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古说古珠第二十一篇-北方夏家店下层文化大甸子的珠子
夏家店下层文化位于中原文明的东北面,分布在江西、内蒙古东部和河北部,大部分叠压在红山文化的上面,绝对编年在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500年,大致与成都平原的三星堆文化和黄河上游的齐家文化平行。夏家店人已经掌握了青铜铸造技术,他们的青铜礼器造型浑厚凝重,而陶器图案则显示出极高的审美和装饰水平。他们居住在依山而建的石头或土坯建筑的堡全里,是从事耕营的农业民族。
要特别提到夏家店下层文化的珠子,是因为在它的正式发掘报告《大甸子一一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与墓地发掘报告》中记录了几种半宝石珠子,而这些珠子在同期和以后的年代里曾广泛流传于中原和周边地域。其中一种“算盘子”(考古报告称)形制的红色玛瑙珠,我们在殷商和三星堆的章节里都提到过,我们怀疑这种珠子的制作最早就是从夏家店开始的(图088)。虽然早在夏家店之前的500年甚至更早的年代,西亚两河流域的鸟尔王墓和中亚印度河谷的哈拉帕文化遗址就出土了类似的红色玛瑙珠(见本书第十五章),但是在东北亚的青铜时代和文明初始期,最先制作这种“算盘子”红色玛瑙珠的很可能是夏家店人(图089)。我们的理由除了现今可用的考古资料,还有这里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该地域周边的半宝石资源。这里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的“草原丝绸之路”的最东端,并处于南面中原文明与北方草原地带的交会点(图090)。我们并不清楚夏家店人最初制作这种红色玛瑙珠的情形,这种珠子早在夏家店之前,西亚和印度河谷已经流行了数个世纪,但夏家店下层文化最先出土了中原文明范畴的红色玛瑙珠是事实。
图088夏家店下层的红色玛瑙珠。赤峰市敖汉旗大句子村出土。
图089红色“算盘子”玛珠出现的地域和时间示意图。从现有的考古资料看,这种珠子最早出现在公元前2600年的印度河谷的哈拉帕和两河流域的乌尔王墓。而中原最早的记录是北方夏家店和黄河流域的殷墟。我们注意到,这种珠子越往中原以南,年代越晚,与所谓“大石文化”沿“边地半月形文化传播带”的分布一致。
图090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的地理位置。这一地城处在东北亚的东端,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的“草原丝绸之路”的东端,南面是中原文明,北方是欧亚草原地带。这一地域始终与北方草原联系紧密,并与中原地带交流频繁。夏家店文化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来自黄河流域和北方安德罗诺沃文化的影响和发生双向的交流。
大甸子是夏家店下层文化比较典型的聚落遗址,出土了青铜器、陶器、骨器和大量珠饰。珠子的基本形制和材质有:绿松石珠(图091),呈扁体四边形和短管等形制;白石珠,一种白色大理石岩质(考古报告称),形状有管、算盘珠和圆片;红玛瑙珠,有算盘珠形制和短管;玉珠,皆圆管形,有长管和短管;另外还有用骨头制作各种坠饰,分析报告显示为人头骨。其中红玛瑙珠和绿松石珠都曾出现在中原及周边的广大地域。
图091夏家店下层文化的绿松石珠串。内蒙古赤峰市大向子夏家店下层遺址出土。这种绿松石珠可能是在夏家店下层制作的,作为贸易品曾广泛流传于中原及周边地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类似的绿松石珠在河南安阳殷墟也有出土,新中国成立前由“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发据著录。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也有出土记录,现藏四川大学博物馆。
红玛瑙珠的形制一般是珠子的直径大于高度,呈扁圆状,在大甸子考古报告中被称为“算盘子”。股墟有过这种珠子的出土记录;在后来的夏家店上层文化保持了基本形制,但是打孔的钻具和表面抛光工艺明显改进;之后在中原的西周贵族组佩中作为重要的连接件反复出现:;在春秋时期西北的山我戎贵族基中同样可以看到:在战国时期的西南众多或牧或耕的边地民族的石棺葬中也能看到;甚至在鸭绿江右岸云峰水库淹没区的高句丽积石墓葬群中也有出土记录,年代不晚于西汉。这种“算盘子”形制的红色玛瑙珠流行的时间跨度超过千年。
大概是由于硬度不算很高的关系,夏家店的绿松石珠子一般能够顺着最长边打孔。绿松石的硬度一般在摩氏5度左右,而硬度达到7度的红玛瑙珠则是选择最短距离打孔,材料的硬度是造成绿松石珠与红玛瑙珠子在形制上区别的重要原因。随着加工工具和手段的完善,夏家店的珠子越来越精致,形制也有了细节上的差异,但是基本形制一直没有大的改变。如果按照考古类型学的办法,如陶器那样,我们甚至可以将这些珠子分成某一型的某几式。这种最初由于技术因素造成的形制上的差别很可能最后形成了审美习惯,使得夏家店的红玛瑙珠始终保持比较单一的形制,即使钻具改进,仍旧保持了最初在最短边打孔的形制(管子例外),并且从没有将红玛瑙制作成与绿松石珠样的薄薄的方形,在后来的中原及周边地区一直都是这样。西亚和印度河谷的情况则不同,由于很早就开始使用铁器,他们能够在玛瑙珠的任何方向打孔而不必在最短边,他们其他材质的珠子所拥有的形制,红色玛瑙珠也都有。
夏家店下层与中亚重要的青铜文化安德罗诺沃文化( Andronovo Culture)有相当多的联系,至少是在器物形制上的联系。在安德罗诺沃文化出土的喇叭口形黄金耳环,在夏家店下层文化也有出土。一些器物形制和美术形式在欧亚草原上得以迅速传播,这种喇叭口形制的金饰除了耳环还有臂环(图092),北京平谷刘家河商早期遗址出土过一对完整的臂环。从地理位置看,夏家店文化处于欧亚草原地带的最东端,安德罗诺沃文化处于这一草原地带的最西面,也许我们很难想象古代人类如何得以频繁穿越这一广阔的草原地带,但事实是,一系列相似或相同的美术形式在漫长的草原之路上被发现。这种扁喇叭口的金耳环以及其他相同形制的器物可能很早就经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的“北方草原丝路”传人,也许是那些游走在欧亚大草原上的牧羊人使得这些美术形式和创造美术形式的技艺迅速传播。他们是最早驯化马的民族,这一发明使得本来就没有天然屏障的欧亚草原成为连接东西两端的走廊,因此也不难解释相似和相同的西亚王墓和印度河谷的珠子形制何以出现在草原东端。
图092北京刘家河早商遗址出土的金臂环,扁喇叭ロ形制与安德罗诺沃文化的黄金臂环及手镯相同。责重全属的使用在早期的中原并不十分重要,黄金制品多是西亚和北方传统。这些黄金饰品的发现,是早期北方草原曾作为东西方交流通道的佐证。首都博物馆藏。
迄今为止,已经发现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共有489处遗址,规模之大几乎是红山文化的5倍。但是这一文化在公元前1500年突然衰落,这也意味着农耕文明从这一地域永久消失。叠压在它上面的是夏家店上层文化,是不同于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另一群人,一般同意是“东胡”这一族群。他们显然没有了下层文化那种农耕文化的繁荣,遗址规模明显萎缩,出土器物偏向草原类型。青铜器以武器、工具、车马具和各种牌饰居多,礼器几乎不重要,另外,他们也是制作珠子的能手。这一变化与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兴起的时间一致,处于经济不能自足状态的游牧民族所需要的正是以上这类手工制品,同时更需要作为他们与南方农耕地区交换中介的定居点的存在。我们还不完全清楚夏家店下层文化突然衰落的原因,但是夏家店上层文化很可能正是为了满足草原文化的兴起这一要求而繁荣起来的。他们的活动并不仅仅限于针对北方的游牧民族,也与中原周边所谓“文明边缘”那些半牧半耕的边地民族交流频繁,在多个方面向这些人提供自己的手工制品,包括武器和装饰品。
以上文本由【牧古说宝珠】整理(如有侵权 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