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诗第10讲

拗救

初2第5讲 

上一讲的主要内容是:

一、什么叫四声

二、四声与平仄的关系

三、什么叫四声递用法

今天我们要一起讨论和学习“拗救”。

一般来说,格律诗中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称为“拗句”,不合格律的字称为“拗字”。那什么是“拗救”呢?格律诗中出现“拗字”、“拗句”,就采取一定的方式补救,这种方式称为“拗救”。“拗救”的方法,一般有本句自救和对句相救两种。

具体地说,在一个句子中,该用平声字的地方却用了仄声字,就必须在本句或对句的适当位置把该用仄声字的改用平声字,以便在音律上得到补救。即前面“拗”了,后面就“救”回来。

拗救其实学起来很简单,没有想象的那么复杂。首先要记住两个必要的条件,就是拗救只发生在两种句型中:

一、句脚句型为“仄仄平”的句子,又叫“平脚句型”(只有这种句型才可能出现孤平)。五言句型是“平平仄仄平”;七言句型是“仄仄平平仄仄平”。

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如用仄声字,必须在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本该用仄声字的地方改用平声字相救,又叫本句自救。如果不救,这两句除韵脚是平声字外,就只有五言第二字、七言第四字是平声字了(韵脚不算),又叫犯“孤平”,必须救。

如五言:

平平仄仄平,这里第一字用仄声字就变成了:仄平仄仄平,这里全句只有第二字是平声字(韵脚不算)为孤平。可在第三字仄声处用一平声字相救,就是本句自救,叫孤平拗救,又叫“一拗三救”。

例1、李白:“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基本句:平平仄仄平

拗句:仄平仄仄平

拗救句:仄平平仄平

恐惊天上人

本来句式应该是“平平仄仄平”,现在第一字应为平声而用了仄声字“恐”,这就是拗字,后面讲第三字改为平声字“天”进行补救。句子就变成了“仄平平仄平”,这种自救也叫“孤平自救”。

例2、杜甫:“万国尚防寇,故园今若何。”

“故”拗“今”救

基本句:平平仄仄平

拗句:仄平仄仄平

拗救句:仄平平仄平

故园今若何

例3、李商隐:“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基本句:平平仄仄平

拗句:仄平仄仄平

拗救句:仄平平仄平

故园芜已平

七言:

仄仄平平仄仄平 ——第三字用仄声字成:仄仄仄平仄仄平——全句只有第四字是平声字(韵脚不算)为孤平。可在第五字仄声处用一平声字相救,也是本句自救,又叫孤平拗救。(例诗略)

二、韵脚句型为“平平仄”的句子,又叫“仄脚句型”。记住这个句型的对句句脚只能是“仄仄平”,全句是:

五言

出句:仄仄平平仄

对句:平平仄仄平

七言

出句:平平仄仄平平仄

对句:仄仄平平仄仄平

该句型有三种“拗救”形式,都是属于对句相救:

1、大拗必救:

五言第四字拗,对句第三字救

出句:仄仄平平仄——成“仄仄平仄仄”

对句:平平仄仄平——成“平平平仄平”

七言的六字拗,对句第五字救

出句:平平仄仄平平仄——成“平平仄仄平仄仄 ”

对句:仄仄平平仄仄平——成“仄仄平平平仄平”

韵脚句型成“平仄仄”,因为五言第四字拗;七言第六字拗改变了“平平仄”的句型,故为大拗,必救。

例1、白居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基本: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拗句: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拗救句: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联诗的出句“野火烧不尽”的本来平仄应该是“仄仄平平仄”,结果在第四个位置上用了仄声字“不”成了拗句,在一句诗中出现了严重的平仄音失调,(四个仄音,一个平音),因此就必须在对句中适当位置增加一个平声字,已达到平仄音平衡(全联诗中平仄音尽量对等)。这种对句互救一般出现在“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这组句式内(一联内部)。

在该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四字用了仄声(或三四两字都用了仄声),就在对句的第三字改用了平声来补偿。这样就成为“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这叫做四拗三救。(出句四拗,对句三救,因为没有符合“对、粘、替”,就叫“大拗”,大拗必救。)

例2、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基本: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拗句: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拗救句: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出句“不”字拗(实际是“意不”两字都拗了),对句“登”字救。

向晚意不适,  驱车登古原。

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在该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四字用了仄声(或三四两字都用了仄声),就在对句的第三字改用了平声来补偿。这样就成为“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这叫做四拗三救。

2、小拗可救可不救:

五言第三字拗、七言第五字拗,可在对句的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用一平声字救。但属小拗亦可不救。但是谙熟此技法的人,大都会救。

五言第三字拗,对句第三字救

出句:仄仄平平仄——成“仄仄仄平仄”

对句:平平仄仄平——成“平平平仄平”

七言第五字拗,对句第五字救

出句:平平仄仄平平仄——成“平平仄仄仄平仄”

对句:仄仄平平仄仄平——成“仄仄平平平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在该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三字用了仄声,这是小拗。这种小拗,其实就是没有违反“对、粘、替”,可救可不救,这点和本句自救稍有不同。

基本句式:仄仄平平仄

拗句:仄仄仄平仄

值得注意的是,诗人们在实际的创作中,有时候是本句自救和对句互救相结合的。

下面举出几个例子,并加以分析:

例1:《宿五松山下荀媪家》李白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舂,念chōng )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第一句“五”字,第二句“寂”字都是该平而用仄;“无”字平声,既救第二句的第一字“寂”,也救第一句的第三字“五”。(既有句内一拗三救,又有联内出句三拗,对句三救)

基本: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拗句: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双救: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对句三拗三救、本句一拗三救)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第六句是孤平拗救,和第二句同一类型,“月”该平用仄,“明”字平声救,但它只是本句自救,跟第五句无拗救关系。 (一拗三救)

基本句:平平仄仄平

拗句:仄平仄仄平

拗救句:仄平平仄平

三、还有一种特殊的拗句五言“平平仄平仄”和七言“仄仄平平仄平仄”,也是“仄脚句型”,但不是对句相救,是句内自救。可以直接用这种句型写律诗,多用于第七句,不需要再救。

在五言“[平]平平仄仄”这个句型中,可换成“平平仄平仄”。此种句型的第三字与第四字,可以互救,允许平仄互换,即末尾三字“平仄仄”可为“仄平仄”。 但是要注意,一旦用了这种格式,五言句第一字,就不再是可平可仄的了,一定要保留平声,不然要是变为仄声,那就会出现一个新的犯孤平的句子。

(仄平仄平仄)

基本句式:平平平仄仄

拗句:平平仄仄仄

拗救句:平平仄平仄

在五言格律诗中,这叫做“三拗四救”。(三四互换一应平)

这个也就是写诗的时候,为了表达意思的需求,第三字要使用仄声字,这样句子就成了三仄尾了,为了避免这样,就将第四字换位平声字了。

这种格式在唐宋的律诗里是很常见的,几乎和常规的律句一样常见,古人把这种句式作为特殊句式,规定为合律。

例1:王勃:“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基本句式:平平平仄仄

拗句:平平仄仄仄

拗救句:平平仄平仄

无为在岐路

“在”和“岐”平仄交换了位置;变成了“平平仄平仄”。

例2、李白:“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基本句式:[平]平平仄仄

拗句:[平]平仄仄仄

拗救句:平平仄平仄

仍怜故乡水

“故”和“乡”平仄交换了位置;变成了“平平仄平仄”。

例3、刘长卿:“长江一帆远”

基本句式:[平]平平仄仄

拗句:[平]平仄仄仄

拗救句:平平仄平仄

长江一帆远

其中“一”和“帆”平仄交换了位置;变成了“平平仄平仄”。

例4、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这首诗中有两个句子(3、7)是应该用“[平]平平仄仄”的,这里都换上了“平平仄平仄”了。

例5、《观猎》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射”拗用“雕”救回,但第一个字一定要平。

下面我们综合看几个例子:

例1、《天末怀李白》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第一句“凉风起天末”

基本句式:平平平仄仄(三四互换,一应平,特拗)

拗句:平平仄仄仄

拗救句:平平仄平仄

第三句“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几”字仄声拗,第四句“秋”字平声救。

本句为:出句三拗,对句三救,仄脚句型,出句三拗,对句三救,小拗。

例2、孟浩然:

府僚能枉驾,家酝复新开。

落日池上酌,清风松下来。

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

谁道山公醉,犹能骑马回。

第三句“ 落日池上酌,清风松下来。”

基本句: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拗句: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拗救句: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本句为:出句三拗,对句三救,仄脚句型,出句三拗,对句三救,小拗。

例3、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

基本句: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拗句: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拗救句: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成”救“代”,和“往”。

本句为:仄脚句型,出句三拗,对句三救,小拗;同时出句四拗,对句三救,大拗,这里双救)。

继续看几个句子:

例4、“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拗救句: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基本句: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三四互换,一应平,特拗。

例5、“榭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出句三字拗,对句三字救,小拗。

这样的例子很多,时间关系就不再一一列举!

以上是“拗救”的几种形式。在写作格律诗的过程中,我们尽量要按照格律创作;由于表意的需要,非破律不可时,可以运用拗救,但在一首诗中,以出现一次拗救为好,不使用更好。

值得说明的是:在格律诗形成的初期,由于格律还没有定型,古人诗句中会有很多拗句,这是很正常的。我们自己的作业只要符合“对、粘、替”就可以了,不再细分各种拗救,拗来拗去的,不但耽误很多时间,而且对我们学习和创作也不会有任何好处。

本讲提纲:

拗救的三种类型:

一、平脚句内自救(一拗三救)

二、仄脚对句相救(小拗、大拗)

三、特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