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鸣:临帖者仿多宝塔几可乱真,遇勤礼、家庙、麻姑为何一败涂地

开篇我们读一段文字,摘自颜真卿《述张长史十二笔意》

余罢秩醴泉,特诣京洛,访金吾长史张公,请师笔法。长史于时在裴儆宅憩止,有群众师张公求笔法,或存得者,皆曰神妙。仆顷在长安二年师事张公,皆不蒙传授,人或问笔法者,皆大笑而已,即对以草书,或三纸、五纸,皆乘兴而散,不复有得其言者。仆自再于洛下相见,眷然不替。仆因问裴儆:“足下师张史有何所得?”,曰:“但书得绢、屏、素数十轴,亦偿请论笔法,惟言倍加功学临写,书法当自悟耳”。

本节有句话我们可以注意下:“仆顷在长安二年师事张公”即颜真卿在长安用二年的时间“师事张公”,结合颜真卿的年谱可以大略得知此次拜师是指颜真卿在天宝年间的罢官期间。天宝(公元742年正月—756年七月),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共计使用15年。颜真卿在天宝年间度过他34岁-47岁的壮年时光。可以确定的是在这个时间段内其在长安'师事张公二年’,具体年月无可考。

我们回到题目,临帖者仿《多宝塔》几可乱真,遇《勤礼》《家庙》《麻姑》为何一败涂地?如果按这个逻辑推测,其书丹《多宝塔》时未学到笔法,而是按普通书者提按顿挫的方法写成的,而《勤礼》《家庙》《麻姑》是其跟张旭学到笔法以后书写的作品,这样就好解释了。

接下来我们从碑帖中的字体中寻找答案。

先看下面几张图片,'多宝塔’三字摘自《多宝塔》中不同的段落。

《多宝塔碑》全称为《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是唐天宝十一年(752年)由当时的文人岑勋撰文、书法家徐浩题额、颜真卿书丹、碑刻家史华刻石而成。颜真卿(709-784)时年43岁。

多宝塔三字虽然摘自不同段落,但是从点画细节中观察,三组字几无差异。这也是多宝塔容易临摹的一个原因,因为大多字体在提按顿挫的书写方式中程式化了。

我们看以下几张图片,'司马’二字亦摘自《勤礼碑》不同段落。

《颜勤礼碑》,全称《唐故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长史护军颜君神道碑》,是颜真卿为其曾祖父颜勤礼撰文并书写的神道碑,为颜真卿晚年楷书的代表作。此碑于唐大历十四年(779年)立。颜真卿时年71岁。

摘自不同段落的'司马’二字,虽整体风格相同,但点画横竖折细节几乎没有相同的地方,无规律可循,因为是颜真卿得笔法后自然书写留下的痕迹,不存在程式化的书写动作。

我们继续看图,'国,门,西’三字摘自《家庙碑》不同段落。

《颜家庙碑》,全称《唐故通议大夫行薛王友柱国赠秘书少监国子祭酒太子少保颜君庙碑铭并序》,是颜真卿为其父亲颜惟贞镌立,撰文并书丹,唐代篆书名家李阳冰篆额。镌立于唐建中元年(780年),颜真卿时年72岁。

摘自不同段落的'国,门,西’三字,整体风格仍然一样,但书写细节各不相同,无规律可循,这也是因为颜真卿得笔法后不存在程式化的书写动作,自然书写也。

下面图片里'麻姑’二字摘自《麻姑仙坛记》不同段落。

《麻姑仙坛记》全称《有唐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传此帖本有大、中、小三种,因原石均佚,传世情况的复杂,故难寻佳本。相传该碑立于唐大历六年(公元771年),颜真卿时年63岁。

下面'麻姑’二字,从细节推敲,字字不同,横竖不同,撇捺不同。对于临帖者,你怎么模仿呢?

谷鸣一直强调:学书一定不是从临帖开始的,临帖学书是书法走向没落的开始。

你临帖的时候,主观能动性会让你为了临摹的像而临摹,而这样恰恰约束了你的自然行为。碑拓留下来的线条边缘整齐,而正常书写留下来的自然痕迹往往并不这样,两者是相悖的。临帖是刻意为了整齐为了像而临摹,这恰恰是不自然的地方。

比如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横的收尾,哪有什么方方正正的,而其他碑帖特别是《多宝塔》中,横的收尾大多整齐一致,这个问题书友们就没有思考过吗。

碑刻是为了留下书者的字迹,利于长期保存,后来通过历史的演化,逐渐增加了政治和宗教的含义在里面。通过碑拓学书法,这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

提按顿挫程式化的《多宝塔》较之自然书写的《勤礼》《家庙》《麻姑》当然容易模仿,但这已经不是书法的范畴了。

千万不要以为拿毛笔涂涂画画就是书法,称为写毛笔字更恰当。

《勤礼》《家庙》《麻姑》独立的面貌就是颜真卿的风格,你怎么模仿都不对。因为鲁公笔下的自然就是他的风格,和任何人无关。就如你自己写钢笔字,随心所欲的书写,别人怎么能模仿的像呢?

当然,拿毛笔随心所欲的书写是戴着毛笔的笔法这条镣铐的,否则也只能叫做写毛笔字,和书法无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