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殿堂 | 人类文明就是在不断地否定老化知识的过程中进步的——看收藏家的贡献
前几日偶然看到朱奎先生的文章《宋元明三朝和清代康熙《红楼梦》遗存器皿和瓷器套杯,彻底颠覆《红楼梦》研究!》的确觉得非常意外,但是收藏圈里的“意外”乃家常便饭,因此,只需静下心来看看这个“意外”的究竟就是了。
朱奎先生的文章告诉我们《红楼梦》不是清代成书的,早在宋代瓷器上就有《红楼梦》人物的画像了,这个发现颠覆了天下人的“常识”,更是把那些学富五车的红学家们的学术成果打得粉碎——《红学》的考证、学术成果全错了!
笔者在2019年6月27日的随笔《收藏家用物证订正历史文化中“传话游戏”的错误》说过“这类传话游戏几乎所有的幼儿园也都在玩,可是一般人都局限于开怀一笑了之。实际上,传话游戏有着深刻的道理在其中。因为每个人在接受信息的当时就已经按照自己的理解在接受并加以诠释、猜测、推理、判断了,所以,任何信息在传递过程中都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岐解、误解、甚至再加工。人类从书本上学习到的和听别人口传的知识也是同样的道理,其中有很多变形甚至完全与事实相悖。”朱奎先生的文章无情地告诉世人——天下人都被学问家们的“传话”给误导了,红学研究白白浪费时间了。
人类文明就是在不断地否定老化知识的过程中进步的,其中,对历史文化认知的修正、订正,收藏家的贡献常常会青史留名。那么,朱奎先生所说的“鉴于中国宋元明三朝到清早期我们已经发现大批中国古代艺术品遗存,尤其是从宋代到清代早期,历朝历代出现的瓷器上描绘《红楼梦》人物的绘图,元代和明代成化朝更加出现一套杯子850件,800件,所绘人物没有重复。流传到清代康熙朝,也制作套杯青花《红楼梦》850件一套,斗彩《红楼梦》套杯800件一套”到底对不对呢?我们“以事实为依据”,看看该文插图宋、元、明三朝带有《红楼梦》图案的瓷器对不对不就确认了吗?
宋代建盏上的红楼梦人物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遗憾的是以上3张图片没有器底,就古代瓷器而言,器底的信息很丰富,对于判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希望有机会能看到器底的图片。
元青花上王熙凤、薛宝钗、史湘云、贾宝玉以及曹雪芹的人物图案。
上图是元青花梅瓶的器底。从器形、青花料、胎泥、画风整体来看,元青花器无疑。
成化斗彩茶碗上的曹雪芹图案,成化器的一眼货。遗憾的是没有正面图和器底。
康熙青花《红楼梦》中的人物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贾政,遗憾的也是没有正面和器底的图片。
康熙斗彩《红楼梦》套杯以及器底的图片。
本文引用部分原文以及部分图片并不是要“炒冷饭”,而是想要说一个道理——实践出真知!人类的知识来源有“直接知识”和“间接知识”之分,实践得来的是“直接知识”,书本上得来的是“间接知识”,而书本上的知识就是“传话”的一种,而传话,几乎没有“准确无误”的!因为任何书本知识(传话)都是经过作者(传话的人)加工过了的(诠释、猜测、推理、判断)。具体到古玩上,凡是思维上信奉权威(包括老师、专家和书本)为圭臬、按图索骥的人终其一生绝不可能有什么造诣,此类人的知识结构中“以讹传讹”的比重会很大,误己误人。据说有个泰斗级的鉴定大师,把农民奉献给政府的文物说成假的,给善良无助的草根农民造成牢狱之灾,相信他不是有意陷害一介草民,而是他知识的欠缺和“贡高我慢”给他人造成深重的伤害,事后别说补偿就是道歉也没有一句!此等造业,今世种下的恶因现世不得恶果来世也得承受。
科学主张“实证”,相比较“间接知识”科学更注重“原创”,即更注重实践得来的“直接知识”。把《红楼梦》的存在从清代更正到宋代,并用连续的元明清(清初)的完整证据链条来说明的事实,就是收藏家“原创”的“直接知识”。“直接知识”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因为“间接知识”是对“直接知识”的诠释、猜测、推理和判断并开始“传话游戏”的。面对收藏家们的藏品证据,“红学”研究不得不推倒重来吧!一叶知秋,希望高居庙堂的泰斗级专家们能够面对出现在中国大地上多得数不清的“不可能”、“一眼假”的古代艺术品、历史文物,勇于否定自己的“固有知识”,更新自己学富五车的“头脑”,为保护民族文化做些善事吧!
(全部图片源于网络)
收藏家对藏品不但要有“看得懂”的能力,
还应该具备“会欣赏”的素质,
进而达到“能陶醉”的境界。
微信号aoshima002
老翡翠网www.oldfeicui.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