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具脏与腑的胆:以降为顺本性与龟蛇形真炁象

作者:顔文强

作者简介

颜文强,1983年10月出生,四川大学哲学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博士后,福建省漳州市龙海人,现为大理大学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先学理工科、后学文科、再学中医科,注重文理交叉。先后师承闽南师范大学邓文金教授、四川大学文科杰出教授(一级教授、院士待遇)詹石窗教授、新安医学“张一帖”第十五代传人北京中医药大学张其成教授。目前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1项、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荣获2017年度云南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参与国家“十三五”规划重大文化工程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研究3项。目前主要从事道医哲学、古中医药学、古天文历法等研究。

从前文的分析,我们已经知道,脏藏“精气”精纯无杂,“腑”与水谷接触,精华与糟粕并存,但却有一个例外,这就是“胆腑”。由于其形态中空内藏精气,不含糟粕,也不接触水谷之物,与其他“五腑”呈现出较大的不同。《灵枢·本输》曰:“肝合胆。胆者,中精之腑。”[1]肝与胆通过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的属络构成表里关系。“中精之腑”指“胆”内藏精华,杨上善注曰:“胆不同肠胃受传糟粕,惟藏精液于中也。”[2]“精液”是精纯津液之意,即胆汁,也称为“精汁”,颜色为青色,故胆又有“青肠”之称,《难经·三十五难》云:“胆者,清净之腑也。……胆者谓青肠。”[3]《难经·四十二难》对其位置和重量进行了描述:“胆在肝之短叶间,重三两三铢,盛精汁三合。”[4]即是说,胆附着在肝脏之侧,汉代1两=24铢,胆“重三两三铢”»48.82克,即约今天1两。汉代1合≈=20毫升,“精汁”即胆汁,“精汁三合”即说胆囊内装胆汁60毫升,与今天的数据胆囊容量50毫升差不多。关于胆的职能,《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5]“决断”是决策判断之意,“胆”的决断职能是依靠胆汁化生的“胆气”的发挥,是发于心而应于胆。考察“中正”一词,可知其来源于《易·彖传·离》:“柔丽乎中正,故亨。”[6]“中正”由“中”和“正”两字组成。在《易经》六十四卦中,凡阳爻位于阳位、阴爻位于阴位,为“得正”,也称“得位”,象征人尽其才、事物发展顺利;而“得中”是指第二爻和第五爻分别居下卦、上卦的中位,由于多主吉祥故有“二多誉”“五多功”之称。可见,“中正”是“得中”和“得正”的合词,表不偏不倚,守正道,主吉祥顺利。“中正之官”是秦末陈胜自立为王时设置的官职,用于纠察群臣的过失。《史记·陈涉世家》载曰:“陈王以朱房为中正,胡武为司过,主司群臣。”[7]三国时魏曹丕采纳陈群建议施行“九品中正制”用于选拔各州郡人才。显然,类似今天法官性质的“中正之官”要做到不偏不倚司察群臣得失,不仅要清廉贤明,而且要刚正不阿,具备公正决断的智慧和魄力,才能赢得各方的信任。而“胆”形态中空,似“脏”,内藏精汁,为“清净之腑”又似“脏”,不偏不倚,且“中”且“正”。

另一方面,“胆”与肝相表里,五行皆属木,其中肝主谋虑,为“脏”,为乙木,取象花草之木;胆主决断,为“腑”,为甲木,取象大树之木。花草柔韧,树木刚劲,一为阴,一为阳,相辅为用,肝谋而胆断,则事成顺利。倘若肝气不足、胆气有余,则有勇无谋;反之,胆气不足、肝气有余则表现出优柔寡断。在临床上常见的口苦、惊悸、易恐、不够自信的症状,往往是胆气和心气虚造成的。《素问·奇病论》曰:“夫肝者,中之将也,取决于胆,咽为之使。此人者,数谋虑不决,故胆虚,气上溢而口为之苦。”[8]宋代医家严用云:“夫惊悸者,心虚、胆怯之所致也。且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心气安逸,胆气不怯,决断思虑,得其所矣。或因事有所大惊,或闻虚响,或见异相,登高陟险,惊忤心神,气与涎郁,遂使惊悸。惊悸不已,变生诸证,或短气悸乏,体倦自汗,四肢浮肿,饮食无味,心虚烦闷,坐卧不安,皆心虚胆怯之候也。治之之法,宁其心以壮胆气,无不瘥者矣。”[9]常用的方剂——“黄连温胆汤”以黄连“宁心气”、竹茹“顺胆气”而收效。故日常生活中的情绪对身体影响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心气与胆气的强弱决定的。《素问·举痛论》曰:“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素问·经脉别论》则指出说:“勇气行则已,怯者则着而病也。”[10]即是说,胆气足之人不容易受影响,胆气虚之人易受伤害。这就提醒我们,强化胆气是增强自信心和降低情绪带来负面影响的一个重要途径。

可见,胆不仅有洁净廉明之性,也有刚正无私的魄力,具备“中正之官”的条件,故《灵兰秘典论》又言“凡十一藏,取决于胆也”。“藏”泛指存物之所,这里统指脏腑。此处要注意的是,“取决于”并不是说胆具有决定生命存活的关键作用[11]。我们知道,心脏是脏器的“君主之官”,是后天识神思虑的主宰,命门元气是决定生命的最终根源。而胆对“十一藏”的“取决”作用,主要是由胆气发挥的三种作用来体现:一是在五脏思虑中,胆气具有最终决断、决策的作用。马莳曰:“盖肝之志为怒,心之志为喜,脾之志为思,肺之志为忧,肾之志为恐,其余六脏,孰非由胆以决断之者乎?”[12]正如潘毅教授所说,作为中正之官的“胆”具有“司法独立的味道”[13]。二是,胆气具有生发之性,生机旺。足少阳胆经旺于子时,而子时又为一天之始,是一阳来复、升发之气渐生之时。李中梓在《内经知要》中云:“胆为奇恒之府,通全体之阴阳,况胆为春升之令,万物之生长化收藏,皆于此托初禀命也。”[14]其实,李中梓所言的“胆为春升之令”主要是从肝应春季推导出来的,说服力不强。其实,“胆为春升之令”应是说,胆气旺于子时,升发之令开始施行,使得其他“十一藏”也依次运行。因为在六十干支中,甲为天干之首,子为地支之首。而胆既是甲木,又旺于子时,“生气”盎然,故胆气行可以带动“十一藏气”的依次运转。当然,李中梓言“通全体之阴阳”倒是切中了胆气的第三种作用:沟通体内阴阳表里。因为足少阳胆经从头至脚均位于身体两侧,有协调内外阴阳之功。张景岳指出:“足少阳为半表半里之经,亦曰中正之官,又曰奇恒之府,所以能通达阴阳,而十一脏皆取决乎此也。”[15]可见,胆为“中正之官”,当之无愧。这里上尚有一个细节,就是胆气有“生发”之力,似乎其讲其特性是“升发”向上。但黄元御在《四圣心源》中却云:“木生于水而长于土,土气冲和,则肝随脾升,胆随胃降,木荣而不郁。”[16]因此,胆气生发和胆气下降当是所指不同。“胆随胃降”指的是胆气随胃气下降,特别是足少阳胆经中经气的走向与足阳明胃经的经气运行方向一致,即都是从头部往下走到脚底。食物入胃,首先需要腐熟,而后水谷精气上升,胃气下降,糟粕向下传导,进而也带动足少阳胆经经气的下降运行。可见,胆气的特性与胃气一样:以降为顺。前面提及的“黄连温胆汤”的君药“竹茹”就是同时下降胃气和胆气的要药。《本经逢原》曰:“竹茹专清胃腑之热,为虚烦烦渴、胃虚呕逆之要药。咳逆唾血,产后虚烦,无不宜之。”[17]《本草思辨录·卷四》曰:“竹青而中空,与胆为清净之府、无出无入相似。竹茹甘而微寒,又与胆喜温和相宜。故黄芩为少阳经热之药,竹茹为少阳腑热之药。古方疗胆热多用竹茹,而后人无知其为胆药者。”[18]可见,竹茹同时具备顺降胃气和胆气的双重功能。如果胆气不降,则容易出现口苦、心烦、燥热等症状。也就说,胆气的生理特性是顺降,与肝气的升发,一升一降,相互制约,刚好构成一个太极小循环,如此,肝气不易上亢,气血和调。而胆气的“生发”是针对其为少阳生气、生机旺盛的特征而言,这犹如植物的根是整棵植物的生命之源,代表着旺盛的生发之力,但植物的主根却是向下生长。二者一言其体,表示其潜质;一言其用,表示其方向,一为隐,一为显,内涵不同。

关于胆的物质形态结构与职能,《黄庭内景五藏六府图》阐述了其物质形体结构养生特性:

又以其五藏数加胆,名六府,且胆亦受水气,与坎同道,不可例祝之,故别立胆藏图。治胆用嘻,嘻为泻,吸为补。胆膊着肝,色如缟映青,重三两三铢,胆为中青之府,号将军,决曹吏,能僖刚而能柔和,精为腾蛇,能勇健。胆者,筋之应也,胆为六府之精也。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于此。[19]

《黄庭内景五藏六府图》也进一步论述胆部的先天真炁本象情况:

胆神龙曜,字威闻。夫胆者,金之精,水之色,其色青,其象如悬瓠,其神形如龟蛇,化为玉童,长一尺,执戟在手出入奔驰于胆藏之间。其神多勇决者,盖发于胆藏。欲安其神,当息忿祲,净行转义而后全其生,则合天太和也。[20]

“神形如龟蛇”指化生胆的先天真炁本象如龟蛇合体,《上清黄庭五藏六府真人玉轴经》也有类似记载:

夫胆者,金之精,水之气,其色青,其象如悬瓠,其神如龟蛇,化为玉童,长一尺,戟其手奔驰于胆藏。其神勇,人之勇决者盖发于胆藏也。欲安其神,当息忿寝争,与仁辅义,其后全生也。[21]

《修真图》明确记载道:

胆者,金之精,水之气,其色青,在肝短叶下。胆者,敢也;胆大者,必不惊。神名龙耀,字威明,形如龟蛇混形,其象如悬袋;重三两三铢。为肝之腑。若据,胆当不在五藏之内,应归于六腑,因胆亦受水气,与坎同道,又不可同于六腑,故别立胆藏,合于膀胱,亦主毛发。《黄庭经》曰:主诸气力摄虎兵,外应眼瞳鼻柱间。脑发相扶亦俱鲜,九色锦衣绿华裙。[22]

“金之精,水之气”是说“胆”具备金、水之性。胆内藏胆汁应“水”凝聚润泽之气,具决断之功应“金”肃杀之性。“水之色”指胆具有肾之潜藏下降的部分特性。“其色青”是胆汁的颜色,也是胆气的五行对应之色。“胆者,敢也;胆大者,必不惊”是胆气决断之功、生发之力、沟通协调阴阳表里作用的体现,与“凡十一藏,取决于胆”所指相类似。“形如龟蛇混形”指化生后天形体胆的真炁本象。在道教内观状态下,其形如龟蛇合体——玄武。其先天真炁本象在化生物质形态胆部后还留在附近以时刻充养胆,胆再进一步化生出动态精气——胆气以发挥胆对人体生命的职能作用,三者关系可以画出《胆真炁本象化生静态结构与动态精气次序图》如下:

根据道教医学观点,在内视状态下观察,如果胆部健康无碍,则其先天真炁本象尽显——龟蛇合体象;如果胆有损,则其先天真炁本色会变得黯淡无光,甚至本象形象有所变形。通过药物或针灸、气功等手段治好,则其本色、本象会恢复原状。“象如悬袋”是胆囊的形状。“重三两三铢”与《难经·十二难》的记载相同。“为肝之腑”指胆与肝脏相表里。“不在五藏之内,应归于六腑,因胆亦受水气,与坎同道,又不可同于六腑,故别立胆藏”这是“胆“兼具“脏”和“腑”双重特征的表现,也是《黄帝内经》称其为“奇恒之府”的原因所在。当然,此处《修真图》称为“胆藏”,为的是提高“胆”的地位。正如前文所论,“藏”字与“腑”本义都是存物之所,只是“藏”所存之物比“腑”要贵重。胆内所藏的“精汁”是生化胆气,发挥决断职能的物质基础,十分宝贵。由此,《修真图》把胆与肝心脾肺肾五脏并提为“六藏”。六者既有文字说明,也有绘图展示,没有把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五腑”列入。“合于膀胱”当是胆具水“聚泽”之性与膀胱五行属水相同的推演。“亦主毛发”是由于“肺主皮毛”五行为金,“肾其华在发”五行为水,而胆兼具金水之气,故“亦主毛发”。文中所引用的《黄庭经》的“主诸气力摄虎兵”指胆气的决断之功,“外应眼瞳鼻柱间”指胆在面部望诊上对应于两眼睛之间的山根处到鼻柱年寿之间的部位。“脑发相扶亦俱鲜”与前面的“亦主毛发”大意相同,“九色锦衣绿华裙”指胆汁和胆气的颜色为青色。值得注意的是,五脏对应的形状和五行色都是在道教内观返视状态下观察到的化生各“脏”的真炁本象和本色。由于“真炁”精微,无法用肉眼直接观察到,故其形色均是比较浅,比空气中的彩虹颜色要淡很多,目前科学仪器尚未发展到科仪观察到,大概也只有修行之人在内视状态下才能看清楚。

综上所述,胆具有具有决断的职能,其生发之力较强,特别是旺应于子时,其经气有沟通协调阴阳表里的作用,生理特性是以降为顺,以使先天真炁保持本色、本象。当然,随着年老力衰,元神量会逐步衰减,其本色、本象也会逐渐变得暗淡或稍微变形,但只要其后天精气运行尽可能接近“以降为顺”状态,就不会产生大的病痛而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质量。至于今天教材上所说的“胆汁具有帮助消化的功能”,也是把西医学的观点强加给中医的。正如张效霞先生所说:“那种认为'胆汁来源于肝’,并有'助饮食消化’功能的说法,不仅与中医理论原旨相悖,而且也违背了历史与逻辑。”[23]


[1] 南京中医药大学编著:《黄帝内经灵枢译释》(第三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年,第31页。

[2](唐)杨上善撰注,李云点校:《黄帝内经太素》,北京:学苑出版社,2007年,第124页。

[3] 南京中医学院校释:《难经校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年,第74页。

[4] 南京中医学院校释:《难经校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年,第83页。

[5] 南京中医药大学编著:《黄帝内经素问译释》(第四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第90页。

[6] 黄寿祺、张善文撰:《周易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249页。

[7](汉)司马迁著,韩兆琦评注:《史记》(上册),长沙:岳麓书社,2004年,第794页。

[8] 南京中医药大学编著:《黄帝内经素问译释》(第四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第418页。

[9] (南宋)严用和著,王道瑞、申好真主编:《严用和医学全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6年,第49页。

[10] 南京中医药大学编著:《黄帝内经素问译释》(第四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第356、216页。

[11] 关于“凡十一藏,取决于胆”,张效霞先生认为这只是“脏腑功能孰为贵”众多不同说法的“一家之言”(见张效霞:《脏腑真原》,北京:华夏出版社,2010年,第214页)。笔者不敢苟同,故此处对“凡十一藏,取决于胆”提出了自己的理解。

[12](明)马莳著,王洪图、李云点校:《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年,第86页。

[13] 潘毅:《寻回中医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13年,第186页,第68页。

[14](明)李中梓著:《内经知要》,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年,第33页。

[15](明)张景岳:《类经》,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年,第34页。

[16](清)黄元御著,孙洽熙校注:《四圣心源》,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年,第37页。

[17](清)张璐著,顾漫、杨亦周校注:《本经逢原》,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年,第198页。

[18](清)周岩撰,张金鑫校释:《本草思辨录》,北京:学苑出版社,2008年,第221页。

[19]《修真十书黄庭内景五藏六府图》,《道藏》第4册,第842页。

[20]《修真十书黄庭内景五藏六府图》,《道藏》第4册,第842页。

[21]《上清黄庭五藏六府真人玉轴经》,《道藏》第34册,第291页。

[22] 见修真图上文字。

[23] 张效霞:《脏腑真原》,北京:华夏出版社,2010年,第213页。

(0)

相关推荐

  •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

    ​凡十一脏 取决于胆: 由古及今 此句注释 众说纷纭 见仁见智 所争之处: 一在于为何"取决" 二在于"取决"两字 可能不同于"决断" 因此 ...

  • 脾脏与胃腑:斡旋中州与黄凤形真炁象

    守拙草堂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16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脾脏与胃腑:斡旋中州与黄凤形真炁象 作者:顔文强 作者简介 颜文强,1983年10月出生,四川大学哲学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博士后,福建 ...

  • 肺气:清凉收降本性与白虎形真炁象

    肺气:清凉收降本性与白虎形真炁象 作者:顔文强 作者简介 颜文强,1983年10月出生,四川大学哲学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博士后,福建省漳州市龙海人,现为大理大学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先学理工 ...

  • 心气:散极而敛本性与朱雀形真炁象

    心气:散极而敛本性与朱雀形真炁象 作者:顔文强 作者简介 颜文强,1983年10月出生,四川大学哲学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博士后,福建省漳州市龙海人,现为大理大学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先学理工 ...

  • 肝气:柔润温升本性与青龙形真炁象

    守拙草堂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16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肝气:柔润温升本性与青龙形真炁象 作者:顔文强 作者简介 颜文强,1983年10月出生,四川大学哲学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博士后,福建省 ...

  • 【“5脏”“6腑”的时间表】 胆经......

    ["5脏""6腑"的时间表] 胆经..............23-1点(子时)..............入睡 肝经...........1-3点(丑时).. ...

  • 八会穴八会穴是脏、腑、气、血、筋、脉、骨...

    八会穴 八会穴是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精气会聚的八个穴位, 脏会--章门. 腑会--中脘. 气会--膻中. 血会--膈俞. 筋会--阳陵泉. 脉会--太渊. 骨会--大杼. 髓会--悬钟. ...

  • 批判《内经》:凡十一脏,皆取决于胆乎?

    整编:京城老半 微信:beijing7788123 日期:2021年01月24日 感悟:古老医学进入现代医学体系的唯一理由就是治病有效,若非如此,那就是欺骗.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 ...

  • 何为“脏”与“腑”

    作者:顔文强 作者简介 颜文强,1983年10月出生,四川大学哲学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博士后,福建省漳州市龙海人,现为大理大学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先学理工科.后学文科.再学中医科,注重文理 ...

  • 人体共409穴位,这8个穴位尤其重要,是脏、腑、气、血汇聚之地

    身体穴位很多,每个穴位都有它存在的意义,缺一不可.但还有一些代表性的穴位,它们对人体最为重要.古人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已经发现并总结出来了,今天给大家介绍八会穴. 八会穴即脏.腑.气.血.筋.脉.骨.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