亏损10年,迷茫的京东能靠下沉市场再续神话吗?
图源网络
伯虎点睛:一家懂战略的公司不会丢了西瓜捡芝麻,23岁的京东也迷茫。
知乎上,有一个提问:「现在的京东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底下回答是,“本来京东可以成为中国亚马逊,现在看来没戏了。”
在伯虎财经看来,京东太想证明自己了。回顾过去几年,频频布局零售、金融、直播、社交、智能硬件等领域,该追的不该追的风口京东都没放过。大量的试错,换来的是惨重的代价。
“你对京东满意吗?我想我对京东的现状是不满意的。”
2019年3月,一位陪京东走过十余年的高管临时召集了一场紧急会议。他上来就质问,“你们反思一下,是不是大量人在混日子?是不是感觉京东没有互联网企业的样子?”
半小时时间,该高管几乎全程都在反思京东过去几年的过失。
2019年1月,京东股价跌至历史性低位20美元,相比2018年的历史高点跌去6成,市值蒸发超400亿美元。2018年内外问题的集中爆发将京东推上了风口浪尖。
股价大跌、高管离职、现金流堪忧、用户大量流失……过去的几年,京东迎来了“至暗时刻”。
01
激进
“不断追风口,创新换来的代价是一事无成”
2014年5月,京东在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看似是个好的开始,却让京东一度迷失了自我。
众所周知,京东是一家靠物流起家的电商公司。提到京东,很多人会说“他们的物流体系做得非常好”、“他们的产品有保证”、“供应链做得不错”。
除了这些,多数人很难再想到别的。为了摆脱原有标签,这些年京东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让自己变得不像京东。
2015年,京东主营业务进入高速增长期,京东对于创新业务的探索热情也变得高涨。
2016年,众人追逐的AI、无人车、智能硬件、物联网、AR/VR风口,京东基本都踩了个遍。据不完全统计,京东上马的创新业务不下几十个。
2017年,刘强东在京东开年大会上演讲,称未来京东只有这三样东西,“技术!技术!技术!”
图源:网络
但事实是,京东一边大喊搞技术,一边不断探索新项目,甚至有些顾此失彼。为了探索新项目,京东组建了不少业务线,并高价招揽一大批业界技术大牛进行产品、技术的研发。
国金证券数据显示,2018 年京东创新业务(主要包括跨境电商、前沿技术、O2O、智能硬件等)运营亏损超过 51 亿元,而同期京东商城运营利润只有 70 亿元。
而据一位京东高层透露,为了发展技术,2018年京东光采购服务器就花了80亿,这几乎吃掉了四个盈利品类全部的利润。
大举烧钱上创新项目没有让京东的业绩变好,反而拖累了京东的利润表现。2018年,京东业绩下滑,2019年上半年京东人事大调整,花大价格招揽来的技术大牛最后不得不请走。
一边是创新业务上的持续亏损,一边是主营业务被冲击。大本营被后来者拼多多分食,电商业务节节败退。而借助商城发力的京东金融持续亏损,现金流恶化,2015年股价大跌。
与无所作为相反,这些年京东过于努力。不断的追新风口,却忽略了真正该追的风口。
“这几年真正的机会还是微信流量红利、个性化推荐,但可惜京东都没抓住”,一位接近京东的投资人表示,“做砸的基本都在追风口。技术周期曲线未到,你不可能指望用1-2年的投入期就做个大生意。”
据伯虎财经了解,步入资本市场的京东在上市一年之后的市值近乎翻倍,达到400多亿美金。“财大气粗”的京东开始在投资领域频频落子。
围绕电子商务,京东一路高歌猛进。收购腾讯B2C平台QQ网购、C2C平台拍拍网的100%权益、物流人员和资产,以及B2C平台易迅网接近10%的股权和未来对易迅优先收购的权益,这些业务都成为京东的流量入口。
基本每个领域,京东都涉猎了,这种查漏补缺的打法导致的结果是,部分项目处于亏损状态,也没有实现战略补充。2015、2016年财报显示,大幅的投资亏损是京东亏损的主要原因。
2020年5月份,刘强东在一封 “家书”中反思了京东在鼎盛时期的投资,“业务上,一度欲望代替了逻辑。我们被太多机会所吸引,什么都想做,但能力却未必支撑,甚至有时候商业逻辑还没有想清楚就迫不及待地跳了进去……我们投资了很多项目,最终发现自己并不具备'点石成金’的能力。”
2015-2018年,是京东最为疯狂的时候,大量的试错砸钱,最后换来的是高管的相继离职。
2019年春节,京东迎来一波高管离职潮。京东CTO张晨、CHO隆雨等高管先后离职,某京东高管在内部会上坦言,在京东的13年,从未见过如此大规模的人员变动。
21岁的京东陷入了迷茫。
02
掉队
“背靠腾讯却没有抓住红利,做直播赶了个晚集”
一方面“财大气粗”疯狂布局,一方面错失红利。
2019年之前,京东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直到2019年9月京东成立京喜事业部,第四季度扭亏为盈。全年净利润118.9万元,10年来才实现了首次盈利。
其中,最大原因就是布局了下沉市场。但其实,京东本可以提前三年止损。
2016年,京东通过加盟方式在全国各村镇开设10000家“京东家电专卖店”,覆盖20万行政村落。
当时的京东势头正猛,并没有意识到后来者“拼多多”的凶猛。刘强东认为京东与拼多多的主流用户、主流产品几乎很少重合。直到2019年,拼多多市值超过京东,刘强东才开始紧张起来,决定成立京喜事业部。
一位京喜员工说道,“此前 ,京东用户跟拼多多一直重合度很低,但2019年这个比例超过了40%,相当于我们原有的地盘也被占了,内部紧张的情绪突然被放大了。”
为什么京东被拼多多迎头赶上?伯虎财经认为,这里面最主要在于京东在微信流量上的错失。
作为一家背靠腾讯的公司,京东却不是对微信流量玩法洞察最深的公司。在拼多多之前,腾讯一直“最爱”的是京东。
图源:网络
从2014年腾讯入股京东开始,京东就获得了微信排他性的一级电商入口,为期5年。2019年2月的京东财报电话会中,CFO黄宣德说微信仍然是京东非常重要的获客渠道,超过四分之一的新用户来自微信。
但在近5年的时间里,京东仅仅只是把微信入口当成一个入口,很长一段时间这个入口在微信APP里的页面,就是一个网页版的京东商城。直到2019年Q2财报电话会,刘强东才对这个入口真正重视起来。
2019年9月,京东成立京喜事业部。一方面要打下沉市场的人群,找到区别于主站的低价货品供应链;其次,是用双品牌去面对不同层次的用户。
10月底,京东把微信购物的一级入口也切换成了京喜。
但对比拼多多的迅猛进攻,京东还是晚了一步,大本营被围剿下沉市场绝大市场份额也被拼多多蚕食。
在短视频直播布局上,京东反应依旧缓慢。
2020年,电商直播早已进入中场战事。而沉寂已久的京东,却在这个时候高调宣布将在电商直播上大投入。其实早在2016年,京东直播就诞生了,但相较于淘宝直播,京东直播似乎毫无存在感。
从目前的直播生态来看,京东的直播业务处于一个尴尬的境遇,对手阿里在带货直播业务上发展得风生水起,诞生了李佳琦、薇娅两大贯穿全网的顶级带货主播;而依靠短视频起家的抖音、快手,也从短视频扩展到直播带货赛道,凭借头部主播带货量频繁登上微博热搜。
前有老对手淘宝,后有快手、抖音。京东选择这个时候再入局已经晚了。
作为一家发展较早的直播平台,后期却由于前瞻性眼光不足,导致其直播业务发展十分缓慢,京东可以说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为了追赶巨头,京东加码在直播业务上的投入,从主播、供应链到直播内容,布局深入到了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 但慢好几拍的京东想要夺食直播市场,面临的困局恐怕不少。
激进、掉队,这几年的京东忙于追赶,明明拿着一副好牌却打得稀烂。伯虎财经认为,归咎于京东的“膨胀”。
03
内乱
“刘强东专制化管理,京东内外交困”
另一层面,京东业绩下滑与刘强东有着很大关系。
在刘强东的自传《刘强东自述:我的经营模式》中,他就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如果有一天京东失败了,那么不是市场的原因,不是京东对手的原因,也不是投资人的原因,一定是我们的团队出了问题。而在团队这100%的责任中,一定有99%是我造成的。所以,如果我们的企业出了问题,如果我们的团队出了问题,那一定是我出了问题,是我这个首席执行官能力不行:要么是战略、方向错了,我没有把企业带到一条正确的道路上;要么是我的管理能力有问题,我没有办法让我的员工更好地推动京东的发展。”
直到今日,我们很少能看见京东有自己的元老级高管,刘强东自始自终都相信自己的能力,在这块竞争激烈的电商市场上选择单打独斗。
雷锋网在早前的一篇报道中这样写道,“刘强东不太信任高管,京东成立十年,草根起来的VP只有一个,绝大部分都是空降,轮岗频繁,入职离职频繁。所以高管没有环境和机遇去播种和培育自己的野心,这是导致京东高管离职频繁的原因。”
图源:网络
在刘强东的重压下,京东经历了两轮大离职潮,第一轮是2016年上半年,有近10位高管离职。第二轮是2019年,不少业务线被砍断大量高管离职、战略投资部门也经历了大换血。
从接连不断的高管离职来看,这种反思暂时还没有给这家企业带来实质性的变化。
而与刘强东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马化腾,马化腾在创业之初,就深切的知道这种模式未来会给企业带来的种种弊端,这使得后来的腾讯五将,虽然主要资金都由马化腾所出,他却自愿把所占的股份降到一半以下,47.5%。“要他们的总和比我多一点点,不要形成一种垄断、独裁的局面。”
在这样一家刘强东个人掌握绝对控制权的公司里,很多时候所谓价值观往往就是刘强东的个人理念,而一旦CEO本人出现问题,企业往往会走向深渊。
从这个角度来看,京东内部高管文化出现失控,责任完全在于刘强东,这毫不为过。由于本人的控制欲才导致了京东内部出现种种问题。
由于“明州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2019年10月起刘强东有序卸任了京东集团的法人代表、CEO、董事长等职务,由徐雷接棒CEO。
徐雷上任后,对京东进行了一番改革。从砍掉创新业务到拓展第三方业务,京东在内外交困之际打了一场翻身仗。
04
追赶
“穷追下沉市场,京东还能逆袭吗?”
回顾这些年,缺乏战略规划的京东亦步亦趋,其实很多业务并不适合它做。急于求成的京东,也意识到自己太过浮躁。
2018年开始,京东把精力都专注在主打下沉市场上。当然,京东并不是最先布局下沉市场的玩家,拼多多和淘宝在前,但面对如今流量将近饱和的状态,京东必须深挖下沉市场。
2018年1月,京东开设了首家线下生鲜超市——7FRESH。
作为京东零售生态开放赋能的首个“样板”,7FRESH和京东物流一样,是独立于京东商城体系的子公司。之所以命名为7FRESH,意为“一周7天,每天新鲜”,以门店为中心周围3公里范围内半小时送达,实现线上线下融合。
对于天然容错率低的京东来说,这样的战略调整确有必要,与盒马鲜生的财大气粗相比,追求盈利模型的跑通对7FRESH来说,显然是更切实际的想法。
图源:网络
2018年4月,京东开始大搞拼购业务。一款“利用微信用户资源”打造的社交电商产品“购物圈”诞生,与此同时,腾讯、阿里也在布局自己的社交电商。
2018年7月,京东入局社区团购,小程序“京东邻里团”上线,一个月后改名为“蛐蛐购”。
如果说2018年,京东是小试牛刀。那么2019年,则是京东蜕变的开始。
布局线下京东家电店、成立京喜事业部成了京东扭亏为盈的关键棋子。
2019年,京东在低线城市布局了12000多家京东家电专卖店、2000多家京东专卖店、160余家京东电脑数码专卖店,再加上京东帮服务店,覆盖了2.5万个乡镇、60万个行政村,覆盖了大陆地区90%以上的乡村市场。
京喜事业部的成立,更让京东在2019年实现了10年来的首次盈利。
在拓展业务的同时,京东也对所有不贴紧主业的创新业务都进行了“关停并转”,节省了大量成本。
同年,京东投资也开始收敛锋芒,投资数量下降至29家,在投资领域的分布上,本地生活类7例,企业服务、电子商务、汽车交通各4例。从2020年初至5月底,京东仅投资了国美零售、凯撒旅游、智辉空间、小鸡科技、超级零售等五个项目。
这一系列的改变,带来的最直观数据是,京东净利润从2018年的亏损25亿元,升至2019年盈利122亿元。
到了2020年,战略上京东逐渐明晰。京东不再一味的“复制”低价模式,而是选择矩阵式下沉,包含传统电商、社交电商、直播电商,及线下门店齐头并进。
在社区团购领域,京东更是密集出手,砸下了超过50亿元的资金,投资、入股了兴盛优选、地利集团,一下抬高了赛道的进入门槛。
从最初的京东拼购阻击拼多多,接着更名为京喜品牌,到现在的升级为京喜事业群。我们看到了京东产品、运营、流量、用户、组织架构等一些列的变化。尤其去年的社区团购市场,原有的京喜直接升级为一级事业群,由刘强东亲自带队打仗。
这些都可以看出京东争夺下沉市场的决心。从激进、掉队到觉醒、改变,这家巨头花了2年时间调整自己。
据京东财报显示,2020年第四季度,京东集团净收入为2243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1.4%。
财报中有一个信息格外值得关注,截至2020年12月31日,京东过去12个月的活跃购买用户数达到4.719亿,全年净增了近1.1亿活跃用户,而超过80%的新增活跃用户是来自于下沉市场。
下沉市场和沉睡用户的唤醒是京东这场翻身仗背后的两大功臣。过去短短一年,京东收获了9000万下沉市场新增用户。
短短2年,京东经历了巨大的调整,甚至有投资人感叹“终于看到京东改变了,不再是麻木不仁、无动于衷。”
改变在继续,但是京东问题依旧重重。就在前几天,冲击上市了7个月的京东数科突然宣布“退场”科创板,撤回IPO。
这也意味着,200亿IPO项目将按下暂停键,估值2000亿成为了泡沫。
回到公司内部,接过刘强东一棒后的徐雷,正在努力让京东摆脱刘强东的个人色彩,试图给这家公司注入新鲜血液。
但这条路,依旧漫长。留给京东的考验重重。
参考消息:
1.36氪:股价一年 3 倍,京东如何重回峰顶 | 深氪
2.36氪:厮杀仍可夺食,京东终迎翻身仗?
3.36氪:京东赚钱也开始变得容易|焦点分析
4.品途商业评论:高管离职,京东再现失控的场面?刘强东陷管理困境
5.36氪:微信流量战场:京东的错失和拼多多的奇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