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金壁:何谓“以事为名,取譬相成”

对许慎关于形声字的定义“以事为名, 取譬相成”,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解释道:

清嘉庆刻本《说文解字注》

事兼指事之事、象形之物,言物亦事也;名即“古曰名,今曰字”之名。譬者喻也,喻者告也。以事为名,谓半义也;取譬相成,谓半声也。江河之字,以水为名,譬其声如工可,因取工可成其名。

自段玉裁如此说解之后,说形声者率皆沿袭其说。如黄侃述、黄焯编《文字声韵训诂笔记·文字学笔记》“说文纲领”:“以事为名者,以言其形;取譬相成者,以言其声。”但这种解释其实是有问题的,关键在于对“名”的理解。

如果说“名”即“古曰名,今曰字”之名,那么,江河之字以水为名也即以水为字,所有从水之字也都以水为名也即以水为字,“名、字”岂不是成了义符的同义语?

又,既然江河之字已经“以水为名”了,为什么还要“譬其声如工可,因取工可成其名”? “以水为名”的“名”与“因取工可成其名”的“名”是不是一回事呢?如果是一回事,为什么说成两橛(水之“名”与江河之“名”)?如果不是一回事(前一“名”指水旁,后一“名”指江河之字),岂不是违背了逻辑的同一律?

“字”是“名”的古义。至少在汉代以前,这个意义已经不使用了:

明万历刊本《管子》

⑴《管子·君臣上》:“书同名,车同轨。”(《史记·秦始皇本纪》:“车同

轨,书同文字。”)

⑵《仪礼·聘礼》:“百名以上书于策,不及百名书于方。”郑玄注:“名,书文也。今谓之字。”

⑶《周礼·秋官·大行人》:“喻书名。”郑玄注:“书名,书之字也。古曰名。”

⑷ 《论语·子路》:“必也正名乎!”皇侃义疏引郑玄注:“正名谓正书字也。古者曰名,今世曰字。”

许慎与郑玄是同时代人,显然,他解释形声字说“以事为名”时,不会使用当时人已不习知的“名”的古义。许慎《说文解字叙》中的“名”字仅此一见。他凡说到“文字”的意思,或曰字,或曰文,或曰书,皆不用“名”。

笔者以为,许慎“以事为名”的“名”是指名称、名号,也就是字音(古汉语中往往一字一词,这里的“字音”等于说“词的语音形式”)。《说文解字·口部》:“名,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春秋繁露·深察名号》:“鸣而命施谓之名,名之为言鸣与命也。”《管子·七法》“名也”尹知章注:“名者所以命事也。”

清嘉庆藤花榭仿宋刻本《说文解字》

就是说,某事物叫什么,也即人们称它为什么,这就是它的“名”,指字音而不指字形。

而以“名”为字音,历时久远:

⑸《淮南子·说林》:“或谓冢,或谓陇,或谓笠,或谓簦,头虱与空木之瑟,名同实异也。”高诱注:“头中虱,空木瑟;其音同,其实则异也。”

王念孙《读书杂志·淮南内篇》第十七指出:

“或谓簦”下,当有“名异实同也”五字。言冢与陇,笠与簦,名异而实同;若头虱与空木之瑟,则名同而实异也。

黄侃述、黄焯编《文字声韵训诂笔记·文字学笔记》“略论推寻本字之法”亦曰:

虱与瑟一音,若依今日注音字母之法为之,则虮虱之虱与琴瑟之瑟终古无别也。①

《淮南子》的作者是汉初人,他这里所说的“名”指字音。

又王筠《说文释例·形声》:

清道光刊本《说文释例》

⑹ 夫声之来也,与天地同始。未有文字以前,先有是声,依声以造字,而声即寓文字之内。故不独形声一门然也。先有日月之名,因造日月之文;先有上下之词,因造上下之文。

可见,近世的文字学家也以“名”为字音。

“名”既指字音,那么,“以事为名”当指声符。以许慎所举“江、河”字为例,事指工可(工可为二事,江河则为另二事),江河古同工声可声,即以工、可为其名(指字音,即声符)。这其实也就是假借方法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依工可之声,托江河之事)。

段玉裁说“取譬相成”是“谓半声也”,大约是本之于《颜氏家训·音辞》:“逮郑玄注《六经》,高诱解《吕览》、《淮南》,许慎造《说文》,刘熹制《释名》,始有譬况假借,以证音字耳。”

而颜之推所谓“譬况假借,以证音字”,是指古人训诂中用的“某读如某”式的注音、说明通假的方法。②

张守节《史记正义·论音例》也说:“先儒音字,比方为音。至魏秘书孙炎,始作反音。”这譬况比方以证音字的方法,与许慎解释形声字所用的“取譬相成”并非一事。

《唐张守节史记正义佚存》

所谓“取譬相成”当指义符。以江、河字为例,江、河都属水类,于是以工可为其名(声符),取水作譬况以成江河之字。

这并不是新观点。顾实《中国文字学》就说过:③

其半为声者,本从假借而来,故假借曰“依声托事”,而此亦曰“以事为名”矣;其半为形者,兼取会意之式,故会意曰“比类合谊”,比者譬也,而此亦曰“取譬相成”矣。或曰:“譬者,假借其声音也。”是岂其然哉!

其言中肯(唯“比者譬也”,似于义未安。愚谓比者,比并也)。不过,他的观点

并未为人所重视,于是至今只剩下了一种权威的段玉裁的解释。

《中国文字学》

而段的解释又实在扞格难通,所以讲文字的书或引段说而一带而过,或有意无意地回避了对许慎形声字定义的解释。这个问题确实早该澄清了。

注释:

①虱与瑟皆为入声、栉韵、山母字,音同。

②王利器《颜氏家训集解》引卢文弨云:“此不可胜举,聊举一二以见意:郑注《易大有》明辩遰,读如明星皙皙;《晋》初爻摧,读如南山崔崔;《周礼·太宰》斿,读如囿游之游;《疾医》祝,读如祝病之祝。”

③顾实,近代语言文字学家,《辞源》编纂者之一。《中国文字学》刊《东南大学丛书》,二十年代出版。

后  记

后来,又见到一个“名”当“字音”讲的例证:《魏书·张普惠列传》:“尚书崔亮曰:'谏议所见,正以太上之号不应施于人臣。然周有太公尚父,亦兼二名。人臣尊重之称,固知非始今日。’普惠对曰:'尚父者,有德可尚;太上者,上中之上。名同义异,此亦非并。’”张普惠之意,尚父之尚,与太上之上,字音相同而意义相异。也以“名”为字音。

《何谓“以事为名,取譬相成”》

此文在《北方论丛》1995年第3期刊出约一年之后,笔者收到来自四川绵阳的一封读者来信,署名陈朋,以娟秀的字迹、文白夹杂的语言、繁简交错的字体,对鄙说提出质疑。看出其学识渊博,旧学功底极深。

我不敢怠慢,便认真回复。经反复十余封信的讨论辩难,我看出对方渐有谦退许可之意,于是提出求同存异,并言及个人私情,以缓解数月来剑拔弩张的学术观点对立气氛。

陈朋先生质疑第一函

果然对方非常高兴,寄来了他的近照,讲了家庭情况,告我他生于1922年,旧四川大学毕业,退休前在四川绵阳师范学院教古汉语——果然是一位古学渊深的老学者!

后来他坦率地告诉我,他笃信了几十年的“以事为名, 取譬相成”段玉裁说的合理性被动摇了,而认为“以事为名”的“名”指字音是正确的,并写了一篇支持鄙文的文章《赞“以事为名指声符”说》,在《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九期发表。

《赞“以事为名指声符”说》

提要谓“对于一个探本抽薪、很有价值和力量、恢复一千八百年前形声定义原貌的论断非常赞成,因而为之简介、阐述、申论,期于早日得到广泛共识”,体现了一位老学人对学问孜孜求索、从善如流的可贵风格。

对这样一位饱学而高尚的老人,我自然是尊重而心向往之的。于是大约于2006年,借到成都出差之机,买了长途汽车票,到绵阳去拜望老人家。

未想到接到电话,已八十多岁的他手拿着我送给他的鄙著《训诂散笔》,亲自下楼来接我,热情诚挚,欢若知己。

陈朋先生

我听说他有眼疾,送给他两小瓶日本眼药水,朋友送我的手工鞋垫等小礼物。为不让老人接待我而费力,还买了一只烧鸡。陈师母其时已卧病,我进内室看她,她开玩笑说:“你还自带伙食!”

我环视其家,古书满架。从容言次,老人告诉我,他年轻之时,《诗经》、《左传》,可以成诵。其时他正应邀整理某县县志。我深切地感悟到:这样的宝贵的老学者,存世的已经不多。我与此老的的初会,也很可能是最后一面,故分别时恋恋不舍。

果然,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成都受到影响,老人被迫迁居,因年事已高,禁不起动荡漂泊,竟溘然而逝。

陈朋先生手迹

我闻讯极度悲痛,给她女儿寄去丧仪及挽联(字句忘却了)。她女儿来信,绵阳师范学院为老先生举行了隆重的葬礼,挽联很长,我只记得有“文史星历”四字。

这是我人生中因学术讨论而与一位学问旷世的老人建立的缠绵感情,一段不无遗憾的追忆。重睹老人的遗容、墨迹,念岁月之无情、长者之凋零,几欲怆然而泣下!

(0)

相关推荐

  • 《说文解字》探秘:道立于一

    一 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凡一之属皆从一.弌,古文一.于悉切 字形演变 1.我们认识一个字,从其字形,字义,和字音来认识.形是身,义是心,音是神.对于字形,我们看它的结构.有的是单字 ...

  • 汉语未来或将成为最易掌握的语言

    <汉语拼音方案>字法依据在哪儿? --汉语未来或将成最易掌握的语言 <求是>西北联络办通讯员张代弟 郭印旭 未来,一旦掌握汉字造字法"切音"(而不是现行的拼 ...

  • 富金壁:目前网络语言乱象八事

    摘要 网络语言充斥污言秽语及其他混乱现象,严重污染语言环境,影响公众道德,扰乱传统文化,贻害青少年.究其原因,是由于使用网络人员文化水平低下.网编缺乏素养.污言秽语应严加禁止,而其他混乱现象也应分析其 ...

  • 富金壁:關於《王力古代漢語注釋匯訂》2021年1月重印增補修改的說明

    鄙著<王力古代漢語注釋匯訂>2020年6月在揚州廣陵書社出版,首印300冊.銷售告罄之後,廣陵書社於2021年1月重印. 借此機會,增補修改了一些條目,茲布列如下,以供初版購買者觀覽采擇焉 ...

  • 张富仓‖说说大哥张富群的那些事

     原标题:大哥张富群平凡的人生足迹 编者按:张富群,陕西丹凤人.陕西师大数学系毕业,高级数学教师,已从丹凤中学退休.一生桃李满天下,在新浪博客发了1000余篇学术文字. 打开张富群新浪博客,阅读大哥张 ...

  • 俗语说的“人富别忘3事,人穷别交3友”,是哪3事?哪3友?

    俗语涉猎极其的广泛,有生产,生活,警示,学习,预测,习俗,禁忌方方面的.不过在农村,最被大家津津乐道的莫过于生活类的,因为相对于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村,俗语就成了知识来源和学习人情世故的主要途径,比如俗语 ...

  • 《诗》之“兴”为“取譬引类”

    关于<诗>中之"兴"的作用,传统的意见认为"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强调其内容上和音乐上的领起作用:另一种意见认为兴具有"触物以起情&q ...

  • 穷且益坚,不食嗟来之食;富而有德,不取不义之财。

    <公孙仪吃鱼>是战国时期韩非所作古文,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原文 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q ...

  • 富金壁:关于“新发于硎”

    <庄子·养生主>:"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晋郭象注:"硎,砥石也."唐成玄英疏:& ...

  • 怎么样用论语取大富大贵的小男孩名字,将来必成大器

    <吉生起名>起名小程序,中文名. 英文名.乳名小名,查重名.查汉字五行,免费查! 名字就像是一个标签,或者是其给人的第一印象的表达.在我们的生活中,名字是人与人之间的区别标识,所以我们每一 ...

  • 富金壁:曾皙之志与仲尼之叹

    <论语·先进>写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孔子坐,孔子要他们各言其志.在子路.冉有.公西华分别表示,他们愿做小国之君.礼官以后,曾皙却说:"异乎三子者之撰.--莫春者,春服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