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获得钱财,先让自己成为自己,成为可用之才
“财”来源于日积月累的才华。
“才”来源于持续燃烧的生命。
归根结底,人想要获得钱财,需要付出生命成长过程,拥有不断自燃的能量。内在生命拥有可燃烧的元素,外在生命才有自燃现象存在。
在天成形,在地成象。
天地之间有一股无形的能量,在大地上显化成了能源,供人类使用。如:石油、汽油,煤炭,石灰,黑土,各种有机化石,包括江河湖泊也都是能源等等。
人的内在生命是无形的能量体,外在生命是有形的能源体。
如何让自己的人生拥有源源不断的能源,取决于内在能量是否充足。也就是内在生命五种元素是相生递减的过程。
五种元素,金木水火土。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反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这是持续相生递减过程,让金木水火土保持平衡状态,也就是人的身心健康与否,与金木水火土有密切关系。
“金”是否全部代表钱财?并非如此,它是有才华的人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为全人类提供价值服务的显化。
生命含金量高不高,取决于自身价值服务于多少人群。人要想自我生命有价值,要看心里装多少人群?人群需求点在哪?
老想自己所需的人,一定是个被消费的价值体,生存所需,生活所需,生命所需,都被能提供价值服务的人群消费。
可以回想一下,在自身价值服务能力有限时,忙碌劳作赚来的钱财,是否一直被消费,特别在充满物欲时代,所赚的钱财多半被物质消费去了,却没有提升自身高价值性。主要原因,没有合理利用自己的时间,精力,钱财,提升自身价值,让自己成为有用的人才,获得钱财的来源通道。
人生目标,在金钱上,一定会被金钱所累所伤。在情感上,一定会被情感所累所伤。在名誉上,一定会被名誉所累所伤等等……人生所需。
人的性情名利子,就是金木水火土。
性,即心性。
情,即情感。
名,即名誉。
利,即利益。
子,即人子。
如何?让金木水火土持续相生递减,全在性情名利子体验过程中,少则加,多则减。
心性,对人事物的看法,想法,做法。
情感,人对多少人群拥有情感。
名誉,人对名誉痴念为了什么。
利益,人获得利益根本是什么。
人子,人如何看待父母与子女。
《道德经》第四十八章:“为学者日益,闻道者日损。”
为“学”者,金木水火土相生过程。
闻“道”者,金木水火土递减过程。
老子著述,得道者是闻道者日损,金木水火土递减过程,也就是性情名利子化空,到达无知无欲的境界。用学术语来说,跳出三界,不在五行之中。
小才,小用;大才,大用。
如果生命是一堆柴火,可供多少人取暖?取暖时间有多久?在取暖过程中,是否利己利他?代表生命之才的大小多少价值性。
传统思维认知,上了大学,拿高学历,或者出国留学者视为有才华的人群。不管是谁,只要如此想法,必然把自身生命限制在格子内,无法拓展生命能量,获得无上生命能源。
上了大学,拿高学历,出国留学,只能代表个体生命在获得能源方面高于其它人,然而能否拥有持续自燃能源的能量体是个未知数?也就是一生学习力强不强?
“时间”是个伪命题,不具有标准性,事实性,只是方便人用于理解的用词。一个人懂得用内在生命来塑造自己,外在生命显化速度相当快。
“心智”成熟,跟人的年龄,人生时间无关,取决于人的身心体验过程的专注力。有的人活到50岁,内心年龄还处在20岁阶段。也就是,人的灵魂生命修为与外在生命行为不在同一轨道。
内在那个“小孩”不醒来,得不到修练成长,外在那个“大孩”永远活在“小孩”认知模式。对自我生命认知越低,对外在事物发展越短见,容易被表象迷惑,不见本质。
由此,回答一个问题。为何?有的人生来在有钱人家,有的人生来在贫困人家。因为,内在生命能量相等的人,才会相聚在一起。也就是灵魂生命决定自己生来的贫富。
当我们把“生命”真相定在外在生命体现上,就掉入一个圈套,被锁在不见天日的深井里,命运就继续循环往复着,佛家称为轮回。
以前,有很多朋友跑到我家,跟我诉苦,要不埋怨自己的丈夫,要不埋怨自己的妻子,总之从不埋怨自己。
站在理解角度,理解可以理解,然而“我”的理解无法解决“你”的问题。只有从自身寻找原因,才有可能发现真相,有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自我生命成为自己人生道路上一道光,才有可能成为其它生命中一道光。让自己先成为人才,才有可能遇见更多人脉资源。让自己先成为有爱心的人,才有可能遇见更多有爱心的人。
舍本逐末,生命变得愚昧。
人生所得钱财与付出爱的重量几乎对等。钱财不一定用在自身与家人,有可能是生命中的人群,或是社会人群。爱的重量不一定对自己与家人,有可能在生命中的人群,或是社会人群。
钱是钱,供人们使用的货币。
财是财,供人们所用的认知。一切无为之法皆为财,也为才。这个“财”不同于货币,它是处理情感关系的助手,发展事业的能力,长养命运的思维,服务人群的价值等等。
如上面所说,“金”并不代表财的全部,金木水火土相生递减过程才是财的全部意义所在。
回看现实生活,有的人情感生活很好,不一定在钱财上获得甚多。有的人钱财获得很多,不一定在情感生活上很好。同样,有的人享有名誉称号,不一定在钱财上获得甚多。有的人家庭生活和睦,不一定享有名誉。
以上,人生有所得就有所失。也就是性情名利子不会让人占全。想要占全,也得拥有巨大福报。
释迦摩尼生在帝王家,他也无法同时拥有全部,而是在体验完性情名利子之后,有了成佛的“名”号。
佛名与世名不在同一道位。言名,只为好理解,从而世名到佛名的转化。
《道德经》第二十七章:“曲则全,枉则正,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老子这段,深语言明,人生不可得全,只可取其一。就看人自己想要什么?什么都想要,什么都不得,无论想要什么,背后本质“爱”的表达方式。
“圣人执一,以为天下牧。不自是故彰,不自见故明,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长。”
圣人执一,圣人不会像世人那么贪,什么都想要,圣人只在性情名利子中取其一。其一,不是圣人开始就知道取什么,而是在人生经历中发现了什么,舍什么,取什么的过程,故而以为天下牧。
天下牧,圣人把天下当作牧场,来蓄养自己的生命力。“圣者万方教化,王者教化万方”。成为圣人,就要在天下这个大牧场,把天下人当作教化自己的老师,磨炼自己的身心,以至到达得道的生命境界。
人成为圣人的过程,就是成才的过程。人成为领袖的过程,就是成才的过程。人成为企业家的过程,就是成才的过程。人成为作家的过程,就是成才的过程。本质,人成为自己的过程,就是成才的过程。
有了成才的过程,才有可能获得钱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