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第九集:传承之道,师者患不知人也?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什么样的人才可以做老师?
什么样的人,才有德性可以做别人的老师,别人才可以开口叫你一声老师?
你们是患得患失,怕钱没了。
我是害怕你晚一天不悟道,没成道。
把自己整没了,
害怕你走弯路,
害怕你走邪路,
害怕你修得乱七八糟,
害怕你背道而驰!
什么样的老师可以传道!
第一个自己必须首先有道,
自己没有道就不足以传道。
第二个自己必须有爱人之心,
心中藏着别人,
忧患你不来就像忧患我小孩是否生病一样。
第三个必须因材施教,
不因材施教,你怎么知道他她他的卡点在哪里?
最后一个,
你还要不断提高自己,
去拔高自己,
看看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案,哪里还可以改进,
唯恐自己的学生不早一天悟道。
古时有一典故:一师收教三徒,三年内只让干杂活和练基本功。
三徒性急难忍,认为跟这个师父已经没有什么可学了,想辞师而去。
师父说:“你们想走可以,须先去办一件事,到河边取回沙、石子、水各一满盆”。
取回后,师父将一盆沙倒入石子盆中,沙不见了,又将水倒入石子盆中,水也不见了。
师父问三徒:“满了吗?”三徒恍然大悟,非自学功夫已满,实是自心太满。
三徒跪地拜师,继续求学。
所以学功求道要有恒心,经得起磨性,勤奋求学,刻苦精进,持之以恒,方能得道。
尊师重道、持之以恒还体现在,当师父处于低谷、有病或遇师难、法难之时,能否与师同舟共济,心不退转,并经受长期的磨练和考验,才能跟定明师,随师成就。
师的第三层涵义是:在学功求道中,到了高级层次,不是谁都可以学,也不是徒弟找师父,而是师父找徒弟。
要想学高功夫,首先须具备“德、悟、慧、缘”四个条件。
德是指道德品质要求极高,因为“德高才能功高”。
二是要有极高的悟性,才能达到心领神会,领悟精髓。
三是要有很好的慧根,否则教也难会。
四是要与本师有缘,如无缘分,虽相遇而不识。
如无缘则“踏破铁鞋无觅处”,如有缘“得来全不费功夫”。
因此,这四个条件缺一不可。
师的第四层涵义是,同修同道之间要虚心谦恭,相互学习。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修行人应当明白,修行是在修正自己的不良习气,而不是在修正别人。
学人之长,不仅利己,也可勉励他人扬长避短,提醒求学改过之心。
因此,有智慧者不仅可以人为师,还能以万物为师,因为“道在万物中”。
感恩您,谢谢您,心上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