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每天都坚持的习惯之:创建想犯错也做不到的体制
大野耐一希望的是工厂里的人都能轻松的工作,用赚来的钱让自己和家人过上更加幸福快乐的日子——《丰田传》
将过错都归结到个人身上很简单,也很常见。
记得有一个笑话,经常被用在问题分析的培训上。
故事是这样的:
为什么车间每天都有扫不完的油?
因为在抽油的过程中漏油;
为什么在抽油的过程中漏油?
因为油抽买来就是漏的;
为什么油抽买来就是漏的?
因为油抽质量不过关;
...........
为什么坚持低价采购?
因为价格高了不能报销,还要调查
为什么不好报销?
因为最后审核的是老板娘。
这时候众人哈哈一笑,各职能部门都没有责任了,原来真正的元凶是老板娘。
但丰田的习惯却是“责不在人,而在体制”。
01
指导师中田富男这样说道:“要想防止问题再次出现,不能只靠人治的对策,采取物治的对策也非常重要。”
中田富男在丰田工作的时候,他所在的部门因为没有严格贯彻“走路时不允许将双手插在口袋里”的规则,导致经常出现摔倒受伤的事故。
当然,部门已经制定了“走路时不能将双手插在口袋里”的规则,而且也进行了相应的培训和教育等的对策,但并没有取得预想中的效果。
于是中田富男所在的部门决定采取物治的对策,在3个月内将所有员工工作服的口袋都缝死,让他们没办法将手放在口袋里。
因为口袋被缝死,就算想将手放进口袋里也放不进去,所以员工们也就养成了不将手放进口袋里的习惯,等3个月之后即便再次解开口袋,大家也习惯成自然地不将手放进口袋里了。
02
在《零缺陷质量控制-根源检验与防差错系统》一书里面,新乡重夫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零缺陷质量控制是生产系统完美无缺,该系统不会制造出任何带有缺陷的产品。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需要两样东西。
其中之一便是防差错系统,一旦出现了异常,它会立刻停止生产线的运作,迅速地反馈信息以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并杜绝相同问题的再次发生。
第二种是根源检验,它在错误还没有变成缺陷之前便将错误挖掘出来,接着停止生产线的运作以改正错误。
新乡先生花费了26年的时间才从对统计学的崇拜中解脱出,所以他认为即使在统计质量管理在日本成为质量控制的主要工具很多年,但是由于有以上两种系统的保证像丰田一样的公司从根本上就不再需要统计质量控制了。
03
不过即使人们已经意识到防错的重要作用,但在实际的应用之中,却不尽然,甚至往往忘记了把防错的理念融入进去,尤其是最近在数字化的浪潮之中,似乎机器取代人就可以了,但是:
之前手工工作的流程是否优化,是否自动化的运行过程是没有浪费的?
考虑了防错的设计吗?
这个工序的替换是孤岛吗?能够与哪些链接?还可以与哪些需求进行结合起来?
现有的软件系统能够支持硬件的运行吗?如果不能,接口是否预留?
可以进行检测并提出数据吗?对于自动检测难以实现的功能,有没有替代的方案?
请注意上面最后一条,你是不是也常会这样想,但是请思考,机器对产品进行自动检测,也许可以降低一些用于检验的人力花费,但是绝对不能够降低或者消除不良品。
那么这就是依然需要从源头去考虑防错或者使用何种检查方式进行检查,而并非自动机器的检查。
所谓的防错并非简单工具的应用,而是一种理念,也并非完全是硬件的应用,在软性的方面,流程上,系统对接上都可以应用,而且也应该在源头就考虑清晰,而不是一块一块的补丁式实施。
如果我们仅仅简单的理解机器取代人,而没有深入思考,那么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还是非常喜欢使用统计质量管理控制工具的原因了。
因为你不得不用它们替你擦屁股。
04
一般来说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往往都习惯于偏向采取人治的对策。
同样的问题再次出现时,就责备人员“为什么不遵守规定”。
但丰田有句话叫作“责不在人,而在体制”,也就是说,不能只责备不遵守规则的人,还要思考为什么不能建立起让人严格遵守规则的体制。
在偏向于人治的对策的职场之中,用于提醒和警示的标语随处可见。
但这只能说明该职场没有在问题发生后采取根本的对策而是偏向于人的对策,或者不能严格遵守规则。
大家的职场是什么样的呢?事实上,提醒和警示标语的数量,可以看作检测职场水平高低的指标。
05
不仅如此,我们也需要把防错以及检查源头这样的理念也应用在生活和工作之中。
例如,你可以使用番茄法进行深度的工作,但是依然有可能被打扰,那么你该如何考虑防错呢?
例如,你的文件非常乱,经常找不到需要的东西,那么你该如何考虑防错呢?
例如,你经常忘记报销的流程,导致每次效率很低,那么你该如何考虑防错呢?
这个时候,或许你想不到防错的方法,那么你可以应用检查源头的方式来进行思考,换句话说,你需要追溯到问题源头去,从原点开始思考,这件事情本来的目的,分解事物,找到其中的解决方法。
让我们暂时切换到制造系统中,在制造系统中,有一个工具叫做潜在失效模式分析的工具,其含义就是通过对流程或者工序的分析找到那些潜在影响流程或工序完成的因素,这些因素就是你需要防错的部分。
也就是如果你回到源头,你就会理解何为改善了。
当然并非所有的人都有勇气可以从飞机上跳下来去检验降落伞的质量,但是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我们应该有勇气去改善,并挑战传统的思维,例如,缺陷=0是完全可能的。
你的职场是否也偏向于采取人治的对策呢?
如果你理解了所谓回到源头思考的目的,那么你是否可以找到其中的防错的方法或者工具,而不仅仅是人治呢?(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