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今书坛的三个现象之批评

孟云飞—书剑慰平生2021-03-26 10:37:53

杨昀霖/文

谈话中间自己也觉得自己是老生常谈,但我不是卖小说故事会的,在本艺术范畴中做专业探讨,总是应该像狮子扑鹿一般咬住一个关键要害部位,然后把它生生拉出来!

而且要记住这个地方,每次都要啃咬到这个痛处!一个艺术时代,它的寿命即便只有三、五十年,相对于生活在其中的人们而言也是比较漫长的。一种艺术现象的产生到成熟再到衰退,它的周期肯定不会少于百年,甚至更久,若在古代,也许它可以延续整个朝代。书坛自古就有风潮起伏之事,有史记载的秦李斯、赵高就是将六国书风按照秦篆的主导演化方向做进一步删改规范而一统天下文字。这就是说在那之前各个诸侯地区都有善书者留名,只是不为记载罢了。李斯、赵高都是有名的善书者,李、赵通过简化和规范先秦古篆将复杂多样的地域时局性书体推向一个鼎盛的尊一的局面。接下来便是蔡邕,传蔡邕有笔法藏于锦囊随身携带而密不受人,钟繇多次求笔法而不得,自捶胸三日吐血而亡,魏武帝以五灵丹夺回其性命,待蔡邕死后钟掘其墓而得笔法,后名满天下!

这当然只是个传说,但笔法一事古人最为重视。我们看到的所有的书法文论,无一例外都在大谈笔法之奥妙!若以今人书法中取型之法为笔法,则贻笑大方了,也打了古人脸,若如此简单何须掘墓而盗之呢?!

我之所以在前面先提笔法也是此用意,笔法不是直接关造型的方法,而是直接指导你怎么使用毛笔的方法,使得毛笔和人不相隔阂而能人笔一体,心手双畅。这句话先搁在这不继续,我们先谈当代书坛的三种现象。今日之书坛大体分为三个阶层抑或说是群体现象。

第一个规模特大对民众影响巨大的是书法协会群体。书法协会偶尔也包揽了一些学院派的分子,但不是绝大多数,因为书法协会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极大,故而可能为很多学术书家们所忌。此处不展开讨论其社会作用,只将其书法风气归类为具有专业职能的书法家类别。

第二类就是全国各大艺术高校里面书法为专业的“学术型”书家。

第三类是广大的各个阶层的书法爱好者、追随者。

当然这还可以进一步细分,但总体而言这三类可以代表整个书坛的大规模群体了。在建国初期书法家协会的主要骨干也就是几所高校的教授书家,他们基本上能够稳定整个书坛的风气和脉动方向,因为他们的极具影响力,也因为当时书坛民众的底子较浅,这种种因素造就了当时的尊老携幼,井然有序的书坛气象。我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我的几位老师也都是第一批国协的会员,甚至有些做过主席。回忆当时的书坛,那就是无条件崇拜这些须发皎然的老者,就看着他们颤颤巍巍地写字也会油然而生敬意!那个时代是七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的情形。在八十年代中期,中国美院开始特设书法专业,这时候学院派书法悄然而发生。当时的几位硕士、博士也都成为当今书坛的泰斗。但据实而言,书法的笔法核心并没有在他们的门下得到清晰传承。反而由崇尚用笔的千年遗风易变为崇尚造形的古人所耻,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巨大的遗憾!

第三个群体发生演变是在艺术市场繁荣和艺术专业火热的九十年代末开始的,原本社会上的书法爱好者就是前两个群体的生力军。他们在源源不断地进行着充实和抬高前面两个群体的活动。论社会的普遍影响力那首推书协,但论在广大书法爱好者心中的崇高性那就离不开学院派。但斗转星移,时光流逝,在今天的书坛上这种力挺和崇尚都在渐渐地消退殆尽了。这有很多原因,但主要的原因是书坛的领袖除了地位和名誉的高大之外没有用本身的书法的力量去震慑书坛,书坛没有可以一呼万应的领袖性人物。有人说今天的书坛是多元性的,再不会出现像以往那样单一的领袖人物。这句话初看是合理的,但是从根本分析而言却是谬误的。书法的比拟不能如其他艺术那么明晰,判断起来有些费事。当我们找不到中心点的时候,我们只能用各种形式方面的特长来显现它的特点。比如某家善篆书,某家善楷书,某家斯文,某家气派,某家善大字,某家善蝇头,而其实这些都没有涉及到根本。就古人所崇尚的用笔而言,它不涉及任何一个书体,也包含了任何一种书写形式。它是一种方法论,它有普遍适用性。也就是说,书法中有它,就是位列大宗师行列,书法中没它,那即便六体均熟也是工人之字,这是根本。

第一种由书协影响产生的现象似乎成了普通书法爱好者改换门庭的证件,我们看到许多喜欢书法的人们获奖入会之前还很是谦逊,也爱学习,实实在在的,突然一天摇身一变成为中书协会员,就没以前那么自然可爱了。当然这个群体一直是游移在专业和非专业之间,但由于自己对书法外在形式的掌握,再加上以现在的临摹条件想做到形式的精准性是很容易达到的。所以以前那种崇拜名家的心态逐渐减少了。这在书坛的基础之处是一种很大的进步。

第二个群体现象则是高校学院派的现状,前面已经提到了,是今天的学院派将书坛的学习方向引导至形式至上的无限接近和体无巨细地临摹。以至由于现在的摹写条件和书写材料的充沛和优良,导致以往所谓书写的专业和非专业的距离几乎看不出来了。在这里值得特别提出来的有些很会临摹的名家在另辟蹊径创造出“丑书”“乱书”,观其书写的影像,无非是在形式范畴的书写临摹中无法通达自身的力与势的贯穿,说白了就是形式上的临摹走到了极致。当真性需要发挥的时候这些套路仅仅是个描画的动作,无法通于性灵,所以生生把这些大书家憋出了毛病,以至于憋到狼嚎鬼哭,手舞足蹈,丑态百出的地步,究其缘由就是笔不通达而导致的身心疾病。以往善书者多可得长寿,今天则多短命,就是这个书写方式所致!所以书坛之风不变革,大有夺命离魂之患。此处不是杞人忧天,是真的!你看描摹是死工夫,它花的是力气和精神,它的心目是向外求的,人们学习只是耗神耗力,与心源本体毫无关联!到一定时日,肌体气血淤积一处而不通顺,只会描摹而不能发挥心性,日久心思之势淤积,积时成病,最终发于癫狂,动辄如猿如狗如狼如虎,再后则心神俱败死于心病身劳之积苦。我们身边看到英年早逝的博士教授还少吗!难道不值得反思!?

这三种现象互相渗透,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当然也有其他外在的因素给它做助力,比如一个书写习惯相似的群体,如果他们占据了一个有利的平台,他们就会自发地维护自己所有的形式和观念。为了利益失去理性,即便心里明白自身缺憾也不能坦白承认。

书协的毛病也有些类似,但书协本身和社会各界联系紧密,它本来就不是以高深的书学精神为立身导向的,这可以理解为他们更加多的是接引民众中的书学爱好者,太高深不便于民众的普遍接受!而学院书法则不可以原谅!本身学院派书家就是以学术书法的面貌出现的,特别是近十几年,人们认识到只会写字没文化,这个书法还是得不到完善。但是书法本身的技法性是不容忽视的,在这个艺术形式里面“技近乎道”才是第一重要的。我每每觉得我们的学院派书家提倡的文化有些像走穴,书家就是书家,你和长跑队员比写字没意思,同样你的文化就像长跑队员写书法一样。重视字外功是古代书家特别提倡的,但这不是一天两天能补回来的。有人感慨,百年之前的书家就是文人,但今天的书家做不太到了。这是事实,不过这和专业分得太细也有关系。总之求本逐末是危险的,也容易走错路。

书坛在民众中的影响力是巨大的!这源于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对文字艺术的迷恋。我在很多文章里都提到过,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就文字而言,世界上唯一的文字艺术就是中国的书法。它具备了一切独立艺术的成立元素,它是本民族文化中最特别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文字在实用书写中的作用遭到彻底挑战,我们在生活、工作中已经很少用笔写,电脑键盘逐渐代替了笔,书法的艺术性逐步成为它书写实践的唯一载体。这和二十年前的展望和推论不一样,因为事实已经是这样了。这种特别的艺术形式,我们必须要把它全方位地继承下去,特别是它的核心“笔法”!不要认为美好的形式可以代替笔法,也不要认为学一点西方的现代艺术形式就可以代替笔法。这些都是短暂的热闹而已,热闹过去以后,它还有什么可看的呢!一门经典的艺术,它必须有成熟的技艺形式,还要有高深的道理追求,这就是“笔法”!形式造就了今天书坛的表面繁荣,但同时也断送了书法核心的内涵!我向来不反对形式,但形式是行为的印记,行为是活的,是艺术的灵魂,是因为有此灵魂,才有行为,再留下形式!我们千万不要本末倒置,因果反用!

(转编自《书法赏评》2020年第3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