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书法,书史公认可比肩王羲之,诗仙诗圣都为他点赞

原创书法苑2020-08-03 22:31:54

在历代学习“二王”的书家中,唐代的李邕的书法算得上成就最高的。无论是“羲之如龙,北海(李邕)如象”的评论,还是“如凤如鹰”的定位,在后来评论者眼中,都有将李邕视为能与王羲之并驾的意思。

李邕书法

李邕在世时就很有名气,因为书法好,人也骨骼清奇,走到哪里都被围观,丝毫不逊色于当代的明星。他周围聚拢了一大批名士,李白、杜甫等都曾为他唱过赞歌。有了名气,书法自然值钱,据说他的作品,动辄要数万金。

李邕的书法影响力,持续千年

宋朝初期,人们看重“二王”,对李邕不够重视,但欧阳修却有独到的眼光,欧公说:“始得李邕书,不甚好之。然以邕以书自名,必有深趣。及看之久,遂谓他书少及者。得之最晚,好之尤笃。譬犹结交,其始也难,则其合也必久。”并自谓通过李邕书悟到“得其一可以通其余”的道理,可谓自鸣得意。

李邕《晴热帖》墨拓 见于宋拓《淳化阁帖》

或受欧阳修的影响,苏轼也学李北海书,虽然“豪劲多似之”,但因“少时规摹徐会稽,笔圜而姿媚有余”,遂将李邕书加以改造,“稍去其圭角,变为圆熟”,得失参半。苏云“细筋入骨如秋鹰”,非自之所能也。

米芾学李邕如同李邕学王,可谓善学,其最自负的“刷字”,即来自李邕。

学习李邕的,后世还有赵文敏、董其昌等等大家,及至近现代,张宗祥、齐白石、林散之、启功等多推崇李邕书。只是到了当代,人们多讲求张扬个性,似乎觉得李邕不足以学习,取法李邕的越来越少。

李邕《久别帖》 (宋拓)

或受欧阳修的影响,苏轼也学李北海书,虽然“豪劲多似之”,但因“少时规摹徐会稽,笔圜而姿媚有余”,遂将李邕书加以改造,“稍去其圭角,变为圆熟”,得失参半。苏云“细筋入骨如秋鹰”,非自之所能也。

米芾学李邕如同李邕学王,可谓善学,其最自负的“刷字”,即来自李邕。

学习李邕的,后世还有赵文敏、董其昌等等大家,及至近现代,张宗祥、齐白石、林散之、启功等多推崇李邕书。只是到了当代,人们多讲求张扬个性,似乎觉得李邕不足以学习,取法李邕的越来越少。

东林寺碑拓片

李邕给当代书坛的三点启示

一是其“似我者俗,学我者死”的独诣精神。

《宣和书谱》说李邕“初学右将军行法,既得其妙,乃复摆脱旧习,笔力一新”。齐白石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便是对李邕精神的全新演绎。

二是李邕重骨法用笔,强其筋骨,有益于涵养书格。

李邕以阳刚雄健和执拗不驯的气节和骨力,展示行书铭石体的刚正气象和精神面貌,是对盛唐风骨的最佳诠释。而当代书法“营养过剩”,外强而中干,用笔多失“骨法”,笔浮纸滑,甚者行步匍匐,不能自立,亟需“补钙”,习李邕书,可谓一剂猛药。

三是李邕书法率性,笔尽其势。

刘熙载所谓:“不敢以虚之意拟之。”强化书写性,对深受碑学风气浸染,重制作、重造型的当代书法无疑更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东林寺碑拓片

结语

当然,以书如其人论,李邕的书法与其振拔流俗的高尚人品是完美合一的。杜甫赞其志不可屈,“面折二张势”(张易之兄弟)“衰俗凛生风”,并感叹“古人不可见,前辈复谁继”。

李邕的书法留存到今天的不少,如《麓山寺碑》《东林寺碑》等,但因残疾,“天骨扫地矣”。还有《云麾将军碑》,锋棱皆在,望之大有沉着痛快之意。

李邕《云麾将军碑》 (又名《李思训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