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第16讲
对联的结构
对联除了要做到对仗和谐,平仄合理,节奏有致,词性相近,还要注意对联的结构问题。
一、对联的结构要求
对联的结构,即联句的搭配和排列,也就是上下联的文法结构必须相互照应,相互对称,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如此等等。联句结构之优劣,决定对联的成败,所以,完整地组织联句,有利于突出主题,使对联富有艺术感染力,是撰写对联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请看峨眉山圣积寺联:
半天/开佛阁,
平地/见人家。
出句和对句都是由一个双音节偏正结构和一个三音节动宾结构组成,其意义单位和节奏单位一致,使人读之上口,不失为一副佳作。
杭州龙井园有一副对联:
诗写/梅花月,
茶煮/谷雨春。
再看:
勤劳门第春来早,
和睦人家燕去迟。
“春来早”和“燕去迟”都是“主谓补”结构。
请看贵州甲秀楼联:
水从碧玉环中出,
人在青莲瓣里行。
意义单位为151(水/从碧玉环中/出,人/在青莲瓣里/行)。“水”与“人”是名词相对,“出”与“行”是动词相对。“从碧玉环中”与“在青莲瓣里”则是两个介宾结构相对。上下结构相似。内容决定形式。对联结构相对,形成整齐和谐的形式美,不过,由于内容的需要,有时也可灵活一些。如:
世间有佛宗斯佛,
天下无桥长此桥。
此联意义单位也是223形式,但“宗斯佛”是动宾结构,“长此桥”却是“长于此桥”的省略,是动补结构,在无伤大雅的情况下,结构偶尔不相似也是允许的。此联节奏单位和意义一致。一致是常例,不一致是变例。不管一致不一致,上下联必须相等。这是对联结构的前提。在字数相等的基础上,出句和对句各意义单位的语法结构必须相似,方成佳构。再如杭州云栖寺联:
水/向石边/流出/冷,
风/从花里/过来/香。
其意义单位为“1321。“水”与“风”,“冷”与“香”分别为名词、形容词相对;“向石边”与“从花里”是介宾结构相对;“流出”“过来”都是动词、趋向动词,结构也相似。
作品的组织和构造,作品的各个部分的联系和安排,这就是结构问题。结构特点是显露在外的,所以它是作品的形成因素,但它又是由作品的思想内容决定的,不按照一定的主题要求形成的结构是没有的。另外,结构对于体裁有依从性,所以小说、戏剧、诗歌等作品,都有有别于其它体裁而形成的自身的特点。对联的结构同样如此。 对联的结构问题,极少有人提及,似乎最简单不过,其实不然,下面谈谈有关对联的结构。
1、对称:这是对联结构最基本的要求。
对称,是对联结构最基本的要求。上下两联,要求具有严整的对称美,像飞机的两翼、车的两轮一样。如果上下联光是字数相等而句子结构不一致,那就不能做到严格的对称美。例如陈爱珠女士(大文学家茅盾先生的母亲)挽其夫沈永锡联:
幼诵孔孟之言,长学声光化电忧国忧家,斯人斯疾,奈何长才未展,死难瞑目;
良人亦即良师,十年互勉互励雹碎春江,百身莫赎,从今誓守遗言,管教双雏。
此联感情深挚,也有精美的词语,但从结构形成来说,却远未达到严整对称美的要求。上联首句是动宾结构,下联首句是主谓结构,“幼诵”对“良人”,“孔孟之言”对“亦即良师”等都没有对好。我们的汉语言文字,一个词可以是一个字,也可以是几个字,因此在考虑字数相等时,也要考虑词组相同,只有上下联词组相同,即做到了句子结构相同,然后全联的结构才能具有严整的对称美。
2、关联:这是对联结构的第二个要求。
水上公园寻菡萏,(仄仄平平平仄仄)
村中老媪嗜评书。(平平仄仄仄平平)
词性、平仄都合乎要求,它能否算是一幅对联呢?不能。因为它存在着一个致命的缺陷,上下句的内容毫无瓜葛,没有一点联系。因为一幅对联除了要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和谐以外,上下句还必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有机整体。再如“图书馆里查资料,动物园中看虎狼”。也是互不相干的两句话,根本不能算是一副对联。以上说的是对联结构的一般要求:即上下联要对称、要关联,这是任何一副对联都要达到的。但是对联的内容、句法、体式既各不相同,其结构形式自然也会有多种多样的不同,这是我们要进一步探究的。
二、对联的常式、变式
从形式的角度来说,对联的结构,可以概括地分为常式结构和变式结构两种。
常式:就是经常见到的比较固定的结构,从句子长短的角度来说,像五言、七言,还有四言、六言、八言联,就是作者经常、大量采用的结构形式;五、七言联,就是常见的五言律、七言律句型的对联,四言、六言联,即常见的骈文中四、六句式对联。
变式:就是句子、句法参差多变的对联的结构。长联比之短联,不仅形体增大许多倍,而且声律、格调也随之而起了变化。如各个句子的句脚就得遵循“平顶平,仄顶仄”这条规律。他们的结构,和常见的五律或七律句式的对联的结构显然大不相同。长联的结构是灵活多变的。
我们再来看看清代孙髯做的昆明大观楼联及它的结构特点吧: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州,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蘋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这副驰名中外的名联,它的结构有怎样的特点呢?主要一点是:上联写景,由“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句起,总领下文,然后历写从东西南北各方向所见的壮美和秀丽的胜景。下联抒情,由“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句带出下文,然后分写汉、唐、宋、元各朝的“伟烈丰功”全都烟消云散了。另一点是选用排句铺叙,上联“看”是一个领字,下面四个四字句是结构相似的排句,尾段“莫辜负”三字后又是四个排句。下联相对部分,结构与这相同。再一个特点是:上联是从横的空间着笔,下联是从纵的时间着想。上联是动词“喜”为意脉,下联是以动词“叹”为意脉。全联词藻华美,描叙得富有诗情画意。“神骏”指金马山,“灵仪”指碧鸡山,“蛇蜒”形容蛇山,“缟素”形容白鹤山,“蟹屿螺洲”指滇池中的小岛屿和小沙洲。用蟹和螺来代替“小”字,既形象又有动感。“风鬟雾鬓”,喻指摇曳多姿的垂柳。下联“把酒凌虚”,是说对着天空举起洒杯。“汉习楼船”,汉武帝因洱海昆明池阻他从滇池通往印度的去路,就“大修昆明池,治楼船(高大的战船)”,练习水军以讨伐它。“唐标铁柱”,《新唐书·吐薄列传》上说:“九征(即唐九征)毁桓夷城,建铁柱于滇池(系洱海之误)以勒功”。“宋挥玉斧”,《续资治通鉴·宋纪》:“王全斌既平蜀,欲乘势取云南,以图献;帝(赵匡胤)鉴唐天宝之祸,起于南诏,以玉斧画大渡河以西曰:“此外,非我有也””。玉斧系文房玩物。“元跨革囊”, 《元史·宪宗本纪》:“忽必烈征大理过大渡河,至金沙江,乘革囊(牛羊皮筏子)以渡”。此联的结构使得主题突出鲜明。
变式结构有以下几种:
(1)并列式
所谓并列式结构,即上下两联的意义没有主从之分,它们分别从不同侧面去表达同一主题。请看下列联:
盛世尽雷锋,共秉丹心创大业;
新时多伯乐,同具慧眼识人才。
尊师重教,英才辈出,中华崛起;
简政放权,经济繁荣,民族复兴。
碧螺云雾银峰,钟山川秀气,岂止清心明目;
绿雪雨花玉露,摄天地精英,更能益寿延年。
(2)主从式
上下联意义有主从之分的,就是主从式结构。例如这副航运公司联:
不靠风帆力,
全凭水火功。
上联是宾,下联是主,上联是虚写,是引子,下联是实写,是正文。又如“满院向阳树,一代接班人”,上联是喻体,下联才是本体。上联是处于宾位,下联处于主体。此联也是主从式结构。
(3)分总式
有的对联,语意有分述和总述的叫分总式结构。例如:
新天新地新人新事新气象,
春雨春风春花春月春色美。
前四点乃是分说,末尾“新气象”“春色美”乃是总说,这是先分后总的例联。
下面再看一幅先总后分的例联:
四诗风雅颂,
三才天地人。
“四诗风雅颂”出自宋朝大学士苏轼与辽使的对子。上联“三光日月星”,暗含挑衅。辽使者认为,这是副绝对。因为联语中的数量词,一定要用数量词来对。上联用了个“三”字,下联就不应重复。而“三光”之下只有三个字,那么,无论你用哪个数目来对,下面跟着的字数,不是多于三,就是少于三。谁知,苏东坡略一思索,就对出下联:“四诗风雅颂。”这个对句妙在“四诗”只有“风、雅、颂”三个名称。原来《诗经》中“雅”这一部分,又可分为“大雅”和“小雅”。
“三才天地人”是说《易》为三才之书。《易经系辞》(下)云:“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说卦云:“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三才之语词即由此而来。天地人约三才,才与材通,礼记学记云:“教人不尽其材。”郑注:“材,道也”三才即天道、人道、地道。
(4)首尾总括式
此式先说总大意,次将大意分别述说,末尾总述一笔。
下面就是这种结构的对联:
祖国在繁荣,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百业兴旺开胜景;
人民增福利,喜四海丰收,四时恒足,四海升平乐新春。
上联头一句是总括,以下三句分别说三个方面,述说祖国繁荣的情况。末尾再来一笔,下联也是这种结构撰成的。
(5)对话式
上下联语,像是两个人在对话,这就是对话式结构。
例如这副废旧物品回收店联:
我岂肯得新弃旧,
君何妨以有易无。
“我”是店主自称,“君”则是称来店的顾客,像是对面说话似的。
又如明代著名学者邱壑幼时答一同学的家长联,也是这一类:
孰谓犬能欺得虎,(家长)
安知鱼不化为龙。(邱壑)
(6)问答式
有的对联语意一问一答,是为问答式结构。例如李调元答友联:
洞庭湖,八百里,波滔滔,浪滚滚,大人从何而来;
巫山峡,十二峰,云霭霭,雾腾腾,本院自天而降。
下联针对上联所问作答,语意十分清楚。
(7)环递式
联语用环转相递之法组成,形成环环相扣,便是环递式结构。
例如原《前线》刊物编缉部同志挽吴晗联:
文章满纸,满纸丹心,丹心遭厄,奇冤绝古今;
风雨同舟,同舟聆教,聆教难忘,心花慰英灵。
除结句外,前三句环环相扣。又如:
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这是全联各句环环相扣的例联。
(8)排偶自对式
排偶为原始的对句形式,对仗要求仅为句子等长,以及相对的词语在词性上、句法结构上大体相同。允许句中音步失替及两边平仄失对,又允许同字相对。请看这种结构的例联:
先武穆而神,大汉千古,大宋千古;
后文宣而帝,山东一人,山西一人。
这是佚名题杭州岳庙旁关庙联。
再如民国初曹民甫挽宋教仁联:
不可说,不可说;
如其何,如其何。
后一例全部以同字相对。此式常常用来表示深挚而又激动的感情。
(9)排比自对式。排比自对由排偶向参差化发展而成,可以同字相对,同声相对,但对仗之句数至少为三,句长可相等亦可不相等。例如:
涪王兄弟,蕲王夫妇,鄂王父子,聚河岳精英仅留半壁;
两字君恩,四字母训,五字兵法,洒英雄涕泪莫复中原。
这是佚名题杭州岳鄂王庙楹联。再看一副与此大同小异的、佚名题江阴双忠祠(唐张巡、许远)楹联:
僮可烹,妾可杀,城不可失,矢志保江淮半壁;
生同岁,死同岁,神亦同祀,精忠比日月双辉。
前一例为等长排比句自对,后一例为不等长排比句自对。自对之句数为三,且都有同字相对。
一副对联,究竟采用何种结构形式,这要根据内容的繁简和作者的文学修养随宜而定。
本讲提纲:
对联的结构
本讲作业:
一、基础理论部分:对联的结构要求有哪些?
二、实际运用题:1、分析下面的对联是常式还是变式,如果是变式,又是属于哪种结构。
单号
好社会山好水好风光好,
新时期地新天新气象新。
双号
庭有余闲,竹露松风蕉雨;
家无长物,茶烟琴韵书声。
2、完成以下对句。(记得署名)
单号
1)出句:一壶月色浇诗兴 (村夫)
2)出句:尘风揉碎经年梦 (村夫)
双号
1)出句:牧笛吹开千顷绿 (村夫)
2)出句:心头钤印家山月 (村夫)
关注本刊,即可收藏慈善诗会所有电子版讲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