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教育方式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是什么导致了孩子和家长都很疲累?

点击加载图片

究其根本,家长没有独立的思想并且懒于思考。

时代的发展让越来越多的人可以接受教育,社会的竞争也愈加明显,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这确实是客观存在的问题。但是家长和孩子的疲惫以及焦虑多数还是来自于家庭本身。

教育是一个门槛极低但是学问很深的事,教育不但是学校的责任,更是家庭的责任。以现在的现实情况来看,对于大众来讲,学校侧重的是知识的传播功能,而对于孩子性格的养成爱好的培养因材施教,以及所谓的素质教育更重要的是家庭的责任。

点击加载图片

曾经的教育就是按时把孩子送到学校,而现在各种特长班以及重视孩子个性化的培养,让家长有了诸多选择的同时,也让家长感到茫然。

很多家长生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别人家孩子学什么自己家的孩子就要学什么,最后就是家长累孩子也累。

也许是我们奉行了太久的集体主义,很多人有极强的从众心理,从众给人带来安全感,但同时人们也会被所谓的主流牵着走而感到疲于奔命。

点击加载图片

教育在于因材施教,发现孩子自身的特质顺势而为,而这个责任自然是落在了家长身上。恕我直言,我看到了有很多家长在会有甩锅式的教育。

具体来说,家长不愿意学习教育这件事,也不愿意花时间观察发现孩子的特质,所以什么火就让孩子学什么。最后结果不好肯定伴随着一句,该花的也给你花了,该送的补习班也给你送了,作为家长可是尽到了全力,最后各方面成绩不好就是孩子的责任。

这种话我听过很多次,表面上看没说谎,但是我看到了人性中对于责任的推脱。

点击加载图片

长久以来很多疲惫的家庭在教育上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家长拼命的着急,孩子拼命的讨厌,一家人鸡飞狗跳,没有一个人感觉到轻松。良好的教育在于启迪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我成长。

我认识的另一个家庭这方面做的就很值得借鉴。

孩子上小学后面临写作文,孩子无话可写,开始是家长带着写,可是家长逐渐变成了拐杖,离开家长孩子依然不会写作文。

孩子的爸爸转换了思路,写作和阅读是不可分割的,广泛的阅读会从根本上改善写作的问题。

当时孩子很喜欢一个非常通俗的影片,爸爸以此为契机,买了改编影片的原著,孩子自然是手不释卷,于是开启了孩子阅读的乐趣。

有些人觉得通俗小说不应该给孩子看,就是糟粕,但是孩子的家长不这么认为,只要开启孩子的兴趣加以正确的引导,孩子的阅读品味是自然而然的提升的。

最开始孩子确实是只爱读通俗小说,随着阅读的增加,孩子觉得通俗小说里的套路有些无聊,转而看名著,为了辅助名著的阅读还去了解书中的地理历史人文.....这种学习就像一张网一样铺开了,从单纯的读故事,后来发展到了对问题的思考,以及对社会现象,很多问题本源的思考。

而最初为了写好作文这个简单的需求早已不成为问题,孩子的作文不再是拖后腿的部分,反而变成了出彩的一块,因为兴趣的产生,整个文科成绩都变得很好。

如果单纯解决作文问题,给孩子报一个作文的辅导班,不但不能在短时间内改善作文成绩,更有可能为了应试的需要辖制住了孩子可能性,让孩子把写作文当成得分的工具,在内心中排斥写作本身。

而这个父亲的当时开启了孩子的兴趣,锻炼了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才是教育应有的样子。

当然这个过程中,家长虽然没有每个周末送孩子去补习班,可对于孩子的引导以及无形的思考所耗费的精力不可小觑,但是对于孩子人生的启迪,意义深远。

点击加载图片

社会的竞争确实让人感到压力,但是作为家长除了被动的接受,更应该主动思考,应该去思考孩子和家长身上有多少枷锁是无意义的,有多少压力来自于作茧自缚。

教育终究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件事,有些家庭被动的承受者,而有些家庭主动探索着,家长在陪孩子探索的过程中何尝不是一种共同的成长。

很多家长在教育上的怠于思考不但让家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更让宝贵的亲子关系岌岌可危。

生活没有容易二字,不思考就要受被动承受之苦,思考就要受着不得其法的困惑,但是终究后者会有拨云见日之时,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和孩子是配合解决问题的关系,最终不但问题解决了,也坚固了家庭的亲子关系。

曾经的疲惫在于没有条件创造条件,而今天的疲惫也许是选择太多,外界的杂音太多,家长和孩子需要有一颗强大的心,屏蔽掉外界带来的焦虑,利用发达的互联网和资源,走出一条适合自己家庭和孩子的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