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太极走心手法解读,再不收藏就错过了

推荐阅读 经典原创文章:鹅梨帐中香的前世今生

在练习杨式太极拳时,在手、眼、身法、步的要求中把手放在第一位,说明了它的重要性。

传统杨氏太极拳对手法的要求是非常明确的,外形布意,松活含转,与身法心法相合完成招式的转变,拳势流变要高度协调,一处有误即刻有失拳味,须处处留意。

今天,杨氏太极拳第五代嫡传人杨军老师特地就杨氏太极拳手法做个分享。

杨军自5岁起便在祖父杨振铎的教导下开始习练家传技艺,深得拳法精髓。十几岁时,随着祖父开始在世界各地传播杨氏太极拳,并作为主要力量连续参与到山西省杨氏太极拳协会成立以及教学、表演与竞赛之中,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身的太极技艺、组织经验和社交能力。

三种基本手型

传统杨氏太极拳的手法除了在掤、捋、挤、按、採、挒、肘、靠的运用,还在“抓、拿、打、摔” 中频繁变化。在了解手法前,我们必须先了解一下杨氏太极拳的三种基本手型。

无论立掌,侧掌,平掌,反掌还是仰掌,其手型不变,根据用法的不同,表现不同的技法,不同的劲点。比如“高探马”,是用右手掌沿去击打,又比如“单鞭”,是用左手掌根为击打力点的。在套路中,掌是运用得最多的手型。

基本习练方法:掌微伸,指微曲,指缝稍离,虎口自然张开,掌心微含。

掌分为2个类型约9种:第一类型:坐腕立掌型,有5种掌法,立掌(如搂膝拗步上方掌)、正掌(如揽雀尾之按)、平掌(如由按势转单鞭之过渡式)、俯掌(如白鹤亮翅之下方掌)、反掌(如玉女穿梭之上方掌)。第二类型:“直伸型”有4种掌法,垂掌(如预备式)、直掌(如单鞭过渡)、侧掌(如云手的棚)、仰掌(如高探马的下方掌)等。

易犯错误:五指并拢;掌心外挺,食指翘起。

拳的技法主要有打和拦,击打时,劲点多为拳面,拳背,拳峰,击打方法主要为正面,侧面,外撇等方法。

基本习练方法:要求同时曲小指,无名指,中指和食指,大拇指放在食指第一,二关节之间,拳面要平。四指卷屈握拢,拇指扣压于食指和中指的第二关节上,拳面要平,拳不易握的太紧,拳有拳心、拳背和拳面。

其拳势有搬拦捶、肘底捶、撇身捶、栽捶、指裆捶,还有打虎式、双峰贯耳、弯弓射虎之捶等八种捶法。

勾,也叫吊手

吊手是腕部下垂,同时五指下垂拢在一起。套路中“单鞭”的右手,就是典型的勾手。吊手亦可化,可打,可拿。

基本习练方法:五指第一指关节自然捏拢屈腕。内旋:拇指向手心方向旋转。外旋:拇指向手背方向旋转。缠绕:手臂自然运转的同时在空间弧形运转。

易犯错误:屈腕僵硬,不松弛。

总之,不论是什么手型,都不能太僵太硬,定要保持气血通畅,周身松灵。

手法基本要领

1. 手要五指露缝,自然放松。

2. 手指微屈,手背微弓。忌兰花指。

3. 掌心虚涵,虎口要圆。但大拇指不可用力外展。

4. 起势前举,要手背和手指领劲,非手腕领劲。

5. 下落次序是沉肩,坠肘,坐腕,虎口微微打开,劲贯掌指。

6. '坐腕',可谓杨氏太极原则之一,即掌心向下时,掌根下沉,手指微微上翘。

7. 平抹时,要求指尖略高于腕,腕略高于肘。

8. 切忌舞蹈式的柔腕。除单鞭吊手外,不可折腕。

9. 手的变换,只能转,不能翻。即肘定位旋手臂,不可耍手腕。

10. 手不要急于主动地做动作。

11. 出手力发于脚跟,而腿而腰,再以肘送手。

12. 搂膝拗步,手从胸口一侧平出,不要求立掌。

13. 玉女穿梭,手要从心窝推出,和后脚跟成一直线。

14. 野马分鬃,要走两肱。即两手臂对拉,一挒一採,而不是以腰带手。

15. 手到了姿势'亮相',不是一紧,而是一松。即是'三尖一照',立刻松开,什么都没有了。而不是用力撑在那里。

16. 两手要'相吸相系',如拉橡皮筋。如,'单鞭'是左右对拉,'白鹤亮翅'是斜向对拉,'倒撵猴'是前后对拉,'金鸡独立'是上下对拉。

17. 两手开合,要同步到位。切忌一手停了,另一只手还在动。

18. 移动重心时,不动手。如,'揽雀尾''云手'和'上步搬拦捶'等,肩肘腕手合住劲后,要保持与身体的位置不变,随身体一起移动,手不可自动。重心定,再转腰胯,手则必要相随。正可谓杨宗师所说的'练太极拳者不动手,动手便非太极拳'。

学则知要领,练功法先明

太极拳每一个拳式,都是由几个动作构成的,每个动作手、眼、身、法、步、角度、方位等,都应有其具体的要求,及其内劲和要领。细心体悟,练到纯熟,终达一个'整'字,所谓'上下相随,内外相合,周身一家'。可以说,拳的品质,重在细节,贵在整和。

分享一则拳谚:

一层功夫一层理,一层理出一层技。

得一技,思其理,其技理并进。得一法,探其用,能举一反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