按此法操作可以产生凉感,治疗热证。

操作方法:

令患者口中吸气,随其吸气,用舒张押手法,缓慢地不捻不转地将针进至地部,候到感应,将针提退1分,在1分上下的范围内连续的慢插急提3次,每提退1分则按上述方法连续操作3次,使凉感放散传导。如无凉感,则令患者做鼻呼口吸的自然呼吸3次,或加摇法而催其气至;如有麻凉或触电样感觉,则将针急速拔出,不扪闭针穴。此法可以按地、人、天三部操作,有时不利用呼吸和提插三数,也能产生凉感。留针与否应根据病情而定(图6)。

适应证:

中风闭证,暑热高烧,目赤唇烂,胸满便秘等一切实热证。临床应用本法,针大肠俞、天枢、足三里、丰隆等穴,可以泻热通便,治疗大便秘结,有明显效果。

图6 进水泻法

9.青龙摆尾(又名苍龙摆尾、补法和温散法)

这种手法是采用拨散、呼吸、开合等法中的补法组成的。由于操作时的拨针,有似龙尾摆动的形象故名。《金针赋》说:“青龙摆尾,如扶舡舵,不进不退,一左一右,慢慢拨动”。《针灸大成·三衢杨氏补泻》说:“苍龙摆尾手法,补”。指出按本法操作,可以起到补虚的作用。

操作方法:

进针候到感应后,令患者自然的鼻吸口呼,随其呼吸医生扶针柄,向左右或前后(在45°角以内)似钟摆式地连续缓慢地拨动,往返拨针如“江中舡上舵”,使感觉放散。手法用毕缓慢将针拔出,急扪闭针穴。此法在操作时不利用呼吸也可(图7)。

适应证:

癥瘕积聚、瘰疬、瘿气、关节肿痛等一切气血瘀滞证。临床应用本法,针中脘、天枢、关元、足三里、三阴交等穴,可以温通气血,治疗气滞血瘀所致的腹痛,有明显效果。

图7 青龙摆尾

10.白虎摇头(又名赤凤摇头、泻法)

这种手法是采用盘摇、开合等泻法,配合关闭法组成的。由于操作时的摇针,有似凤凰摇头的形象故名。《金针赋》说:“白虎摇头,似手摇铃,退方进圆,兼之左右,摇而振之”。《针灸大成·三衢杨氏补泻》说:“赤凤摇头手法,泻”。指出按本法操作,可以起到泻实的作用。

操作方法:

将针进至穴内,候到感应,如使感觉向上传导,左侧押手则按在针穴的下方,如使感觉向下传导,则按在针穴的上方,在向前摇着转针时,针成半圆形,由右下方摇着进至左上方,成“

”形;在向后摇着转针时,针成半方形,由左上方退至右下方,成“

”形。反复地向左、右摇振,似“舡中之橹”,使感觉放散。手法用毕即将针拔出,缓慢揉按针穴(图8)。

图8 白虎摇头

适应证:

神昏谵语,烦躁疯狂,经络滞结,痉挛项强等一切实热证。临床应用本法,针合谷、人中、丰隆等穴,可以祛风化痰,通关开窍。治疗狂躁型精神病,有明显效果。

11.热补法

这种手法比烧山火、进火补简便,刺激量介于两者之间,实验证明,它不但能使患者产生热感,而且能使皮肤温度升高。

操作方法:

术者左手食指或拇指紧按针穴,右手将针刺入穴内,候其气至,左手加重压力,右手拇指向前连续捻按3~5次,候针下沉紧,针尖拉着有感应的部位,连续急(重)插慢(轻)提3~5次;拇指再向前连续捻按3~5次;针尖顶着产生感觉的部位守气,使针下继续沉紧,产生热感。根据病情留针后,缓慢将针拔出,急扪针穴(图9)。

适应证:

中风脱证,瘫痪麻痹,风湿痹证,腹痛泄泻,阳痿遗精等一切虚寒证。临床应用本法,针中脘、天枢、气海、腰俞、会阳等穴,使之产生热感,治疗腹痛、溏泻等一切虚寒证,都有明显效果。

图9 热补法

12.凉泻法

这种手法比透天凉、进水泻简便,刺激量介于两者之间,实验证明,它不但能使患者产生凉感,而且能使皮肤温度下降。

操作方法:

术者左手食指或拇指紧按针穴,右手将针刺入穴内,候其气至,左手减轻压力,右手拇指向后连续捻提3~5次,候针下沉紧,提退1分左右,针尖向有感应的部位,连续慢(轻)插急(重)提3~5次;拇指向后再连续捻提3~5次,针尖拉着产生感应的部位守气,使针下松滑,产生凉感。根据病情留针后,急速将针拔出,不扪针穴(图10)。

图10 凉泻法

适应证:

中风闭证,暑热高烧,谵语癫狂,目赤龈肿,唇烂便秘等一切实热证。临床应用本法,针颊车、翳风、合谷等穴,使之产生凉感,可以清热消肿。治疗痄腮有明显效果。

本文摘自《郑氏针灸全集》,作者:郑魁山。转载请注明出处。

(0)

相关推荐

  • 针刺手法:龙虎交战法及临床应用

    龙虎交战法 (一)概述 龙虎交战法,是捻转补法与捻转泻法结合,补泻兼施的针刺补泻手法.龙,指左转针,为捻转补法:虎,指右转针,为捻转泻法.左转.右转两法反复交替进行,称为"交战". ...

  • 探秘中医针灸的“不传之秘”?(二)

    什么是中医针灸的"不传之秘"?分享继续,精炼医术,共同学习.  9:透天凉 概述:透天凉手法,是较常用的复式手法,由徐疾.提插.捻转.呼吸.九六.开阖等法组合而成.<素问·针 ...

  • 针灸捻转补泻手法图解

    针刺得气后,以针身左右旋转的角度.频率和用力轻重,左捻或右捻进行补泻的方法.<灵枢经·官能>:"泻必用员,切而转之,其气乃行,疾而徐出,邪气乃出.补必用方--微旋而徐推之.&qu ...

  • 针灸补泻12手法图解【一点资讯】

    针灸补泻手法图解 1.烧山火(补法) 这种方法是采用三进一退.一进三飞.提插.九六.呼吸.迎随.开合等法中的补法组成的.以产生热感为目的.<金针赋>中说:"烧山火,治顽麻冷痹,先 ...

  • 针灸补泻12手法

    针灸补泻12手法

  • 【学针灸必看】针灸补泻的手法

    针灸,看他人扎针好似轻松就能得手,话说要自己真正从头学针灸,感觉还是挺难的,先不说人体那些穴位都要明了于心,光是针刺手法,就有不少学问要掌握.但是针灸的效果,的确是不可估量的,比如用针灸来补泻,就是其 ...

  • 针灸补泻的手法

    针灸补泻的手法 针灸,看他人扎针好似轻松就能得手,话说要自己真正从头学针灸,感觉还是挺难的,先不说人体那些穴位都要明了于心,光是针刺手法,就有不少学问要掌握.但是针灸的效果,的确是不可估量的,比如用针 ...

  • ​学针灸必看】针灸补泻的手法

    医者俱乐部 2020-07-16 针灸,看他人扎针好似轻松就能得手,话说要自己真正从头学针灸,感觉还是挺难的,先不说人体那些穴位都要明了于心,光是针刺手法,就有不少学问要掌握.但是针灸的效果,的确是不 ...

  • 【针灸】针灸补泻的手法,如何快速掌握?

    针刺补泻的前提是得气,得气的前提是取穴准确.除了井穴外的其他腧穴我们都要求针下得气,这种得气不是病人酸麻胀痛,而是医者有针与病人气交感的感觉. 另外,在针刺之前一定要认真揣穴.古人认为经脉行于人体就如 ...

  • 针灸补泻12法:

    ​补泻手法12种,兹分述于下. 1 进针候气法 针刺必须在得气的基础上施行适当的补泻手法,才能获得较满意的疗效.针刺有无得气,是决定补泻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灵枢·九针十二原>说:&qu ...

  • 针灸补泻手法图解

    针灸补泻手法图解 1.烧山火(补法) 这种方法是采用三进一退.一进三飞.提插.九六.呼吸.迎随.开合等法中的补法组成的.以产生热感为目的.<金针赋>中说:"烧山火,治顽麻冷痹,先 ...

  • 【中医】针灸补泻手法图解版

    特别提示 本篇内容仅限于中医临床医师辨证论治使用,禁止非医护人员采用,若因私自采用出现的任何后果,与本平台无关. 大众医学助手 [大众医学助手中医自主学习平台]创立中医教学-中医考研-中医资讯-中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