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想李老——缅怀国医大师李济仁

在《李老与我的师生缘》中,我曾经说过李老对我在能写文章一道上抓得很紧。实际上李老的这个指导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都抓得很紧。在我之前的师兄都是一入学就拼命写文章,我刚入学就听师兄们说胡剑北、仝小林毕业前都发表了十篇论文了,这个数字应该超过了当时的绝大多数教授。

李老让我写论文的时候,我是一点基础都没有,硬生生地从零起步,虽然写得又苦又累还不怎么样,总算开步走了。为什么不等到准备好了再写?那样的话,还不知要猴年马月才能进入写作状态。什么叫准备好了?完全没有标准。所以日后我在肾泰网引领年轻人写专业文字的时候,就复制了李老对我的指导,并加以延伸:不是因为我们会写作才来做这个工作的,而是要通过写作把自己培养成擅长工作擅长写作的人。实践下来,这个模式还真好用,因为是公司,必须每人每天出一篇稿件,所以年轻人的写作成型又较我当年更加快捷。所以李老的这个指导,如果加上时间限定,就会有极大的威力。简单说,完全可以以天为单位,规定每天拿个东西出来。如果再宽限一点,也就三五天,绝对不能用一周时间,拿个东西出来。

李老晚年对我说的一段话,可以作为他重视写作的注脚:有些老中医,看病也很好,就是从来不写,这样的话,就算你看病看到一百岁,又有哪个知道你。

李老晚年对发展中医的思考更多体现了战略高度。他提出中医要走向科学,要用现代科学最先进的科学研究中医。中医发展一定要与现代科学结合起来,要标准化,不能总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应该有一个公婆两方面都能遵循的科学公理。这表明李老获得了巨大的荣誉后,还是那样清醒,并且谦虚地认为他们那一代人没能完成中医现代化的大业。李老的上述期盼,既是他对这个问题的重要思考,也是他为后人画出的路线图。

我觉得李老的话需要翻译,即中医的发展必须要对医学的本质、生命的本质有更加接近真实的理解,这样才能杜绝出现各说各话、哪个都没错的抓狂局面。而对这样的本质理解,显然包含不能无视现代认知已有成果、继续抱残守缺、撇开现代认知自成体系的林林总总。有些话点到为止,我也只能翻译到这个程度。希望医学同道,李老门人,能领会李老思考的精髓,在中医现代代方面有所作为。

李艳:陪老爸走到最后的日子

刚才大哥让我写纪念老爸的文章,望着窗外,泪水又一次模糊了双眼,而文章的题目也跃然而出,…

一,年少记忆:

记得小时候最期盼的是老爸回家带着合肥的麻烘糕,那种滋味现在想起来还要流口水呢。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概8岁左右知道老爸在合肥工作,还是个大学老师,在我们那个闭塞的乡下老家,这可是个了不得的职业。所以我的梦想是长大以后像老爸一样在大学当老师,像老妈一样当医生。后来才知道老爸既是老师,也是医生。那时老爸尽管工作很忙,但在每年暑假回家的时候都要带着我们兄妹几个到小河边去游泳,所以我们最初的狗爬式游泳都是从老爸那里学来的。时间到了1978年高考,因为身居山区老家,教育水平有限,加上历史老师过分自信的猜题,我最后以总分差几分的成绩落榜。我是学文科的,当时文科是不能学医的,正好那年老爸单位有专家子女可以跟随从业的政策,于是冥冥之中帮我了却了既当医生又当大学老师的愿望,这才一直陪在您身边,陪您走到最后。

二,随父学医:

在我刚学医的时候,老爸让我读《万病回春》《汤头歌诀四百味》读四大经典。要我一定要扎下坚实的功底,以便以后在临床中运用。

老爸给我的印象是他那份孜孜不倦、做事一丝不苟的精神,记得那个时候老爸如果第二天要上课,那第一天晚上备课肯定要到很晚,我常常睡到半夜起来看到老爸一手拿着课本一手放到背后在默念,那是为了第2天脱稿上课。您常说因为地方口音的问题,必须付出比人家加倍的努力,此事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仿佛就在昨天……

老爸喜欢看电影,记得陪老爸看电影的时候,每次在放电影之前,我都要从口袋里面拿出一个小本子来背中药,背方剂。这时,老爸总是以赞许的目光看着我,这就是希望吧。到了中年以后,我担起了临床的重任,特别是近几年专家门诊人多的时候,老爸总是跟我说病人从远处来不容易,总是有痛苦才来找你,所以你对病人的态度一定要好,要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把病看好。老爸博采众方,喜欢看《中国中医药报》,中医杂志及中医书籍等,经常是在我下班回家的时候,他认为重要的东西总是用红笔做出记号,标出来让我有时间时学习。如果看到有好的治疗经验,一定会记下来。老爸师古而不泥古,对于一些先进的东西不但自己学习,还让我也一定要学习。

三,最后陪伴:

去年(2020)10月份,老爸因身体不舒服,在北京301医院和西苑医院住院,当我和我大哥张其成、小弟李梢去看望他的时候,他念念不忘的还是新安医学,祖国医学,叫我要认真学习新安医学的书籍,把新安医学传承好、发扬好....。生活中,当我和兄弟们提出要帮老爸擦身洗脚的时候,您刚开始总是不同意,因为您不愿意麻烦人,哪怕自己的子女,但我们把水打好了,强迫您洗的时候,您又是那么的开心,并且笑着说:小时候我把你们洗了多少次澡?现在你们帮我洗,我是老了……

老爸生病期间经常对我说你一定要坚强,爸爸您放心吧,您的女儿已经长大...。正月十五您们二老在给我过生日的时候,您说这是我宝贝女儿的生日,您知道吗?在您讲这句话的时候,我站在您的背后眼泪早就不听话的流下来了,但是我强忍着,我不能让您知道……。爸爸请您放心,我是您坚强的女儿,我一定会听您的话振作起来,努力把新安医学传承好,发展好,您一路走好,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我坚强伟大的好爸爸,我已经跟您约好,若干年后我会去找您,下辈子我还是您的宝贝女儿……

3月5号是您发病的最后一天,那天您还听到一个最大的好消息,就是您最小的宝贝儿子李梢为主颁发了第1个网络药理学国际标准,当时您听到这个消息时是多么的高兴,在几乎奄奄一息的状态下,您还是双手竖起了大拇指,让我们知道您是多么兴奋。您多次反复跟我说中医要走向世界,不创新不行,一定要有实际的数据来解说中医,征服世界,您最后牵挂的还是祖国医学,您说您为新安医学而生、为济世救人而活。

老爸生病期间总是说你们5个子女都很孝顺,说到这里脸上常浮起幸福的笑容,并竖起大拇指。我们多么希望您能多活一天再喊您一声爸爸好爸爸...我们不愿您离开,在您生病期间大哥大弟(李梃)小弟(李梢),我们都放下所有工作去陪您,所以您最后走的是那么的安详……

因为篇幅的原因加上情绪悲痛,暂时先写这么多。老爸,以后我会继续写一些纪念您的文章,因为有太多太多的话想跟您说......

夜半梦醒——有一种情感叫依恋——《李老与我的师生缘》后续

菜九段 2017.1文

前些天凌晨梦到李老(李济仁教授)种种,其中有个内容是菜九在李老跟前吹嘘自己是最会写的,李老在一边轻轻说了句,他自己是最会做事的。菜九一楞, 难道说这就是一直寻找的答案吗。这个梦真假参半,菜九吹嘘会写,是2009年6月为写李老传记去李老家采访时真实发生的,当时李老还说,你好也不要自己讲,要人家讲才好。至于李老称其最会做事,则从来没有发生。但仔细考量李老生平事迹,这个最会做事还是比较符合实际的李老说,你好也不要自己讲,要人家讲才好。菜九当时回答,妈的,那些狗日的不讲,只好自己讲自己好。。

说来惭愧,菜九三十多年前师从李老,因整天瞎忙,对李老的学问人品也没有过多用心。题外话是,岂止菜九,多数人都是生活在别时别处,很少活在当下,所以每每到了要提及自己的生平时,就难免浑浑噩噩,一笔烂账。菜九对李老的关注是从李老当选首届国医大师后日渐加重的,并一直在寻找李老成功的密码以及我与李老深层次的渊源。这个梦似乎与菜九的寻找相契合。

菜九与李老的关系开始得很偶然,双方完全不了解,云里雾里地就进入了师生状态。关于这层缘分,菜九2009年在《李老与我的师生缘》里描述过。菜九原先是报考南京中医学院王自强教授的内经研究生,因为菜九老婆是南京的,想通过考研进南京。因为从来没有打算考南京以外的学校,所以对李老的存在真的不甚了了。不料南京方面达线人数太多,而芜湖的皖南医学院没有一人达线,学校主动找到南京中医学院调剂,而这个过程菜九事先毫不知情。所以菜九与李老的缘份是在李老与菜九双双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定下来的,可归之于天定。

刚到李老门下,起先每个星期要去李老家帮忙拾掇拾掇,没去几次,就颇有微词,找个理由不去了。李老也听之任之,你爱来不来。现在想来,李老当年在他老师家里可能也免不了要做点杂事,也许李老想把当年受教的一套用在菜九身上,只是为了复制一下历史,而这样的殊荣在同门师兄弟中,菜九应该是独一份。可惜菜九愚鲁,并不领情,也因此失去了受教的机会。作为首批带硕士研究生的中医专家,李老这一代人乃至几十年后的硕博导师对如何带研究生可能也不知从何带起。毕竟带研究生是个新事物,李老参与搭建的中医的现代教学体系本身就是探索式的,更深一步的教学如何开展,整个中医界都是一片茫然,李老又岂能例外?所以自然而然启用了传统的带教模式。李老自己就是在这个模式教育下成为一代宗师的,把这个模式套用到菜九身上完全是一片好心,这本是菜九的机缘所在,居然被菜九当面错过了。现在想来,怪对不住李老的。

菜九对不住李老之处还远不止这一端,即使是临床业务,菜九也是很不上劲的,最后什么也没有学到就不足为奇了。尽管李老长于医而工于医,然菜九随侍的时候,李老的医技并没有多少发挥的余地。国家从来都重视中医,菜九随侍李老时也不例外。只是作为国粹的中医固有的古董特色,在改革开放之初确实不受人待见,而这个时期正是菜九在李老身边学习的时候。李老身处综合性医院,中医不过是个配相的,完全边缘化了。菜九直觉以为,即使医院里的一个普通护士,可能都比李老这样功力非凡的中医师有面子。菜九看来,当时医院的中医科真是门庭冷落,就诊者寥寥,来来回回,都是些老面孔,病人跟医生都成了熟人了。此情此景使得原本就专业思想薄弱的菜九了无趣味,又不知找了什么理由,就不去随诊了。李老的包容心真是空前的大,对菜九这样不思进取的弟子也没有任何不悦。大概以为菜九不爱跟随他学,李老就鼓励菜九到学校的大牌名师尚志钧处多走动。菜九也就去过两次,就再也不与尚老照面了。估计中医当时的不景气也影响到李老,感觉那个阶段,李老对业务也不那么上心了。菜九虽然不好好跟李老学,但到老师家的次数也颇不少,总觉得李老闲暇居家钻研艺术史类学问时候居多,而且整理起收集来的字画真是劲头十足。因文革期间李老对许多书画家予以精神抚慰,在书画界颇有名望,当时的名人字画是应有尽有,而且都题了赠李老的落款。所以李老隔段时间就会亲力亲为将家中悬挂的字画更换一下,也颇有气象。李老书画工具书也翻得很娴熟,时常给菜九脑补一些书画艺术的掌故,稀里糊涂之际,菜九也有了一些与书画有关的词汇量。

每次从家里返回学校面见李老,李老总会问,你父母身体还好啊,你爱人身体还好啊。当时年轻,觉得这样的问题不成其为问题,现在菜九也上了点年纪,就觉得李老的问候是真正的关心。只有身体好,才是真的好。是否可以这样说,李老对学生的关爱,也是爱屋及乌的。菜九毕业时,李老对我的临别赠言是不能太直,会吃亏的。其实李老在安徽学界以敢于放炮著称,为什么要让学生收敛呢?这完全是出于爱护,生怕学生会因此有什么闪失。即使现在,李老也规劝菜九不要乱讲话,他说,你在我这里随便说什么都无所谓,在别的地方不要讲,会有麻烦的。菜九会谨记李老指示,管好自己,不让老师操心。

通过毕业后与李老的一些接触,菜九以为自己是李老比较牵挂的一个弟子。李老评上国医大师之前的那年初春,菜九正好到北京出差,听在北京上博士后的朱长刚师弟说李老正好也在北京小五子家,就相约一起看望李老。因为路途交通问题,菜九要换几次车,过程中就不停接到长刚的电话,说李老不停给他电话,问小周怎么还没有到。李老对见老弟子真是望眼欲穿啊。其实菜九在弟子中算混得最差的,既没有头衔,也没有职称,还混到医学圈子外了,丝毫不给师门长脸。李老记挂如此,这让菜九非常感动。毕业后,菜九去李老家次数有限,基本上空手上门,有一次带了两瓶酒,还让李老狠狠地数落了一番。李老说,到我这里来还带什么东西,我这里什么都有,能来就好。所以基本上菜九都是在李老家吃喝拿,甚少有回报。这大概是李老体恤混得差的弟子的做法吧。

朱长刚师弟常说,他与李老情同父子,长刚有资格说这个话,因为他与李老见面多,不像菜九几年不去见一次。不过由于李老对菜九恩同再造,所以菜九对李老的情感也可比踪长刚。菜九虽然于医一无所成,但在医学之外找到了乐子,闯出点名头,过得也蛮滋润的。而医学以外的功底,也是得益于在皖医学习时的自由选择打下了一点微末根基,这样的机缘也是拜李老所赐,所以若说菜九取得了什么成绩,还是要归功于李老。记得2009年与李老和胡剑北师兄用餐时,菜九大言不惭说,李老、胡老种了我这棵树,我就要让你们在树下乘凉,不然你们种我这棵树干嘛?当时李老听了很是开心。这或可作为师弟相得的师门佳话。因为参与李老及师母行医六十周年纪念集的编撰,李老认可了此前菜九写得好的夸口,他几次对菜九说,你也不能光写我,应该多写你师母啊。师母张舜华对菜九也很关爱,但菜九对师母的感情远不及对李老,加上手里有些私学亟待整理,也就迟迟没有动手,怪对不住李老及师母的。师母在将近二十年前就中风落下残疾,但对于病人的求医仍然全力以赴,这样的精神会成为菜九的榜样,生命不息,求学不止的。

毕业几近三十,师生感情较过去更深。李老记挂菜九的成长,菜九也记挂如何将李老的医学成就总结发扬。有一次菜九过境芜湖探望李老,李老饶有兴味地问起菜九的秦末战争研究,菜九讲了个半半拉拉就告退,李老非常失望,真是恋恋不舍。菜九因此也内疚了很长时间。直到前不久,才将这段研究稍作整理,专程去向李老汇报,让李老再开心了一下。李老在菜九的汇报中不时会提问项羽怎么样,张良怎么样,陈胜怎么样,刘邦怎么样,韩信怎么样,等等问题,菜九都一一作答,李老听得很开心。李老年事已高,虽然还在坚持给病人看病,但酒真的不敢喝了。菜九与李老共餐,就从原来的对饮变成独饮,酒喝下去都少滋味了,再也找不到以往的欢快了。每次见到李老,他都会问到那些其他久不见面的师兄弟过得怎样,并且为他们的成长而高兴,为他们遭遇到的不顺遂而揪心。过去说弟子对老师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现在看来李老才像是个家长,始终牵挂我们这些老弟子。菜九之前的老弟子们都陆续退休,老师更是年登耄耋,让老师一直身板硬朗下去,是做学生的最大愿望。

到了提倡搞国医大师学术传承的当下,菜九也在想方设法为国医大师工作室整理李老的学术思想出力。通过翻检李老早先的学术著作,还真发现李老有不少对于指导临床与中医药研究有非同寻常意义的一家之言。而这些思想应该是菜九在李老处学习之前就形成了,可惜当年菜九不知道,更可惜李老自己也没有珍视其重要心得,从而未能将其早日发扬光大。

几年前李老曾经跟菜九说过,临床经验一定要写下来,不然的话,你看了一辈子病,又有哪个知道你?这与李老在菜九入门伊始就叮嘱要多写文章的精神是相通的,菜九也正是这样做的。菜九在李老处的学习不给力,但也还是一直谨记这个教诲不断在努力,一旦有所发现,就赶紧记录在案,然后想方设法将这一发现扩展放大。久而久之,也颇成气候。如果李老这样的临床家也是这样的话,被固化的成果应该也相当可观。李老根基扎实,思想敏锐,有价值的发现应该是为数不少的,可惜,得到固化的发现或者太少太少。近年来,菜九接触到的临床家颇多,也惊叹各人都有不少奇妙的治验,但让他们抓紧整理出来,往往没了下文。这个现象表明,临床工作耗费精力颇大,常常既没有精力也没有时间静下来整理这些有价值的东西,于是很多有价值的经验就在无形中消失了,甚为可惜。菜九以为,在这样的客观存在之外,还有个主观现象为人们忽略,即人们可能对自己的发现重视不够。其实临床家更应该重视自己的经验与发现,因为很多慢性病疑难病,教科书上都没有现成办法,一旦遇到能够解决的方案就应该及时记录在案,最终必定能大大地造福于人。李老在临床上活用苦参这个经验得到了整理,但力度还有待提高。而李老在中医病机理论方面的建树则一直没有光大起来。李老早年有《内经发病学索隐》一文,应该是当今对人体发病这个问题的中医药研究的典范。把病因学与发病学区别对待,应该是李老的重要贡献。因为病因尤其是外因是客观存在,而这样的客观存在并不必然导致发病,发病与否,取决于内在条件,因内在条件的不同,不仅有发病与不发病的不同,也有发病的性质不同。所以李老倡导的发病学更能体现中医的整体观念。像这样有价值的观念在李老的著作中为数尚多,只是李老现在年事已高,要把这样有价值的发现发掘凸显出来,显然力不从心了。所以菜九觉得,李老的那个工作室真的是任重道远,要干的事实在很多。如何去干好,就看工作室同仁的用功了。

作为李老的亲传弟子,有时菜九难免会想,我从李老那里继承了什么。开始选出是继承了好运气。上学期间,师兄弟们就会议论李老运气算是很好的,据我们所知,差不多所有的好事都让李老赶上了。现在看来,不是李老赶上了,而是李老在成长的过程中每每做出了正确选择,这大概就是梦里李老宣称最会做事的最好诠释吧。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即使李老作出正确选择,也必须有前世的福报才能成事,所以所谓的好运气当有先人及自身积德的成分在焉。从运气角度来讲,菜九能到李老门下,何尝不是一种前世的福报。至于在成长过程每一步都走对,既是传承了运气,也算是传承了会做事吧。

田秉锷先生有言,人之相识,缘也;人之相知,道也。表示相识不难,难在相知。人与人的相知确实是一个难度极高的事。菜九发现,即使关系非常熟络的人,相互之间的了解也是非常有限的。甚至相交一世,相知甚浅也是司空见惯的事。比如,我们甚至讲不出自己父母的最深切苦闷与追求,最得意的事情与快乐,遑论其他。所以常常对特别捻熟之人,我们很难说出个一二三来。于是到了我们想对我们熟悉之人作点描述的时候,往往无从下笔,也就不足为奇了。即使对李老的认知,可以算作菜九的一个特长,而真要说个明白,又立即觉得缺项太多。但菜九还是要将与李老的相交归之于道的层面,因为尽管菜九学习期间过于散漫,仍然是得“仁”心者,所以相互信任与亲近的主基调,自确定师生关系后,就始终没有改变。如今菜九尽管也到了花甲之年,也丝毫不能懈怠,决心在李老的福庇之下,把李老最会做事这个特色更加发扬光大。

菜九段,皖南医学院内经专业研究生(1985—1988)

漫议以做事为核心的成长路径

附以痹之定义为例示范成长做事路径

谨以本文献给首届新安医学传承创新国际论坛暨国医大师李济仁第四届学术经验研讨会(2018.12.1在黄山市举办)

菜九段2018.11文

按语:去年菜九段手术前梦见李老告知他最会做事(参见《菜九段集2017卷》开篇),提示菜九要将师门做事的精神发扬光大。菜九体会,李老的会做事,就是无论大小,把想做的事做成,否则就是虚度年华。正好菜九今年退休到一家公司负责宣传,要把外行包括自己在内培养成会做事的,这方面有点心得。而到了退休之年还在奋斗不止,还在拼命做事,还在努力把事情做成,这些可能也是李老的教化之功。现将一些心得,结合在部门向年轻人传授经验的内容,奉献给师门上下。如果没有传承好师门做事的核心,请大家补充。

做事的真谛:无论大小,把事做成为上。诚所谓一鸟在手胜过双鸟在林。

做成的事,才是事。

做事的多少是衡量成长的指标,而做事本身,就是成长的助力器。所谓的成长,就是做事能力的增强。而这个增强又只有从做事中达成。

所有的成长都由总体与阶段的不同构成。

所有的成长都要有知识储备知识准备。

事实上所有的时候都会有准备不足的情况。换言之,只要一做事,就会发现没准备好。所以很少有直接进入做事状态,总是有个热身期,实为准备期。

是不是准备好了再做事?

不是。边做事边准备。

所以要建立以做事为核心的成长模式。

有条件做事,没有条件也做事。从做事中学会做事,从小事做起,把事做大。

没有条件怎么做事?把事情切割到可以做的程度是其一,从头认识需要做的事是其二。

因为无论大小事,都会有整体性与局部阶段性的问题,整体性的大事是由阶段性的无数小事构成的。所以做好局部性的小事,是完成整体性大事所必须。局部性小事如果再切割,就会呈现碎片化的形式。

上述特点正好适合菜九提出的“就地学习,学习目标小型化,终极目标大型化,所有阶段性目标与终极目标的统一”做事模式。

所谓的准备包含了学习过程,学习的性质是围绕工作进行,即确立以工作需要为入手展开学习。换言之,当前的学习,服务于工作需要。二者的关系是,离开了工作需要,学习会失去目标变得散漫低效;离开了专业学习,工作内容会失去准确性。

任重道远,始于足下。是所有专业人面临的问题。

前者是目标远大,后者是事情具体。结果是做好具体的事,不断向最终目标趋近。

专业知识的整体化模样并非一开始就可以构建成功的,但一开始就要有一定的轮廓,并非定型,需要在之后做事的过程中补充完善。补充完善后的轮廓内涵,又会与此前大不相同,而且是好了很多的样子。

当代人的特点是大块时间少,鸡零狗碎的时间多,要想成事,就要摸索碎片化做事学习的模式。

提示如何用好鸡零狗碎:

我们经常讲的话,常常并不知道意思。所以,明白意思很重要。

用自己的话来组织,表达。有难度,一旦突破,人就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而做这样的事,完全可以利用鸡零狗碎的时间。

完整的专业知识以碎片化的呈现方式模式,要求要核心词汇为核心布线,在任何时候各部都能呈现整体形式。

碎片化的知识呈现是面上的事,胸中要有专业知识的整体化模样。

人生最大的利益就是成长,保持成长性是人生的重要关注点。

做事(进步)的路径:找到当今最近的障碍,找到快速解决的办法,挑最容易解决的问题先解决掉,让进步可以量化。

做事的流程

自我考核,成果量化。成果真假,成色多少,哪里还差一口气,哪里已经彻底解决了。临近解决的优先安排,形成对此前成果的推动,并将原先的点,扩展成一个面。面的推动在效果上显然要优于点的推进。

彻底解决的部分要迅速整理成几种不同的形式发布扩张传播占领舆情。

特别强调:自我考核是一项长期常设工作

●我主张的工作程序:
搞清楚(知识的准确内涵,这是一件什么事)——想清楚(怎么做这件事,我具备多少能力做这个事,做事的入手在哪里,难点何在,解决办法何在。如果超出了能力,能不能将目标修正小一点,与能力相适应,并且将能力适当提升一点,重新设计目标)——讲清楚(只是阶段性的。以你现有水平尽可能讲,注意不要讲到不如现有水平)

如果完全没有准备也可以做事,就是从入门开始,了解这个事情的原委,到了什么程度,自己处在什么位置,所有的文献摸底,这么一来很快具备做事的条件了,而且进入到一个不错的位置。

建议形成这样的工作模式。拿到任务后,先检测一下自己的储备与完成这样的工作有多少差距。然后根据工作内容充实相关知识。在充实过程中弄懂所涉及的内容,如果没有能力完全弄懂,至少要弄懂其中的一块。注意,要切实弄懂。以后,你弄懂的内容就会成为你的专业支撑。设法扩大这个支撑,建立专业板块。

我是这样思考及工作的。
时常分析情况:目前从事的工作性质与内容是什么(有时不是一下子就能明确的,常常通过工作的磨合而渐渐清楚),工作要求与我所具备的所谓能力是否匹配兼容(不可能完全胜任,但应该有提升的路径),做事的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具体来说各是什么,缺失的部分如何补充。做好工作的路径是什么,障碍在哪里,解决办法是什么,大概需要多少时间精力取得实质性进步。

建立取得进步的时间表。

将内容学习的目标构想具体为,将每天的学习任务切割成与自己能力相适应的模块,实现有效学习。一段时间下来就会与之前有明显提高。所以当前要把学习任务切块,做到有计划性。

设计一下进入工作的理想状态应该是:

这是一个什么事,

牵涉到什么具体内容,

我掌握这些内容没有,哪些没有掌握,需要花多少时间精力才能掌握,

目前各界涉及这一块达到什么样的程度,

我对这一块有新的见解没有,

我有没有能力讲好这个事,

我准备怎么讲这个事,

我做这个事情会对其有什么样的促进,我完成这个事之后,自己取得多少进步。
目前,所有的不足体现在弄清楚方面欠火候,这个需要时间,估计大家会比以前清楚很多,今后会越来越清楚。清楚之后,能力也就相应增加很多。
所以我提倡尽量把事情控制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解决掉,这就需要把工作内容切割到自己能力适应的程度。然后不断发展能力,以便承担更大的工作。

●我辅导的写作与做事有相通之处。以下取自各次辅导,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学习写作经验介绍。吃透需要写作的内容。如果觉得块头大,就切割小一点,尽量一次性搞懂。
盯着一个方向深入搞一段时间,会有越来越深刻的发现,再回头审视之前完成的写作,会发现有不少改进的余地。进步就是这样形成的。

根本要害可能是肾病本身缺少专门治疗,而减少肾脏负荷就成了重要手段。让肾在适合的负担下工作,有利于功能恢复。这是我的猜测。大家可以查证。
写作的时候,应该把这个意思表达出来。注意不能所有场合都一个表达,要变化,但意思不变。
如何增加推介文字的专业性是个挑战。大家要动脑筋找到增加专业内容的入口。

写作特点,没有充分准备与积累,仓促上阵,但还要做基本准备:搞清楚这是一个什么事,涉及哪些知识,目前外界对这个了解多少到什么程度,我对此了解多少,它到底大致是怎么回事。我准备怎样进行这个事情,我的设计是什么,大致达到什么层面,对现实表述有无突破。完成之后,检查达到设计没有。差距在哪里,如果有机会 再次进入这个题材,还要做什么准备。
引进边缘相关知识是做好任何题材的好办法。
迅速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有一个擅长的话语阵地。然后尽量将题材引入这个阵地,轻松愉快地解决掉。

对所有人都一样,切忌拿到题目就动手写,准备一定要充分、充分、充分。

在写的过程中会发现准备不充分,就再准备起来。水平就是这样提高的。

写作基本要求。就像各位要出门一样,尽量做到精神饱满,长相穿戴如何倒是其次。文章出手也一样,要问自己饱满不饱满。不要看上去蔫头蔫脑

挖掘与拓展

基于对核心词汇的理解与深入理解。每个词汇都是一个知识库的入口或钥匙,进去以后会碰到无数陌生的词,一个个地认识他们,你们的知识积累就完成了。写作的回旋余地就大多了。

我们的志向很大,能力很差。我们要做的事就是让能力与志向越来越匹配。关键是发展能力。

经常性地思考,我们能做什么,在做什么,做得怎么样,符合潮流否,最近的突破点在哪里,最容易成型的是什么,如何生成快速提炼数据的功能与路径,如何优化现有工具。

讲清楚的前提是弄清楚(以前这个环节比较弱,现在有进步,还有差距),然后想清楚怎么讲,力求讲清楚。在讲清楚的前提下,才有可能讲精彩,即讲好。
具体要求是   这是一个什么事,讲这个事的意义何在,如何讲这个事。讲完后要审视与原先设计吻合度是否满意。如果没有达到设计要求,找出问题原因,即时改进。

根据我的经验,坚持在一个方向上做一段时间后,大部分的困扰都克服得差不多了,只要再坚持一下,把余下的困扰解决掉,这一块就算基本拿下了。人生成就的大小多少,就取决于你拿下了多少。拿下的标准是,这一块已经没有什么能难得倒你了。

各位。写作时注意表达不要脱节,从一个意思过度到另一个意思,要有合理的转换过程。

再讲一下写作要领:1弄清楚2想清楚3写清楚。你不可能将你完全不清楚的事写好。在清楚的过程中的危险因素是似是而非,所以要时常问自己是不是真的清楚了。清楚并非能一步到位,但也有个大致清楚与特别清楚到完全清楚。目前大家可能达到大致清楚。

系统性学习与碎片化写作的关系。因工作节奏的关系,可能进行系统化学习很难集中于一个整时间完成,但对系统化学习的追求不能放松,应该有时间就去盯住那个目标完成学习。阶段性的碎片化写作,也要促进系统性学习,写作过程中集中突击与写作相关的系统性知识,在写作过程中形成相对规模的知识性模块。当这些模块数量增多之后,就表示你们的专业程度有了相当的提升。这是我的学习建议,请大家充分理解,运用到学习工作中。

碎片化写作形成相对规模的知识性模块。就像用碎布或碎纸片,织成一件织品一样。以此为一个追求,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使得每一次写作都是一个工程的组成部分。各自就在自己努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了。

成功的学习可能并非背诵得滚瓜烂熟,而是要对学习内容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清清楚楚原原本本地复述。要确立一个主线,并且能通到任何你想通到的地方去,收放自如。

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可能是目前有障碍处。理解要注意不能似是而非,在连贯性上要没有滞碍。这个要求也体现在表达方面,是一个境界一个追求。理解的流畅性,表达的流畅性。

分享一下我的写作心得。首先要非常清楚自己想要写的内容。然后要规划写成什么样子,写的时候,根据准备的情况修正原来的想法(因为可能会超出自己把控能力),边写边改,成了之后,要问自己,这个真是你想要的效果吗。反复这样做,慢慢就会提高了。

下死力气修改写过的东西,是提高水平的最有效途径。
如果刚刚写作的时候,你的水平是不到二楼的话,现在可能到了二楼半。接下来的事情,是要在一个文字上下死力气反复打磨。每次都可能动几个字词,几次动下来,会比一开始好很多。在旧有基础上提升,在别人的基础上升级,是快速提高能力的有效办法。核心问题是弄清楚所涉及内容的真实内涵。

各位,表达,贴切的表达很重要,也是我们这样外行在专业方面立足的本钱。很多专业文章来自外文,表达很不到位,原因在于第一个讲述者不肯用心,后面的转述者继续以讹传讹,祸害四方。如果我们阻断了这个过程,就是不得了的功德。所以大家在引用别人东西时,重点鉴别狗屁不通的话。找出来,解决掉。

附:对痹之定义剖解释例示范成长做事路径

对日常工作及工作内容、目标不能精准描述,估计是个非常普遍的状况。这样的状况不利于取得质的进步。现在从痹的解释入手,班门弄斧一下,看看有哪些做事的路径。

网络查找,关于痹的解释大致有三种,基本代表了当前对痹的认识。

1痹证,是因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而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的病证。主要表现为肌肉、筋骨、关节等部位酸痛或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临床上具有渐进性或反复发作的特点。痹证的发生,与体质的盛衰以及气候条件、生活环境有关。痹证初起,不难获愈,晚期病程缠绵。

2痹症是指人体机表、经络因感受风、寒、湿、热等引起的以肢体关节及肌肉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症的一类病证。临床上有渐进性或反复发作性的特点。主要病机是气血痹阻不通,筋脉关节失于濡养所致。痹,即痹阻不通。古代痹证的概念比较广泛,包括内脏痹和肢体痹,本节主要讨论肢体的痹症,包括现代医学的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痛风等。

3痹病泛指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风、寒、湿、热等邪气乘虚而入,致使气血凝滞,经络痹阻,引起相关系统疾病的总称。《内经》所言五脏痹、六腑痹、奇恒之腑痹、五体肢节痹,反映了痹病的基本内容,可见痹病有广义和狭义的不同,又分外痹与内痹。痹者闭也。广义的痹病,泛指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邪气乘虚而入,脏腑经络气血为之痹阻而引起的疾病,包括《内经》所含肺痹、心痹等脏腑痹及肉痹、筋痹等络痹。狭义的痹病,即指其中的肢体经络痹,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疼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至关节肿大灼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以上三种定义各有所长。是接受其中一种,还是将其整合成新的解释定义,关乎成长。

从全面性来看,3应该包容性更强。如果3把痹病换成痹证就更好了。

●证与症的区别:症指具体的病,不涉及病因病机,理法方药。而证则包括这一切(具体的病,病因病机,理法方药),如桂枝汤证。所以证大于症。一个证包括多个症。

对此如果有更好解释,务必告诉我。

做事步骤

一从接受角度来看,纵使接受任何一种定义都不应该是简单接受,而是在弄清其全部含义后再接受。其间要拷问自己,是否真的吃透全部意思。

●这样做的好处是,对自己这方面的认识进行了学术摸底,经此一役,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与表达,比摸底前要透亮很多。从混沌状态,到心中雪亮,其间的成长不言而喻。

●经过比较后的接受,要能够清楚地表明为什么接受的是3,而不是2和1,不仅要心里清楚,还要求能讲清楚这个选择过程。不经过努力肯定讲不清楚。而一旦讲清楚了,其中的成长不言而喻。

●充分理解所接受定义中所有字词的含义。通常情况下,人们只是大概知道语言中运用到字词的意思,真要讲清楚,一时间常常不能够。而一旦讲清楚了,其中的成长不言而喻。

二既然接受了,还会发现问题。比如虚的问题,3没有提实的问题,或者虚是前提。真是这样吗?虚的问题全部解决了吗?目前解决到什么层面,当前对解决虚的问题掌握了哪些手法,其中最成熟的是什么?需要完善的内容是什么?完善的路径与时间表。

西医的关节病变只是3的一部分,与五脏的关系何在?有还是没有?具体的有是什么?可以确认吗?有探索路径没有?最近的一个拦路虎是什么?最容易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先把最容易解决的问题解决掉。在解决容易问题时,会生出内力,有利于解决其他问题。

分解最近最容易的问题,因为有时候解决这类问题,能力也会不够,将其切割到用现有能力就能解决,或只要补充一点功力就可以解决。

《内经》所言五脏痹、六腑痹、奇恒之腑痹、五体肢节痹,是真有其病?还是推导而得?还是什么的?因为门类全则全矣,有些部位的痹或者闻所未闻吧。可以追究一下。

广义狭义论,当前研究在狭义的哪一段?又属于广义的哪一段?研究过程中那些病因病机是不是都兼顾到了?有可以补充的病机吗?

三即使接受3,也是需要修改的。可以在原有基础上精炼,也可以在3的基础上融合1、2。

●先单纯处理3

痹证泛指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风、寒、湿、热等邪气乘虚而入,致使气血凝滞,脏腑经络气血为之痹阻而引起相关系统疾病的总称。《内经》所论有五脏痹、六腑痹、奇恒之腑痹、五体肢节痹等外痹与内痹。当前对痹的研究,主要针对肢体经络痹,即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疼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至关节肿大灼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以上概括有没有充分覆盖3,大家见仁见智。

3之原文:痹病泛指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风、寒、湿、热等邪气乘虚而入,致使气血凝滞,经络痹阻,引起相关系统疾病的总称。《内经》所言五脏痹、六腑痹、奇恒之腑痹、五体肢节痹,反映了痹病的基本内容,可见痹病有广义和狭义的不同,又分外痹与内痹。痹者闭也。广义的痹病,泛指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邪气乘虚而入,脏腑经络气血为之痹阻而引起的疾病,包括《内经》所含肺痹、心痹等脏腑痹及肉痹、筋痹等络痹。狭义的痹病,即指其中的肢体经络痹,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疼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至关节肿大灼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综合处理1、2、3

痹证泛指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风、寒、湿、热等邪气乘虚而入,致使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关节失于濡养,脏腑经络气血为之痹阻而引起相关系统疾病的总称。当下临床关注的重点是受体质、气候条件、生活环境影响,有渐进性或反复发作性特点的人体肌表、经络因感受风、寒、湿、热等引起的以肢体关节及肌肉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症的一类病证,这类病证涵盖了现代医学的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痛风等。

大家看看,是否完全覆盖了1、2、3,重要的意思没有遗漏,更能反映痹之精髓。

以上是完整的做事路径。

做事之前完成这样的理解,会对如何做事有一定的规范和指引。这样的办法可以套用到一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方面。大家看是不是这样。妄言了,多包涵。

菜九段,皖南医学院内经专业研究生(1985——1988)

阅读 66

分享收藏

赞3在看1

写下你的留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