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第20讲
成联(2)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成联的技法。
所谓技法,原本飘渺,自古哪有只学学诗法而能成为诗家者,陆游诗云:“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意即在此。故言技法,不过表面招式,非内功,终不免花拳绣腿,非但不能吸引读者,反被人所笑,大家须谨记此点。
我们这里所讲的技法,是前人于“夹缝中用衬笔自工”、“出幅轻轻映带”等总结,就是针对作联技法而言的。下面我们就前人给我们的总结,来探讨一下成联的写作技法
1、压顶之法
即开门见山,此法的目的,在于先发制人,让人欲罢不能,就像好莱坞电影,以极宏大的场面、极其炫目的特技开场,来夺人眼球、让你目不转睛。作联时若能以精彩语开篇,亦能起到令人过目难忘之效果,例:
一枝笔挺起江汉间,到最上层放开肚皮,直吞将八百里洞庭,九百里云梦;
千年事幻在沧桑里,是真才子自有眼界,那管他去早了黄鹤,来迟了青莲。
这是陈兆庆题武昌黄鹤楼的一副联。开头便以极矫健之笔势烘云托月般点出黄鹤楼所在的地形与楼的雄伟气势,直如泰山压顶,力道千钧。只此一句,便极容易让人将黄鹤楼与此七字(《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联系起来。无须拐弯抹角而能掷地有声,此乃压顶之法。
外地人到武汉,必看的景点自然少不了黄鹤楼。当人们看到楼上那雄浑端庄的“黄鹤楼”三个硕大的“舒体”镏金大字字匾,一股崇敬之情就会油然而生。而早在清同治8年(1869)黄鹤楼重修时,号为“湖北第一,全国第七”的荆楚著名书法家陈兆庆,最早为黄鹤楼手书了匾额“黄鹤楼”三字,在楼顶高悬。当时观者莫不惊呼:“真乃王右军(羲之)再世!”
上联用“一枝笔”形容黄鹤楼的挺拔雄姿,颇有新意。江汉,武昌是长江和汉水的汇合点,这里泛指湘鄂一带。洞庭,号称八百里,古有“洞庭天下水”之说。云梦,古泽薮名,据史书记载古云梦并不大,后人常把洞庭湖包括在内。去早了黄鹤,唐崔颢《黄鹤楼》诗有“昔人已乘黄鹤去”句。来迟了青莲,青莲为李白自号。传说李白登黄鹤楼原想赋诗,因见崔颢诗,而感来迟搁笔不咏。上联从空间写黄鹤楼,想像奇异,气魄宏大。下联从时间跨度上写登临此楼,游者自己要有真才。这就深化了主題,即登楼本无迟早,关键在自己的气度与才华。将境界和游者胸怀联系起来,见识独特,此联语气势磅礴。
2、递进之法
递进,指表意于原基础上更进一层,这种关联法可以使得气氛更加浓烈,更能突出表达效果,联文中往往会用到诸如“非但”、“况且”,“更”等关联词语。撰写成联时,若能适当运用,则可使欢娱之词益增乐趣,愁苦之词更添悲伤,现举曾国藩挽乳母联为例:
一饭尚铭恩,况保抱提携,只少怀胎十月;
千金难报德,论人情物理,也应泣血三年。
一餐尚且应记得她的恩情,更何况(她)曾经保护过、怀抱过、抚养过我!
这一联先以千金报德之典故生发,当日只不过得漂母一顿饱饭,日后韩信竟以千金相报,感激之情可见一斑,而思及眼前,乳母待自己如同亲身骨肉,岂有不感激涕零之理?显然意思已更进一层,伤感之情亦溢于言表。
3、设问之法
成联撰写过程中,疑问句式运用极多,或开篇设问,以制造悬念,为后面行文造势;或者前面铺陈事实,至末尾发问,以表达愤慨、悲伤、怅惘等情绪……此一撰联技法虽易于操作,然还需所问有所来由,不可空无依傍,否则便教人一头雾水。
现举例,以说明疑问之于成联情感与气氛表达之效果。
孟心史挽徐宝山之联云:
民意之冤大白,而独以一死遗君,不令苍生遽尽;
中国之难果纾,犹可为九原告慰,试看今日何如?
民国时期,进步人士遭暗杀之事不绝,徐宝山即其中之一罹难者。此联下比其前假设“中国之难果纾”,稍觉宽慰,而结末“试看今日何如?”一问,顿觉仁者已逝,而国事依旧艰难,所谓“纾国难”( 纾:缓和,解除。共同解除国家的危难)之日依旧遥不可期,不禁悲从中来,吴恭亨评曰“试看今日何如”这句,读之“肝肠寸断”,其感染力可见一斑矣。
4、抑扬之法
抑扬法,或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此法与兵法以退为进之理类同,譬若两人搏斗,有假意逃脱者,另一人穷追不舍,至于绝境,前人忽一记回马枪,刹那间反败为胜矣。喻以撰写成联,则是一人扮演两个角色,如何安排这一场搏斗,便是要中之要。
题戏台联:
人情到底好排场,耀武扬威,任尔放开眉眼做;
世事原来仍假局,装模作样,惟吾踏实脚跟看。
前面言及人情世事,或耀武扬威或装模作样,皆十分不堪,至末句“惟吾踏实脚跟看”便觉天差地别,原来是在演戏啊,看看一个个都装模作样的,唯有自己,做真实的自己,脚踏实地,顿觉身价倍增,此联即欲扬先抑之法。
5、衬托之法
所谓衬托,即以甲物为陪衬,突出乙物之“较甲物更有过之”,在此,首要需明确所要突出者为何物,而后则可以拉虎皮做大旗,煞有其事地吹嘘一番。李白诗云: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是以潭水来衬托二人的交情,虽不免夸张,但见情重。此技法联中运用亦多,譬如言某地山水,则先以别处形胜开篇,言而总之,以上所列山山水水,终究不如眼前的妙,如此则更有令人神往之效果;或题写某人,则穷搜广罗,将所写之人与极富盛名之人来比较一番,以突出其性格特征,都是惯用之法。
彭玉麟题金陵湖南会馆联云:
栋梁萃杞梓楩楠,带来衡岳春云,荫留吴地;
支派溯沅湘资澧,分得洞庭秋月,照澈秦淮。
楩,古文某种优质树木,即黄楩木。荫,荫蔽,指后人因袭当官。资水亦湘江支流。秦淮河在南京。
上联说会馆的栋梁之才来自衡岳之地,庇护江苏,下联则说江苏的大江大河都是湘江资水的支流,带着洞庭湖的月色映照着秦淮河。衬托法的特点是,用衬托、对比等手法,寻源析流,自抬身价。
前人评曰:以甲事衬出乙事,而自抬高身价是也。
6、铺排之法
铺排法多用于长联,每感胸中情感跳跃,万象包容而不得不欲喷薄而出时,短联体制不能满足发泄欲,此时则不妨天马行空、天南海北地大肆拉扯一番,以求感情表露无遗。运用铺排之法多以气势胜,而铺排内容则多为与题相关的故实(题风景则多言及周遭山水,题人则多言及其人生平事迹等)。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沧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这是窦垿岳阳楼联。
上联:杜少陵五言绝唱:杜少陵即杜甫,五言绝唱是指杜甫的《登岳阳楼》五言律诗。范希文两字关情:范希文即范仲淹,他的《岳阳楼记》最为著名,尤以其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为世人所传诵。两字关情即指其中的“忧”“乐”两字。滕子京百废俱兴:滕子京即滕宗谅,字子京,他主持重修岳阳楼。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道:“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吕纯阳三过必醉:吕纯阳即吕洞宾,名岩。唐代进士。传说他后来入终南山修道成仙,为“八仙”之一。自号纯阳子。据《岳阳风土记》载,吕洞宾好酒,曾三醉岳阳楼。楼上有他留的字。他的《绝句》诗云:“三醉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分别指杜甫、范仲淹、藤子京、吕洞宾四个人。
下联:南极潇湘:这里当指南边直到潇水和湘水。扬子江北通巫峡:扬子江即长江。巫峡为长江三峡之一,在湖北省巴东县西,与四川巫山县接界。巴陵山西来爽气:指巴陵山在岳阳西方。巴陵,岳阳古为巴陵郡。古代传说夏后羿曾斩巴蛇于洞庭湖,积骨成丘陵而得名。爽气即指明朗开豁的自然景象。刘义庆《世说新语·简傲》:“西山朝来,致有爽气。”岳州城东道崖疆:岳州,隋代置岳州。治所在巴陵(今岳阳市),元改为路,明改为府,南朝宋置巴陵郡。岳州城即今之岳阳市。东道岩疆指东西接连高山。岩疆,指山岩之边界。亦有解作“崖州边疆”者,言“崖州指今广东南部一带”,意恐联想过远。潴者:潴一作渚,水停聚之地。唐代韩愈《岳阳楼别窦可直》诗有“潴为七百里,吞纳各殊状”句。峙者:直立、耸立着的。镇者:一方的主山称镇,描绘山势雄镇一方的样子。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改用陶渊明《饮酒》诗中佳句。《饮酒》诗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窦游:字坫,一字子州,号兰泉。云南罗平淑基村人,清道光间官于湖南。该联一说窦垿撰,何绍基书;一说何绍基撰。据雁寒《岳阳楼长联及作者窦垿》一文,该联作者当可肯定是窦垿。
岳阳楼:是江南三大著名楼阁之一。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美誉。它原为三国东吴鲁肃练水军的阅兵台。唐开元四年(716),中书令张说谪守岳州,在此建楼。宋庆历五年(1045),滕子京谪守巴陵郡的次年,重修岳阳楼,主楼两侧还建有三醉亭、仙梅亭、怀甫亭。请范仲淹写了《岳阳楼记》一文,盛传海内,岳阳楼因此声誉倍增。
这副对联的显著特点一是:用问答手法指点江山,写出了洞庭湖的山川形势、地理环境;二是:用典多,作者借助名人典故、名人诗文名句、传说逸事,描情绘景,抚今迫昔,抒发作者的情怀淋漓尽致,内涵十分丰富;三是:排比法的运用颇富表现力,上下联用了两组排比句,从各个角度有层次地反映岳阳楼的传说佳话和四周形势景象,揭示了岳阳楼著名和雄伟奇特的原由。
上联一开始就赞叹岳阳楼的奇伟,接着便历数典型史迹予以论述:首先点出的是杜甫的五言绝唱——为世人称道的《登岳阳楼》诗,让人们从中去领略洞庭湖的浩瀚宏阔;其次点出使岳阳楼声誉倍添的范仲淹的佳辞妙句;再次提及岳阳楼的修建及范仲淹文中对滕子京政绩的评价;最后以吕洞宾的神话和陈子昂的诗句作结,从而把岳阳楼的奇伟美妙提到最高度。
下联继续写岳阳楼之奇之美,不过不是借诗文典故,而主要是依据方位实写。登楼远眺,南可望潇湘,北可及巫峡,西可至巴陵山,东可穷山岩的边界。那宏阔的湖水,那滚滚奔腾的河流,那耸立的群峰,那雄镇一方的主峰均映入眼帘。作者写至此,切景着墨:发出了此中胜景真意,谁领会得来的设问。真是言虽尽而意无穷。
7、白描之法
白描,即不加修饰,以简单明了之文字勾勒出所写之物的性态。前面已经讲过,略。
8、典实之法
在成联撰写过程中,为了在相对有限的空间中表达更为深广的内涵,往往需要运用搬用典故拓展意义范围。典故运用有正反二法,正用则沿用原故实之意义,反用则是翻空出奇,反其意而用之,其实殊途同归,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一致的。前面已经讲过,略。
9、比拟之法
比喻与拟人之技法为一切文学作品所常用,因其最能彰显文学之“形象性”。比喻这一辞格借助相对具体、浅显、明白之形象来说明相对模糊与深奥的另一形象或概念,往往运用恰当时能收到较为显著之感染效果,令人印象深刻。前面已经讲过,略。
10、转折之法
此法运用时,往往先陈述事实,而后突然笔锋一转,说明之前所述,到底不能持久(或并不真实),令人顿生感慨。此法挽联中运用较多。前面已经讲过,略。
11、揶揄之法
揶揄是书面语嘲笑的意思,带有耍笑、嘲弄、戏弄之意; 是对人的一种戏弄,嘲笑时用语。
对联之法极为灵活,可以为诗之庄重,可以为词之婉媚,亦可以为曲之谐趣。对联创作中,有一类嬉笑怒骂之文字风格,看似无理,然则或切入巧妙,或别有深意,均可一读。如题岳阳楼一联云:
吕道人太无聊,八百里洞庭,飞过去,飞过来,一个神仙谁在眼;
范秀才亦多事,数十年光景,甚么先,甚么后,万家忧乐独关心。
联中“吕道人”即吕洞宾,八仙之一。“范秀才”即写《岳阳楼记》的范仲淹。这两个人,一个是神仙,一个是名人。上联直呼吕洞宾为“吕道人”,说他“太无聊”,说“一个神仙谁在眼”?简直是目空一切,连神仙也不放在眼里。下联又鄙视、讥笑范秀才“多事”,说人生只数十年光景,却要什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么看,联作者又似乎是个狂徒。但是,联末一个“独”字,却使整个联意峰回路转。正是联作者对世人麻木的棒喝和对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的敬仰。此联正话反说,运笔奇诡。此法虽游戏笔墨,然而表意未尝不深刻。
12、劝诫之法
成联撰制有以第一人称自描身份,而后苦口婆心作劝诫语之法,此时“我”自占道德高地,便是化身佛祖儒宗,亦未尝不可。题教官署一联:
此署非州县公门,何妨私谒;
所由是圣贤直路,不许横行。
署,办理公务的机关。谒,一般常用的意思是拜见;私谒,因私事而干谒请托,私下里拜见。最后四字斩钉截铁,告诫之意溢于言表。
本讲提纲:
成联的技法
这是对联讲义的最后一讲,大家可以以此为起点,开始正式的古诗文学习和创作!预祝大家学习进步、生活愉快!
本讲提纲:
成联的技法
本讲作业:
一、基础理论部分:成联的技法有几种?
二、实际运用题:
1、以“新生活”为题创作一幅成联,并说出自己用的是哪种技法。
2、完成下列对句,对句署名。
单号
1)出句:一杯往事千般味 (村夫)
2)出句:瀑卷一屏山水墨 (村夫)
双号
1)出句:风筝飞起孩提梦 (村夫)
2)出句:秋愁沥沥敲长夜 (村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