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初中期的经方治疗

在传统中医学中,触感风邪时气引起肺卫功能失调的一类外感性疾病统称为感冒,轻者习称伤风感冒,重者习称时行感冒,类同于现代医学认识的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与流行性感冒。德惠市人民医院中医科邢卫光
普通感冒,俗称“伤风”,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常见病,通常为散发性,但易合并细菌感染。感冒常可引发或加重人体多种慢性疾病。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通过呼吸道传播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起病大多突然,全身症状明显而呼吸道症状较轻,常常继发其他严重疾病,如肺炎等。
经方治疗感冒及流感注重个体差异,强调方证相应,中病即止。对应不同个体特征和病证,结合病程阶段,基层临床诊疗感冒常可见到下列方证。本文对经方治疗初中期感冒进行讨论,以飨读者。
葛根汤证
方证 临床见有恶寒无汗、身体疼痛(例如肌肉酸痛、关节疼痛、头项强痛等)症状,发热或不发热,起病大多有疲劳及受凉史,可见患者皮肤干燥,咽喉不红,无感染征象者。
处方 生葛根30~60 g,生麻黄10 g,桂枝10 g,白芍或赤芍10 g,生甘草5 g,生姜15 g,红枣20g。
注意事项 适用于葛根汤者,大多体质较为充实,尤其以外观肌肉比较结实、皮肤黝黑或黄暗粗糙者多见,以从事体力劳动或平素身体强壮的青壮年以及酒客等,应用的机会较多。
体质瘦弱者,体弱多病者,形弱体瘦、面白多汗者,心脏器质性病变者,快速型心律失常者应慎用。
葛根汤发汗作用较弱,服药以后,要避风、盖被子捂取微汗。
本方宜餐后服,忌空腹服用,服用后不能进食生冷。
服用本方后如有心悸、多汗者需停服,需考虑病轻药重麻黄过量,宜以桂枝甘草类方救误,例如桂枝甘草汤、桂枝汤、桂甘龙牡汤、桂枝加附子汤等,还可服用桂圆红枣糯米粥。
常用加减 感冒后引发鼻炎、鼻窦炎,可加川芎6~12 g,辛荑10~15 g;素有大便干结者,宜加大黄5~10 g;出现较明显的葛根汤方证而伴有咽喉肿痛或见睑结膜充血、牙龈肿痛者,应考虑加桔梗、生石膏或连翘。
麻黄汤证
方证 临床见有寒热无汗且恶寒身体疼痛严重,尚未发热或发热伴呼吸急促,脉象浮紧有力者。
处方 生麻黄15 g,桂枝10 g,生甘草5 g,杏仁15 g。
注意事项 麻黄汤被历代医家列为发汗峻剂,以体质为参考,可大大提高用药安全性,特总结出适用麻黄汤的人群特征,供参考。黄肿貌:体格壮实,面色黄暗无光泽,有水肿貌。肤无汗:平时无汗或少汗,皮肤干燥而粗糙,容易受凉,汗出以后舒适。身体痛:容易身体疼痛,特别是腰痛或头痛,易鼻塞、易咳喘等。
肤白且常有易汗、心悸者,易烘热汗出者,脉弱无力者,体质瘦弱者,平素易头晕目眩、心悸失眠、烦躁不安者,渴饮喜冷者,咽喉干燥者,均应慎用。

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快速型心律失常、大出血后、急性期外科感染(包括泌尿系统感染等)以及肿瘤放化疗期间,均应禁用。本方宜餐后服,忌空腹服用,服用后不能进食生冷。

常用加减 肌肉痛而有微水肿者加苍术,关节疼痛明显者再加附子;对初用本方的医者,临床也可减少麻黄用量,而加入辛温解表药以策安全,例如在南方因为民众嗜食水产,可以考虑加紫苏。
桂枝汤证
方证 临床多见于大病、手术、化疗、分娩或流产、过度用药等状态后,或者先天禀赋不足、年高体衰、平素多病等情况下的虚人感冒。患者常常有自汗、恶风、发热或自觉热感,但热度通常不高,唯怕冷、乏力明显,鼻流清涕,舌淡或淡暗而舌苔不厚,脉浮弱或缓而无力。
处方 桂枝15 g,白芍15 g,炙甘草10 g,生姜15 g,红枣20 g。药后喝1碗热稀粥,并注意避风保暖。
注意事项 本方证多见于体瘦肤白易汗者,通常对于肥胖者、水肿者不适合。
服用本方后一般要喝热粥。粥可用小米、大米等文火熬至极糜烂。服药后要注意避免风寒,最好温覆取汗。在服药期间应嘱咐患者清淡饮食,避免加重消化道负担。常用加减 有咳嗽、或伴胸闷,通常无咽喉肿痛者,加厚朴10 g,杏仁10 g,即桂枝加厚朴杏子汤;项背强痛、头晕头痛者加葛根30 g,即桂枝加葛根汤;困倦、多汗、关节冷痛者加制附片10 g,即桂枝加附子汤;汗出多、面色黄,加生黄芪15 g,即桂枝加黄芪汤;食欲不振或消瘦者加党参15 g,即桂枝加人参汤。
麻黄附子细辛汤证
方证 临床见有恶寒头痛、发热无汗、精神萎顿、暴哑失音或咽喉疼痛,或有腰痛等,或发热而不思水,或鼻涕如水。本方适用于素体阳虚复感外寒的感冒,例如夹阴伤寒早期或轻症,常规退热药、抗生素及市售感冒药治疗通常无效。
处方 麻黄10 g,细辛10 g,附子10 g。水煎服。
意事项 适用本方患者的主要特征:一是严重恶寒感,患者背部发冷是特征;二是极度疲倦感,无精打采,声音低弱。望诊可见面色黄暗、咽部淡红不肿,舌淡苔水滑,脉诊见沉迟者。无以上证据者慎用。
心功能不全者、高血压患者慎用。
麻黄、附子、细辛均有一定毒性,但经过煎煮以后,其毒性可减,故本方只能用汤剂,不可用粉末散剂。
本方服药后可以先全身发热,继而汗出而愈。本方不可长期大量使用,一般得效后或汗出后停服或减少用量,再转方。
本方宜餐后服用,空腹服用可能出现多汗、乏力、心悸等反应。
常用加减 伴有咽喉疼痛、口中涎多,但查看咽部无充血,加姜制半夏10 g,桂枝10 g,生甘草10 g,即合用半夏汤,再加生姜15 g水煎服(经方医学体系中半夏与附子常有同用)。
面色白、心悸动者或体瘦、食欲欠佳者,加桂枝15 g,甘草5 g,生姜15 g,红枣20 g成桂枝去芍药麻附辛汤,且可减毒增效。
感冒伴有腰腿痛者,加白芍30 g,炙甘草10 g。
大青龙汤证
方证 临床见感冒高热、无汗、烦躁,其体温大多>38.5℃,皮肤干燥、眼睛充血、头痛、烦躁,脉象浮滑数有力而体格壮实者。
处方 生麻黄15~30 g(先煎去沫),桂枝10 g,炙甘草10 g,杏仁15 g,生姜15 g,大枣20 g,生石膏15~30 g。
注意事项 本方证常见于流行性感冒者,适用本方者大多体格壮实,肌肉丰满结实,不易出汗,营养状态较好。高热者大多有寒冷强烈刺激的诱因,要注意继发肺炎。
本方发汗作用强烈,服药以后往往汗出如洗,然后热退身凉脉静。不得汗则无效,但是,为保证用药安全,必须注意几点:第一,得汗即停服;第二,严格掌握适应人群,有汗的人,脉象微弱的人,不能服用本方;第三,年老体弱、产妇、久病大病患者,或心功能不全者,或低血糖者,失眠者,高血压病、糖尿病、肺结核低热者,均不宜使用。
本方必须在饭后服用,空腹不宜。
如果服用后出现明显的心悸、虚弱感,宜以桂枝甘草类方救误,还可服用桂圆红枣糯米粥或饮用糖水,嚼食桂圆肉、红枣等。
本文转载自https://blog.sina.com.cn/u/1268788185

(0)

相关推荐

  • 20201209伤寒论二辩太阳病脉证并治中,法66,方39

    20201209伤寒论二辩太阳病脉证并治中,法66,方39

  • 葛根汤方

    葛根4两,麻黄3两(去节),桂枝2两,甘草(灸)2两,芍药2两,生姜3两,大枣12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三升去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汤法, ...

  • 中医┃感冒初中期的经方治疗

    " 在传统中医学中,触感风邪时气引起肺卫功能失调的一类外感性疾病统称为感冒,轻者习称伤风感冒,重者习称时行感冒,类同于现代医学认识的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与流行性感冒. 普通感冒,俗称&q ...

  • 龙野一雄论经方治疗感冒流感:感冒证治的程序、证治

    ​龙野一雄(1905-1976),著名汉方医家,曾任日本东洋医学会首任会长,主要著作有<新撰类聚方>.<汉方研究方法论>.<汉方处方集>.<汉方入门讲座> ...

  • 神效处方之感冒先治汤治疗感冒初起【转载】

    神效处方之感冒先治汤治疗感冒初起 (2019-11-04 12:48:30) 转载▼ 标签: 健康 分类: 医药秘方 神效处方之感冒先治汤治疗感冒初起----那山 天师说:先治的方法,宜先邪气发作而先 ...

  • 感冒,头痛、头晕,汗出恶风,肩背乏痛案的经方治疗 | 经方临床医案练习【第825期】

    今日练习 任某,女,21岁,1965年12月10日初诊. 昨日感冒,头痛.头晕,汗出恶风,肩背乏痛,头向左顾则左项发紧且痛,舌苔薄白,脉浮稍数. 处方:__.(请将答案留言在下方哦) 服1剂,症大减, ...

  • 感冒的经方治疗

    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或时行病毒,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外感疾病.感冒又有伤风.冒风.伤寒.冒寒.重伤风等名称,在现代医学就称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最近感冒肆虐 ...

  • 泽漆汤治疗慢性中耳炎感冒后加重案 – 经方派

    初诊日期:2019年8月31日 姓名:M某 性别:男 年龄:65岁 身高(厘米):165 体重(公斤):50 BMI指数:18.4 主诉:发热,咳嗽一天 现病史:一天前患者因受凉后出现发热咳嗽,吐黄痰 ...

  • 运用经方治疗感冒病案及解析 – 经方派

    秋冬是感冒的好发季节,中医认为主要是由于正不胜邪而导致.虽说感冒不是大病,但一旦染上,就会影响工作和生活.日常我们还是要以预防为主,注意避寒就温.如果已经感冒了,就要找专业的大夫及时诊治,避免治疗不及 ...

  • 神效处方之感冒先治汤治疗感冒初起

    神效处方之感冒先治汤治疗感冒初起 天师说:先治的方法,宜先邪气发作而先使用.有人生病发热,必须散除他身上的邪气,等邪气速去,而后再扶住他的正气,则正气不被邪气所伤. 方用[感冒先治汤]: 柴胡3克,荆 ...

  • 经方治疗感冒秘籍?中医大毕业打死也不会这样治感冒!

    倪海厦 养阳医斋 2015-12-28 如何治疗感冒 如何治疗感冒,首先来看中医认为什么会导致疾病, 中医认为有两大原因会致病: 内伤-七情 第一种是所谓的「内因」, 内发的病, 也就是六经辨症. 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