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手记丨给风留个洞

本阁作者文集:崔桂忠 杨德振  曹旭

易书生  彭化义  师利国 赵萍 

文丨杨德振

黄昏下班时,走路经过越秀山足球场。足球场三面环山,处在山洼之中。运动场的一头靠山,半山顶上竖着一块长八十米、高二十米的巨型广告牌,牌子上写着“某某足球联赛”内容。背景广告牌后面有一条路,是我每天必走的散步路径。

从广告牌背后望向足球场,被巨型招牌挡住,看不到踢球球员矫健的身影。看不到,我倒无所谓,我对足球不痴迷。倒是巨型广告背景板上显赫的一个个规整的三角型“窟窿”引起了我的好奇。

刚开始,我以为是风损所致,一细看,这么整齐划一的“窟窿”,又不像风力“精心破坏”的结果。正发愣间,公园里的一个保安跑过来,叫我别围观,还说没有什么好看的,只是球队训练。我说,我不是偷瞟球赛,我只是对背景板上的三角形“窟窿眼”感兴趣,为什么平整的背景板要弄得这样“漏洞百出”、疤痕疙瘩的?!以前不是这样的!保安略为一怔,平静地说,以前确实不是这样的,我也是不理解,后来我问了公园的管理者,他们说这是为风留一个“出口”。

原来,巨型背景广告牌所用的塑胶布由于面积巨大,兜住了山坳里吹来的风,风撞在布上,不是拼命地啃噬塑胶布,便是疯狂的撕扯塑胶布,两个月下来,塑胶布就被山坳吹来的风撕得条条丝丝,成了摇摆的百褶裙模样;而一般的赛事要长达半年才能举行完,因此,足球馆每两个月不得不重新花费不菲地去更换,费事费力又费钱。有游人路过见此情景,便给公园管理方出了一个主意,给风留一个洞,让它不去反复“纠缠”和撕咬塑胶布。

据说,这个游人还运用大数据和风力学理论,测算了每平方米塑胶布所承受风力袭击的安全值,还测出了塑胶布受损的临界点,提出了“钻孔疏风”的试验思路;公园管理方一听,觉得有道理,决定马上一试,故出现了现在这个有很多“窟窿”的全新的广告牌。虽没有以前的美观好看,但经久耐用,毋须再花巨资去更换了。

天下之事,必作于细。思路一变,效率与效益也就跟着变了,从这个细小的改变中,我觉得公园的管理者越来越用心了,越来越听得起群众意见了。要知道,世事经办过程中,不怕人笨,就怕眼拙心拙,还不虚心听取意见。第二个感觉是,专业人士或专家原来是可以更多地为社会和百姓服务的,可以令其边际效用产生最大的社会价值,许多权威理论和“高、大、上”学术理论一样可以应用到民生领域,产生实际管用的生活价值,前提与关键是否是用心和有眼光。

当然,从人生的另一个视角上讲,一个人永远要做的就是在做事时尽可能给别人留下方便,留个“出口”,“利他”的结果到最后其实是“利己”;一个人所有的好事和独占的好处不可全部占尽用绝,或横竖到边,似铁板一块,不留余地;否则,就会像巨型背景板一样,被风无情地撕裂啃噬,到最后一定会变得千疮百孔,体无完肤,甚至破烂不堪。

2021年4月22日

读完本文顺便点下面的“在看”,以资鼓励!您的“转发”是我们前进的最大动力!

☆ 作者简介:杨德振,工商硕士、中国散文作家、广东作家、酒店职业经理人、心智研究专家,已出版八部著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