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从今天出发——9月5日
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这是苏东坡的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里的一段文字。我们把它用现代的白话文来表达,意思是:
大江浩浩荡荡向东流去,
滔滔巨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
那旧营垒的西边,
人们说那就是三国周瑜鏖战的赤壁。
陡峭的石壁直耸云天,
如雷的惊涛拍击着江岸,
激起的浪花好似卷起千万堆白雪。
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
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
很明显,对英雄豪杰的景慕是人们共有的情怀。历史其实就是个大舞台,那些英雄人物都曾经在各自的舞台上大放光彩,他们的人生经历总是能够给我们许多的感动和思考。
在133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885年的9月5日 (农历七月廿七),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有清以来的一代豪杰左宗棠黯然病逝于福州。在此我们不妨简略地追述他不平凡的的一生。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距今206年)-1885年9月5日),系湖南湘阴人。他少有大志,也天赋雄才,20岁时就已中举,这才当时的科举制度之下已属十分的难得。其为人平素以“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而自诩。
左宗棠的一生,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边疆危机和中法战争等。其一生活动主要为镇压太平天国、办洋务、再就是出兵新疆,击灭英、俄支持的阿古柏侵略军,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天山南北各地。
19世纪60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掀起了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与科学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也就是所谓的洋务运动。其主要代表人物,在中央是奕訢,在地方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以及后来的张之洞。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左宗棠办洋务的根本目的虽然也是维护地主阶级统治,但其侧重点在反抗外国侵略上。这与李鸿章一味地媚外妥协投降的立场是判如泾渭的。他提出了“与民争利,不若教民之兴利为得”的主张,表明了他发展民族经济的思想意识。
在左宗棠的一生里,所做出的最辉煌的业绩当属1875-1878年,出兵新疆,击灭英、俄支持的阿古柏侵略军,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天山南北各地。要知道,发生在1880年为支持曾纪泽在俄交涉收回伊犁的斗争中,左宗棠是以69岁的高龄出关,誓与沙俄决一死战,其精神与行动极其感人,在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神圣不可侵犯这一方面,他的所作所为绝堪称后世楷模!
在新疆的5年,左宗棠不仅提出了必须在新疆建立行省,设郡县以取消军府制度的建议,而且在指挥军事的同时十分重视整饬吏治,发展生产。如:兴修水利、建筑城堡、开荒屯田、清丈地亩、厘正赋税、统一货币、改良蚕桑、分建义塾、植树造林等。在巩固西北边防、建设新疆,以及有利于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方面,左氏有过重要贡献。后人有诗赞曰:“大将出征人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赢得春风度玉关。”
清末成书的《新疆图志》序中有言:新疆“居神州大陆之脊,势若高屋之建瓴,得之则足以屏卫中国巩我藩篱,不得则晋陇蒙古之地尽失,其险一举足而中原为之动摇”。今天,当我们行走在祖国新疆那片土地之上,内心油然而生自豪壮美之情的同时,不该忘记左宗棠曾经做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