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的20条铁规,一定要知道!别怪我没告诉你哦!
关于艾灸的文章发了很多,但是有些基本的原则,大家在日常中还是会忽略,也还有人不明白,所以有必要挑一些重点再提醒一下:

头面胸部、四肢末端皮薄多筋、风寒感冒、痈疽痹痛灸量不宜过度,宜小宜少。

如果上下前后都有配穴,应先灸阳经,后灸阴经,先灸上部,再灸下部,也就是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依次进行。
取其从阳引阴而无亢盛之弊,所以不可颠倒乱灸,如果不讲次序,后灸头面,往往有面热、咽干、口燥的后遗症或不舒服之感觉。
即便无此反应,也应当从上往下灸,这也和针刺取穴一样,次序不乱,不会遗忘。
白天上班、晚上下班吃完饭还要休息一段时间才能艾灸,往往艾灸完都10点多了。
这样行不行?
我还是不建议晚上艾灸超过10点,偶尔几次无所谓,但是长期这样的话会伤阴,毕竟晚上10点后百脉要休养,呈收敛状态,而艾灸主生发,所以太晚艾灸不适宜。

还是有很多人问,艾灸后是否可以马上洗澡。
虽然很多书上说艾灸后半小时可洗热水澡,但我一般建议灸后2小时再洗澡,即使热水也不要很快去洗,因为热水有湿气,容易进入穴道和经络。
虽然大家都知道艾灸时不要吹空调、电扇,但是艾灸后呢?艾灸后你的毛孔也还是打开的,不能受寒受风。
你可以这样做,开另外一个房间的空调,缓缓降低整个房屋的温度,你在没有空调的房间艾灸,躲避直接吹,这样既不会太热而且没那么寒凉。
艾灸治疗几天后,有的人会大汗淋漓,一动就出汗,怎么办?一般来说,多出汗是好事,在排毒。
但是如果你觉得身体很虚、有气无力的,那就要注意了,要艾灸足三里这个滋阴的穴位,同时要注意休息,要养好气血,多喝山药红枣小米粥比较好。
严重的话需要中医面诊再辨证调理。

女性月经期到底能否艾灸?这个要根据个人体质来定。
从理论上来讲,月经期艾灸不会给身体带来危害,而且经期艾灸有些时候会有很好的效果,借着经期排血量,可以帮助体内排出寒湿、瘀血等,特别适合那些痛经、经量少的女性。
有些人月经量比较大,那么此时艾灸,一般会导致经量更大,造成自己恐慌和疑虑。如果超出正常月经量,又不懂得怎样止血,就真得会有损身体,所以超出正常月经量的女性不建议艾灸。
年轻人户外活动较多,出汗后常常不注意保暖,又喜食冷饮,所以很容易感冒。固护肺气对青少年具有重要的保健意义。
肺俞穴是肺脏之气出于背部之所,还是主宰全身在表之卫气,固护人体之正气不受邪气侵犯。

肺俞穴的位置: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二指宽)处。
具体灸法有如下几种:
施灸频率不拘时灸,即感到身体不适或即将感冒时,或进食冷饮后施;随年壮灸,即在农历生日当天灸,小儿可灸5分钟左右,青年灸15分钟左右。此外,转季灸,即每月灸两次,分别在转节气的前1~2天施灸。
步入中年,生活稳定,应酬繁多,思虑过度,运动不足,最伤脾胃。因脾胃损伤,不能充分运化水谷精微,水湿聚于中焦,大腹便便就出现了。
灸“足三里”能调整消化系统使之功能旺盛,吸收营养增加能源,对全身各系统都有强壮作用。

足三里穴的位置:位于小腿前外侧,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嵴一横指(中指)处。
艾灸方法同肺俞穴,频率可不拘时灸。
步入老年,肾气渐疲,元气渐亏,会出现腰膝酸痛、夜尿频多、健忘失眠、不耐疲劳、视力减退、听力衰减、脱发白发等症状。
《医经理解》记载:“关元,在脐下3寸,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人生之关要,真元之所存也。”该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

关元穴的位置:位于腹部,身体前正中线,脐中下3寸。也就是从人体肚脐中间下三寸(四指并拢,从脐中起,以中指横纹为标准,横向的距离),腹部的正中线上。
艾灸方法同肺俞穴,最佳频率为1日1次,亦可不拘时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