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猇亭有位窗口百事通……
猇亭微播台 昨天
“小刘,你中午能不能办理业务?我们着急办理后面手续。”在猇亭区政务服务中心的综合窗口, 工作人员刘倩每天被无数企业业主的问题包围着。在这里,不管企业业主有什么需求,她都有求必应。 “她是一面镜子,照出了猇亭良好的营商环境,这不是口号和标签,而是每个猇亭人身上的具体体现。”卓尔航空城项目开发经理刘志阳发自肺腑地说。 近日,记者来到猇亭区政务服务中心,见到了这位善于解决困难的刘倩。 敢于担当 推进“最多跑一次” 当天,刘志阳前来领取建筑施工许可证。三峡国际博览中心会展商务区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亟待开工,建筑施工许可证必不可少。短短半个小时,证书就送到了刘志阳手上。 前一天下午6时30分,刘志阳在湖北省政务服务网上提交申报资料,错将“县区级”填成了“地市级”。本应由他来修改,但为了节省时间,刘倩立马联系系统后台工程师,通过技术处理将错误事项改了过来。“只要主体信息没有错误,一般小问题我们都尽量处理好,不用企业业主再来回填报。”刘倩说。虽然是小细节,但刘志阳感觉非常温暖。 去年9月份,猇亭区全面推进“一窗通办”,设立了综窗+专窗,所有窗口全面应用全省统一受理平台,统一收件、分办、出件。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培训学习一周后,刘倩正式上岗,成为猇亭区第一位投资项目综合窗口受理工作人员。 猇亭是工业大区,重点项目、在建项目众多,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等是项目落地的必备手续,刘倩所在的岗位也是项目落地的第一扇窗口,直接影响着项目业主对猇亭营商环境的切身感受。 每天面对20多个微信、QQ群,从早上睁开眼到晚上睡觉前,刘倩像个旋转不停的陀螺,只要有人咨询办理事项,她都有问必答,从来不推诿不敷衍。 为民所愿 潜心化解“疑难杂症” “遇到问题肯定有解决的办法,只要业主咨询,我们就要给他一个满意的答复。”采访过程中,刘倩时常重复着这句话。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一个地方营商环境的直接指标。在优化营商环境这块责任田里,刘倩作为一颗最小的螺丝钉,始终深耕细作,用心用情为企业服务,得到了企业业主的一致赞誉。 海航通航生态城项目经理李双权对此深有感触,该项目于2016年落地猇亭,按照前期规划于今年建设最后一栋13号楼,但在办理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时碰到了难题。 因项目落地时间早,以前走线下审批,先在发改局立项备案,后到住建局办理审批,走完流程需要一个多星期。如今改成线上审批后,相关历史资料无法找到,因项目编号不能更改,无法重新立项,李双权感觉遇到了大难题。 项目亟待开工,万般无奈之下,李双权来到政务服务大厅求助。刘倩二话没说接下这个“烫手山芋”,立马打电话咨询宜昌市工程改革办公室,通过市工改办的指导,刘倩登录省级投资年审平台,找到了曾经立项的历史资料。经过更新、补充等项目相关信息,刘倩一步步将项目认领回来,成功找回项目编号。 9时接到求助,9时23分解决问题,该企业随后成功办理了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 心在一职 争当群众的“百科全书” “有问题我们要解决,没有问题更要主动推进。”刘倩始终把工作做在前面,作为综合窗口工作人员,她是各职能部门之间的桥梁,更是整个系统中的枢纽。 线上,她每天在湖北省政务服务网、宜昌市数字“多审合一”平台、宜昌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等多个网站上来回切换。线下,区发改局、区规划局、区住建局跟她是“老熟人”,每个项目进度她必须掌握,遇到办事卡点要主动推进。偶尔,线上出现技术问题,她还需人工弥补各种缺陷。在短短采访的三十分钟内,共有8个QQ群,十几个对话框亮起了未读消息。 “目前猇亭区'拿地即开工’'六多合一’等政策出台后,对综合窗口的要求更高,接下来我们工作人员还要不断学习和提升,把猇亭这块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擦亮。”盯着工作日程表,刘倩语气恳切、眼神坚定。
作者岳黎、谭雪姣
本期主编/姜宇 编辑/余文婷 校对/张厚益
新闻热线/6511108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