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只读一本书 · 防御性悲观主义,才是落地的乐观主义

打破墨菲定律,心态决定运势

1949年,空军工程师爱德华·墨菲对自己的一位运气不太好的同事开了句玩笑:“如果一件事有可能被做坏,让他去做就一定会更坏。”没想到这句话经过传播扩散后,被演绎成了如今的墨菲定律: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我们应该都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况:穿上新鞋的时候遇上下雨;需要准时的时候偏偏堵车。墨菲定律在我们的生活中被一再验证,“坏事一定会发生”的悲观预期似乎是无法逃脱的诅咒。

我们总是认为乐观是有意义的,悲观是有害的,但是《打破莫非定律》这本书中就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这本书的作者苏珊娜·C·塞格斯特伦是一名有着30多年研究经历的心理学家,她对乐观与幸福的关系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是普尔顿心理学奖的获得者。不同于那些成功学的心灵鸡汤,作者在这本书中以大量的科学研究和数据为基础,为我们介绍了乐观主义者和悲观主义者的各种性格特点和思维方式。

从字面上看,乐观似乎意味着快乐,悲观似乎意味着悲伤,其实快乐和悲伤都是人类面对场景的情绪反应而已,而乐观和悲观是一种态度。作者在书中有一个巧妙的比喻,态度相当于发动机,情绪相当于速度表,提示大脑怎么调动身心机能来应对环境挑战。由此可见,乐观和悲观是人格的一部分,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乐观者总是相信事情会按照自己期待的方式发展,但很多时候这种积极信念会让自己误入歧途,比如说相信自己是个好司机,会让你把车开得更快,相信自己不可能生病,可能会让你不注意饮食和锻炼。美国作家丽莎克莱佩说,我喜欢悲观主义者,他们才是那些带救生衣上船的人,适当的悲观反而是件好事,有一种未雨绸缪的心态就被称作防御性悲观。它是指在事情发生之前做好最坏的打算,但这并不是一种消极的预言,因为如果你能够预料到不好的事情,你也就可以采取措施来避免它。

《单独中的洞见》作者张方宇说:“只有从智慧中才会产生出真正的乐观,这个乐观是智慧所产生的达观的一部分。源自于无知的乐观是脆弱的,那是一种盲目的自我安慰。”从这个角度来说,防御性悲观主义才是落地的乐观主义。

白岩松说过,他不算是一个乐观主义者,但悲观并不意味着他每日都是消沉和绝望。过于乐观就会把世界和人生看得很美,而结果往往是有十之八九不尽如人意;可先把人生看得悲一些,就做到人生这条漫长的路上,总是会有大小苦难在前方,遭遇了会以平常心去面对,躲过了也会更加窃喜。也许我们在清醒的认识世界之后,仍然能够理性的面对生活,大概才是最好的人生态度。

《打破墨菲定律》
作者:[美]苏珊娜·C. 塞格斯特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