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凡人身上衣,帝国兴亡史

|循迹晓讲 ·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作者:方生

|配图/排版/校对:循迹小编

|全文约2800字 阅读需要10分钟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

最近这些日子,棉花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在历史上,棉花对人类的影响特别大,也特别有故事,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棉花有好几个原产地,印度,非洲,美洲,都有土产的棉花。

在中国,从汉朝开始就陆续有棉花引进,但始终没能流行开来,到了唐朝,棉布不能说没有,但非常稀罕。中唐的时候,有人给达官贵人看病,治好了的,报酬就是一匹棉布。

但这玩意儿穷人哪能用的起啊,所以,那会儿的穷人到了冬天就非常难熬,杜甫不是说么,“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富贵人家可以穿裘皮大衣,穷人只能用麻布裹着自己,到冬天真的是惨极了。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图源于网络

等到了元朝,皇帝下令在全国推动棉花种植,中国的棉花才多了起来。与此同时,棉花纺织技术也有了快速进步。

咱们上学的时候学过的黄道婆,原先是松江人,地道的上海徐汇户口,后来因为不堪虐待跑到海南岛,跟着当地的黎族人学会了织棉布的技术,等她回到松江之后,棉布纺织就在松江府扎了根。

|黄道婆 图源于网络

到了明朝,松江府的棉布行销全国,嘉靖皇帝炼丹的时候,穿的就是松江棉袍,这样的棉布不但供给朝廷,老百姓也买得起,松江棉纺织业蓬勃发展,整个上海周边有一半的耕地都种了棉花,每年的棉布产量四千万匹以上。

而且,这个行业养活了大批工人,并且出现了雇佣生产。有后人管这个叫“资本主义萌芽”。这种文人看不上的“下流产业”,供给了明朝后期接近一半的赋税,要没棉花和棉布啊,大明根本撑不到崇祯那会儿。

除了中国,棉花也传到了欧洲。

古希腊学者希罗多德把棉花说成是“长在野生树上的毛”,这个描写深入人心,后来,棉花和棉布慢慢传播到了地中海沿岸一带,欧洲人形象地称棉花为“植物中的羔羊”。

大航海时代之后,借助自己的海外殖民体系,欧洲人获得棉花比获得羊毛容易得多,后来,资本主义和工业革命让欧洲短时期内脱胎换骨,在这个过程中,棉花作为原料被送进新兴的棉纺工厂,在那里被蒸汽动力的纺纱机加工成棉布,再行销到世界各地

|珍妮纺纱机 图源于网络

到了18世纪末,纺纱机在西欧普及开来,一位欧洲妇女的纺纱效率是一名印度妇女的三百倍。欧洲的棉纺织品物美价廉,迅速占领了世界

但不管欧洲的机器如何能干,纺织业总得有棉花,资本主义需要不断地扩大再生产,一开始那点儿棉花根本是不够,于是,欧洲人要想办法扩大棉花种植,特别是英国人。

那会儿的英国殖民地遍布天下,但棉花不是哪里都能种的。这种植物对土壤的肥力消耗巨大,种了棉花,这里的土地几年就甭想种别的,那会儿没化肥,人也得吃饭,棉花种多了人就得饿死。

土地不是这么糟践的,整个英国的殖民体系中,最适合种棉花的,就只有北美的新英格兰,这地方够大,气候也好,随便种什么都没问题。

英国人在刚到达北美殖民地之时,就开始了棉花种植。

不过此后的一百多年,北美的棉花产量不高,棉花种植和加工需要大量的劳动。除草,除虫,浇水,采摘要适时,而且在纺纱之前,得把种子跟棉絮分开,这些活又苦又累,北美殖民地的人手根本不够,一开始,英国人把爱尔兰犯人送过来当工人,但这些犯人也吃不了苦,到后来,英国人从非洲抓奴隶,让这些黑奴在棉花种植园里干活,这才解决了美洲殖民地的劳动力问题。

|伊莱·惠特尼,美国发明家、机械工程师和企业家,1793年设计制造出轧棉机,一人操作机器每天可轧棉五十多磅。 图源于网络

美国独立之后不久,美国惠特尼发明了机械轧棉机,这种机器能快速分开棉花纤维和种子,这极大促进了美国棉花种植业的发展,1791年到1800年,仅仅10年时间,美国向英国出口的棉花增长了九十三倍。

棉花成为了美国的拳头产品,使得这个新生国家迅速捞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美国南方土地广袤肥沃,日照充足,地理环境非常适合种植棉花,但是这里却缺人。此外,棉花种植对土壤肥力消耗惊人,所以土地需要不断扩张,白人原有的地盘是远远不够的。

|西进运动 图源于网络

于是,美国开始了轰轰烈烈的西进运动,把印第安人押送到密西西比河以西地区,至于密西西比河东边空出来的土地,有相当一部分都被用来种棉花了。

而且,这个时候,南方棉花产业蓬勃发展,这里越来越依赖黑奴。与此同时,美国北方废奴主义的倾向也越来越严重,美墨战争之后,美国获得了大片领土。在这片新获得的土地上该不该实行奴隶制,南北双方吵得不可开交。北方的工商业发展很快,但南方的棉花,是当时整个世界都需要的货物。

截至1850年代末时,美国南方的棉花产量已经占到那时候全球产量的75%,牢牢地扼紧了欧洲各大国的咽喉。

在当时,南北双方战争的危险越来越大,南方的一名参议员不无狂妄地表示:“只要北方胆敢开战,不费一枪一弹,我们即可让全世界臣服。因为棉花为王。

▲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获得方生老师主讲的《美国南北战争》音频专辑,更多知识专辑可以微信搜索小程序“循迹讲堂”,或者到各大应用商店搜索“循迹讲堂”APP

然而,1861年美国内战终究还是爆发了。战争打响后不久,北方便切断了欧洲同南方的海上贸易往来,这使得后者的经济来源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当然,欧洲,尤其是英国的经济,也因为封锁而衰落了。

1862年初,英国的原棉进口量锐减至战前的4%,“制棉中心”曼彻斯特的众多工厂被迫关停。

经济不景气,很快便影响到了就业市场;饥饿与贫困,使得大量的英国工人走上街头,政府不得不出动部队用以维护城市治安。在法国的阿尔萨斯,绝望的下岗工人们甚至张贴起了“无面包,即饿死”的大字报;欧洲制棉产业的凋敝景况,由此可见一斑。

即使如此,欧洲各国政府也有自己的小算盘,不肯为了棉花得罪美国北方联邦。本来,美国南方的政客们设想,有了棉花,“南方有难,万国支援”,但此时欧洲就是不支援,南方“邦联”,也只能选择独自面对内战。对于欧洲各国来说,美国南方的原材料指望不上了,必须寻找到新的棉花产地。

|印度棉产区按照生产地及其气候条件分为北部、中部和南部等3个植棉带。三个棉带的面积比例依次为20%,60%和20%,全印棉田总面积约800~900万公顷。图源于网络

英国借此机会在印度推广棉花种植。在过去,印度的事情都是东印度公司在经营,现在,为了棉花,英国政府干脆把东印度公司裁掉,亲自料理印度事务,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甚至在1870年宣布继承印度莫卧儿帝国的末代皇帝的皇位,大英帝国正式建立了。

但光有印度的棉花还不够,大英帝国又盯上了大清朝。

咱们刚才提过,中国上海江南一带早就有棉花种植和纺织棉布的传统,在英国人的技术下,这项传统催生了第一批中国的民族工商业,晚清民国时侯很多的资本家,就是靠着纺织棉纱出口发家致富的。比如民国时代的荣氏家族,最早就是那会儿著名的“棉纺大王”。

当然,在整个历史变革中发生改变的不止是英国和美国。在当时的埃及,他们的最高统治者伊斯梅尔·帕夏敏锐地把握住了机会,提升了埃及优质棉种“长绒棉”的质量与产量,成功地赢得了欧洲市场的认可,出口量一翻再翻。

|埃及棉又称埃及长绒棉,其在世界上久负盛名,被誉为“白金” 图源于网络

直到现在,埃及长绒棉都是世界最顶级的棉花,货真价实的长绒棉产品没个五位数是买不来的。从此之后,棉花种植给埃及带来了相当稳定的财政收入,也让这个国家在近代有了一次又一次的野心,这就是另外的故事了。

随着技术的进步,棉花种植和采摘需要的人力大大减少。不过,即使如此,一些棉花加工必不可少的环节,机器也还是不能完全取代人工。

整个棉花种植的历史,人类有了更好的衣服,在这个过程中,多少国家的兴衰和民族的悲喜,也跟这朵小小的棉花息息相关。

(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