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辨别三承气汤证

       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蒸蒸发热,就是头上热,汗很多,所以叫蒸蒸,太阳病发了汗还是热,属于里热重,这个时候还不是潮热(但是反过来潮热却可用调胃承气汤),头上汗很多,用调胃承气,调胃承气在三承气汤中芒硝最大,除热也,必洪滑脉,调胃承气汤主之,这是很确定的事情。

        小承气,脉滑而疾者(右关脉),以便秘为主症大便开始硬了,不好排,但没有大承气汤证的大便坚,没有完全形成燥屎
        大承气汤,脉沉实,少阴病,下青水,热完全在肠胃里了,手足截然汗出,就不是蒸蒸发热了,燥屎形成。
         三承气汤共同症状:便秘,潮热,谵语,腹胀腹痛,三承气汤脉象也不同,症状也不甚相同,模糊的情况也非常多,所以三承气汤总是出现“宜”、“可与”、“与”,“主之”出现的频率非常低,但是出现的时候都有特异性的鉴别意义,比如调胃承气汤的蒸蒸发热,比如小承气的脉滑而疾,大承气的手足潔然汗出和一大堆中毒症状,当然光有症状还不够,要把特异性症状的机理搞清,这样就把三承气汤证的病程阶段,脉象,三者之间的进展关系,以及症状可以串联起来。
        太阳病二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阳明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发汗后不解,属高温持续期,必洪滑脉,头面部血流丰富,高动力循环,血管舒张,头面散热相对多,蒸蒸发热,就是头热汗出多,所以用调胃,调胃用芒硝量最大,清热也,此大便尚无明显结实
         小承气脉滑而急(右关部脉),大便开始硬,大承气汤沉滑有力,燥屎形成,头面部没有那么多血供了,没有蒸蒸发热,热结在肠,手足潔然汗出,都在里。
          三承气汤脉象不同,有特异性标志症状,也有共同的症状,如腹满腹痛,潮热,大便硬,谵语等,这些症状在三承气汤的条文里都有体现,具体用更多时候是 宜,斟酌也。如果不大便,遇到一个迟脉,在医院还要查心肌损伤标志物,心电图看看有没有房室传导阻滞等等,通常情况就不太好,脉迟代表缺血缺氧,身重,短气,腹满而喘,加上腑实潮热,这种情况下不下,怎么下,用什么下,下了以后怎么办都是要斟酌的,有了现代医学生命支持手段,在有些方面会好一点。
        芒硝清热比较强,就是让肠子“出汗”,“汗”出了,就能带走热量,按照张仲景的习惯,他一定安排一个抗病毒抗菌或者抗炎的药在里面,就是大黄,一举两得,然后给点皮质激素,就是调胃承气,有感染的时候皮质激素用量适可而止。
        从传变得角度上讲,调胃承气汤是白虎汤症转过来从经病到腑病,转过来的那个当下热度太高,如果不把那个热泻干净的话它接下来会便秘,小承气汤,就是普通普通的阳明病发烧,普通普通的便秘,可是放着放着终究还是拉不出来,那这个时候大黄冲刷下去也不是那么的热,所以芒硝也不必。
        麻子仁丸就是小承气法来的,他用杏仁厚朴开表,如果有外感了,该合桂枝合桂枝,该麻黄用麻黄。
        少阴病还有一种情况,少阴病本来就津液虚,开始拉肚子,拉绿绿的水,就是那个大便干在肠子里面,肠子想把它吐出来,那吐出来的时候肠子就拼命的分泌一点水想要把那个大便滑下去,可是它大便没有滑动。这个情况之下如果不把大便立刻打掉的话,肠子一直会被那绿绿的水抽干,所以少阴怕津液被大便烧干,宜大承气汤。
       相反的情况:
       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桃花汤方
       赤石脂一斤(一半全用,一半筛末,甘温) 干姜一两(辛热) 粳米一斤(甘平)
       右三味,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滓,温服七合,内赤石脂末,方寸匕,日三服。若一服愈,余勿服。
       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少阴病有种拉肚子,下利清谷,拉到后来因为那个肠胃太寒,拉到后来肠的粘膜破掉开始拉血, 那这个太寒的拉血,会让人失液性休克,就是血压也低了,躺在床上一点力气也没有,只想睡觉。
        大承气汤煎煮法中,与其说大黄后下,不如说是枳实、厚朴先煎。煎煮大承气汤用水一斗,先煎枳实、厚朴至五升,再加入大黄煮至二升,然后去滓加芒硝一二沸。也就是说,实际上煎煮大黄消耗水分达三升。这和现在说的“后下”意义上是不一样的。
        在小承气汤中,用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煮大黄消耗水分也是差不多三升。也就是说,大小承气汤煎煮大黄的时间是差不多的,大承气汤中后下大黄,并没有缩短大黄的煎煮时间。调胃承气汤如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