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六天帝,道家六天宫,佛家欲界六天,有何异同?谁借鉴了谁?

提笔之前,首先申明一点:借鉴不是抄袭,而是基于不同文化属性上的独立解释和创造。

东方文化本就是一个包罗万有的集体,诸方相互借鉴融合,自古有之。

之前,笔者写过一篇有关'三’的文章,比如三身佛、三清、三相神、三位一体等等。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巧合,既然诸方不同文化的相似之处从何而来,可能就是某种意义上的借鉴和吸收。

这期咱们说'六’这个数字。

儒家是一个哲学派系,并不能称为教。较之佛教和道教,缺乏人从生到死的历程解释,没有明确的死亡观和来世观,所以也不能用固定的教义进行传播。

更多内容是一种伦理道德观念。

然而,儒家并非是唯物主义。自从汉朝独尊儒术开始,儒家就掌握了礼法上的权利。而礼法中最主要的内容,便是祭祀。

也就是说,儒家掌握着官祀。该拜谁,哪个祖先是正统,还是要由咱家说了算。

儒家确立一个明确的祭祀体系。由此,五方天帝便出现了。

作为祖先的上古诸位部落首领,便与自然神灵相融合,成为了五位被历代祭祀的存在。

可以说,儒家的祭祀是对于上古神话的一种承继。

分别是黄帝、白帝、赤帝、黑帝和青帝。除此之外,还有一位至高无上的天帝,作为天地自然的代表——昊天上帝。

这里有人会问,这难道不是道家的说法?

实际上这种六天帝的说法,的确是儒家在汉末最先提出的。而当时,道教的雏形——五斗米教还没有成立,第一代天师张道陵也没有出生。

道家思想还没有完成道教的转变,而儒家已经占据礼法的制高点。

而明朝《封神演义》,将儒家、道教和佛教相融合,从而诞生的神怪小说。符合当时三教合一的大背景。不能当作历史资料考究。

可能由于儒家历代受到统治者的青睐,所以并没有朝着教派发展。所以,六天帝的概念,也仅仅止于官方祭祀,始终没有进一步拓展。

但有一点,儒家的六天帝和道教的六天宫,以及佛教的欲界六天,并没有实际上的关联。

从汉朝传入中土的佛教,已经出现了六道轮回的概念。实际也并非自家的学说,而是继承了印度婆罗门教的世界观。

从年代上讲,甚至比佛教出现还要古老。

而道教六天宫的出现,比欲界六天要晚得多,最早是在东晋时期诞生的概念。而在当时,佛教在汉地已经有了很大的规模。而且,融入了灵魂不灭和转生的概念。

这里需要强调一点,轮回和转生是两个概念。轮回来自古印度,而转生却是一个汉地化的概念。具体很复杂,本文不多做解释。

那么什么是道教六天宫呢?可能很多人,只听说过三清天和三十六层天。

三清天分别为玉清境、上清境和太清境,由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执掌,统称为大罗天。

而道教的三十六层天诞生于宋朝,完全脱胎于佛教的三界二十八天。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

这里有人会问,不是还有个什么'三十三天’么?是佛教的还是道教的?

三十三天是佛教内容,但并不是三十三重天。欲界六天中有个忉利天,为天帝居所,便是帝释天住的地方。中央有一座城,四方各有八座城。一共三十三座城池,所以忉利天又称为三十三天。

因此,无论是道教还是佛教,都没有三十三'重’天的概念。

说回正题。道教六天宫到底是什么地方?

六天宫与三清天几乎是同时出现的,成型于东晋时期的《上清经》。

双方呈对立关系。

三清天代表着正的一面,而六天宫则代表着邪的一面。符合善恶二元论,正如佛教中的佛魔之争。

六天宫:第一宫为纣绝阴天宫;第二宫为泰煞谅事宗天宫;第三宫为明晨耐犯武成天宫;第四宫为恬昭罪气天宫;第五宫为宗灵七非天宫;第六宫为敢司连宛屡天宫。

又称酆都六天宫,也称罗酆六天。残害人间的群魔万鬼的居所。

而罗酆六天就是借鉴了佛教中的欲界六天。

为什么这么说?

中华传统文化中是没有'魔’的概念的,而是来自于梵语的音译,初译为'魔罗’。在梵语中的意思是'使人死亡者’。

也汉译为阎魔或是阎罗。

而道教中最初的阴暗面概念是鬼,只是引进了魔的概念之后,两者经常混用。此后,便有了'魔鬼’一词。

而无论是道教中的鬼,还是佛教中的魔,都有一个公共的特质。那就干扰人的修行,使人偏离正道。

而纣绝阴天宫中的魔王宛躬的描述,几乎与佛教中的一位魔王如出一辙。便是欲界六天中最高的一层天,'他化自在天中’的大魔王波旬,又称第六天魔王。

日本战国时代三杰之一的织田信长,就曾以这位魔王的自称。

有关波旬的故事,最著名的莫过于'波旬绕佛’。具体来讲,在释迦牟尼佛证道之前,波旬曾多次三番五次地阻挠,但都没有成功。

而魔王宛躬的职责类似,作为三清道法的对立面考验修道者。那些不能成仙的,往往是因为没有通过宛躬的考验。

也正是因为这头魔王的存在,道教中才出现了诸多灭魔的道术。

综上所述,道教六天便是借鉴吸收了佛教欲界六天的概念。

但这也并不是孤例,道教还有很多方面都吸收了佛教的内容。并非是笔者胡编乱造,学术界已经有了众多先行研究。

如果这篇文章反响还行,下一期,会写一篇关于东西方的魔王——撒旦和波旬的内容。如果没人喜欢,那就到此为止。日后,专注于名著解析。

本文参考内容:《道教“六天”概念的形成及发展》——王皓月。

王皓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0)

相关推荐

  • 孙悟空和李世民都曾到过地府,为什么城门的牌子却不一样

    在<西游记>中,有许多看起来前后矛盾的地方,被认为是作者的笔误或者流传过程中版本的错误.其实,大多数是作者有意为之,吴承恩以绝妙的笔法,暗示了情节的变化.比如孙悟空和唐太宗李世民看到地府的 ...

  • 得意——儒家,失意——道家,绝望——佛家

    肖旭 人生其实就是由喜剧和悲剧组合而成.何为喜剧?何为悲剧?没有标准答案.同一件事情,对那些惯用头脑思想的人来说是喜剧:而对那些惯用感觉的人来说则是悲剧.这也说明,面对同一件事情,为什么有人笑,为什么 ...

  • 儒家雅量,道家气量,佛家心量

    聂成华书法作品欣赏 中国文化的三大源流,是儒释道. 都说儒释道一家,却很少人知道为什么是一家.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中国文化的精髓,毫无疑问是"道". 什么是道?张三丰的一句话说到了根 ...

  • 儒家正心、道家静心、佛家明心

    我们养生也好,做企业也好,管理一个组织也好,精神文化是最重要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神""心". 这个"神"从哪里来?我觉得要从"轴 ...

  • 禅境 | 儒家雅量,道家气量,佛家心量

    中国文化的三大源流,是儒释道. 都说儒释道一家,却很少人知道为什么是一家.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中国文化的精髓,毫无疑问是"道". 什么是道?张三丰的一句话说到了根本上:"夫 ...

  • 儒家的水 道家的水 佛家的水

    水 壹 一.孔子曰:"智者乐水" "智者"的智慧当如水之灵活.若藏于地下则含而不露,若喷涌而上则清而为泉:少则叮咚作乐,多则奔腾豪壮. 水处天地之间,或动或静: ...

  • 聂成华||欲望:儒家中庸,道家寡欲,佛家性空

    聂成华书法作品欣赏 1 人与环境 生物体除了要强化自身增强竞争力,还要选对环境.选到适合的环境能增加生存竞争能力: 人类的进化当然也遵循"适者生存".原始社会不适应环境的人会被饿死 ...

  • 学儒家做人、道家做事、佛家修心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儒.释.道三家各自发展,各有传承,统贯着学术与文化的命脉.后世的仁人君子也都在这种文化氛围中修身立人,做着出世入世的事业. 如果你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那么你只不过徒 ...

  • 儒家拿得起,道家想得开 ,佛家放得下

    儒家"拿得起" 儒家的精神趣旨,可以概括成三个字,那就是"拿得起":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有为":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张&q ...

  • 解秘——玄学(六十六)道家四大典籍之二 易经赏析(伍)

    周易(下) 周易内容 内容解说 <易经>由本文的"经"和解说的"传"构成."经"由六十四个用象征符号(即卦画)的卦组成,每卦的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