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别人,并不是文化不自信!
学习别人,并不是文化不自信!
紧接上一篇《要让中国文化走出去,首先要做的是什么?这个问题很考验人》。
【陈洪标写字说画】:你谈的中国文化的国际性表达要融合瑞士国际主义设计风格,是不是意味着我们要学会用人家的方式,来讲中国故事?用这样的途径,即使让中国文化走出去了,会不会让人觉得失去了自我?甚至让人觉得这是一种文化不自信的表现。
▲杨超(中)在德国红点至尊奖颁奖现场。
杨超:学习别人,吸取别人的精华,并不是说我们要去变成别人那样,只是当下我们要表达自己的文化,然而中国的经典的文化总得先让人家看得懂。
我们学习西方国际设计风格的目的是把我们的文化通过国际上能够看得懂的方式表达出去。这并不是文化不自信的表现,恰恰相反,是文化自信的表现。
▲世界的可乐——以不同民族语言表达的可口可乐设计。
我想取一个中国陶瓷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
我们的先人也有通过对外来文化艺术的吸收与融合形成了自己独特而经典的艺术样式与风格,如影响世界的青花瓷就是在宋元时期景德镇陶瓷吸收了来自波斯的苏麻离青艺术原料和手法。
▲中国古代学习他国,转变成自己的经典。
这种积极吸收与融合外来文化艺术的创作方式,使中国陶瓷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后来成为西方人喜欢的中国瓷器“china”。
同样,世界各地也是通过学习中国陶瓷,发展了他们自己国家独有的陶瓷风格,并成为世界著名品牌。
▲景德镇古典园林青花瓷与英国韦奇伍德瓷器。
比如16到18世纪时期,中国景德镇陶瓷备受世界追捧,出口到意大利、荷兰、英国、法国等国家,被称为“白色金子”,对世界陶瓷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西方瓷器。
17世纪,荷兰皇族因喜欢景德镇青花瓷,开设工场效仿我国的青花瓷工艺和艺术形式,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皇家代尔夫特”(Royal Delft)瓷器。
▲瓷器名牌韦奇伍德“Wedgwood”。
18世纪,英国和德国都因为对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喜爱,不惜一切代价来学习研究景德镇的陶瓷制作工艺,前者有受之影响的世界知名的瓷器名牌韦奇伍德“Wedgwood”,后者则因学习景德镇而派生出的欧洲著名陶瓷品牌梅森“Meissen”。
▲景德镇青花缠枝莲与德国梅森的“蓝色洋葱纹”。
有学者甚至通过研究证明景德镇陶瓷输入欧洲,促进了轻快、华丽、精致、细腻、繁琐、纤弱、柔和的洛可可艺术风格的形成。
▲洛可可艺术风格的服饰。
▲洛可可艺术风格的贵族服饰。
因此,今天来看,古往今来都有文化相互学习和融合形成经典的案例。当下我们的文化要走出去,应该要有谦虚和包容的心态去学习和吸收他人好的东西,用来表达我们的文化。
▲洛可可艺术风格的建筑。
中国文化处世哲学讲“包容”,我想,我们在此时,应该有这种大国的包容心态,虚心地学习和吸收好的东西。把别人好的东西吸引进来,进行国际性的表达,转化成为世界视觉传达语言,再传播出去,让国际上可以看得懂。
▲部分世界品牌500强Logo。
然后,当别人看得懂了之后,我们再来不断地渐渐地把我们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一步步融入进去。先吸收学习,再渐渐深度地表达自我,通过这样分步骤的方式来向世界传达我们的文化,这是做一个国际设计师要做到的己任,也是这几年,我一直在努力做的事情。(未完待续,请看第三篇《国际化表达,会丧失民族文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