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烦恼做朋友

01

不是压抑自己的情绪和烦恼

修行,不是压抑自己的情绪,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不认识自己的情绪,当我们能欢喜的与情绪沟通,降服烦恼时,才是真正的修行。

当谈到「修心」、「调伏自心」时,很多人会带有误解,认为「修持」代表就是放弃俗务、逃避、或「所有事情通通都不用做了」。

另外的误解,则是认为修行是在「压抑痛苦」,当心中过于痛苦时,就以修行来压抑等等,这些也都是对于「修行」的误解。「压抑」并是不正确的修行方式。

作为修行人,也还是会有生气、嫉妒等情绪,会有贪心等等烦恼生起的。

但旁人会说:“你都是修行人了,怎么还会生气呢?”这种问法,就如同认为「修行人不可以生气」一样,让修行者也会因此有「必须压抑」的感觉,觉得“我不应该生气,不可以烦恼”,并对于「自己还是有烦恼」的状态,觉得很不好意思,或者觉得不可告人,只好装模作样,结果外在看起来很平静,内心却充满烦恼。

这种想法、做法都是不正确的,而且久而久之,是会憋出病来的,哪天爆发出来时,是会一发不可收拾的。因此,修行并非硬生生地去压制住情绪,那样是没有用的。

以我自身为例,我觉得其实大家都一样,很多人都对于我们修行人有所期待,觉得我们一开始修行,好像立刻就成为一个完美的人、很好的修行者了,但事实上,修行没有这么简单,是需要时间的。以我自己来说,是如何跟烦恼相处、处理烦恼的呢?

我其实也花了很多时间,例如「嗔恨」,我花了五、六年时间,学习如何去和情绪、和嗔恨沟通,学习认识自己的情绪,我发觉,很多时候,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其实根本不认识自己的情绪,因为不认识,所以觉得烦恼很可怕,像是个强盗一样。

而「修行」,就是「练习和烦恼做朋友」。逐渐地,就不再需要压抑情绪,而是自然而然地、甚至是很欢喜地就能控制住情绪,处理你的烦恼了,这时,你已经和「烦恼」成为朋友了。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这才是「修行」。

02

面对烦恼,如何不起瞋心?

人的一生当中,总是会遇到很多外在或者内心的挑战。最需要花时间处理的,通常不是外在的麻烦,最棘手的问题,其实是我们内心的各种情绪、问题和冲突。身为一位佛教徒,最主要的功课,就是要学习如何处理烦恼。

01. 过有觉知的日子

处理烦恼的第一步,就是要认识烦恼,清楚知道烦恼是什么,同时知道它所带来的弊病,和对自己所产生的影响。在不具备这样清楚的认知之前,各种对治法都只是一种强迫性的压制,没有办法真正帮助我们根除烦恼,因此谈到「对治」烦恼之前,首先任务是要「认识」烦恼。

佛教认为烦恼是无量的,总归来说就是「贪、瞋、痴」三毒烦恼。这三种负面情绪,有的比较容易察觉和认识,有的比较不容易。从我个人经验而言,通常花上四年、五年甚至十年的时间,才可能比较清楚知道某种烦恼的运作方式。观察、认识烦恼,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具有恒心和毅力。平时我们散漫惯了,现在开始,就要多将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起心动念之上。

观察烦恼的重点,不在时间的长短,而是观察的质量。我们应该有知有觉的过日子,行住坐卧的任何时刻,都要试著保持觉知,就像随时有一位看门者,专注盯著烦恼的生起一样。以前没有练习的时候,可能会觉得烦恼生起得很突然,怎么发生的都不知道。练习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对于烦恼生起的程序和步骤会愈来愈清楚,这时你才比较有机会对治烦恼。

唯有透过自己切身地去观察和感受,才有可能认识和对治烦恼。我们可能听过很多对于烦恼的定义和解释,但毕竟那些只是他人的经验,不是自己的。如果想要真正对治烦恼,就一定勇于面对烦恼,只有知识上的理解是不够的。

02. 对治嗔心,我试着一周不生气

不动佛的心已经全然解脱,不受任何烦恼所影响,由于他「不起瞋心」的特别愿心,而得名无嗔。瞋心是三毒烦恼当中,比较容易被观察到的一种烦恼,接下来,我想简略分享一下对治嗔心的方式。

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专注于不动佛法门的研究和学习,同时也将一部保存于汉文佛典的《拔济苦难陀罗尼经》翻译为藏文。这段时期的学习,让我和不动佛建立起比较深的联系和情感。

刚开始,我对不动佛还是有种距离感,但是愈了解他的愿心之后,就愈觉得亲切,而且深受启发。所以我当时动了一念头:不动佛的愿心是未成佛前都不生起嗔恨之心,那或许我可以先从比较短的时间,开始试试看不生气,例如一天或一周不生气?

03.坚定不生气的立场

有些人听到不动佛的发愿时,可能会觉得不切实际:一个人怎么可能那么长时间都不生气呢?

我的想法是,与其花时间去分析可能性,不如起而行去尝试看看,不做怎么可能知道做不到呢?

事实上,觉得自己做不到,就已经落入了「自轻凌懈怠」之中。佛教认为,轻视自己是最糟糕的一种懈怠。我们应该给自己一个机会去尝试,去迎接挑战,时间不用很长,成败也不是重点,你可以设定中午之前不生气,或者晚餐之前不生气等等,如果没有做到没有关系,再接再厉就好,重点在于迎接挑战的勇气。

其实生活平顺的日子里,我们想气也气不起来,问题常常是那些突如其来的不悦之事,会让你心烦意乱,生气动怒。

此时心中就像有两个人,一人劝你说「就生气吧」,一人劝你说「不可以生气」。大多数的时候,我们都对于「生气」的指示言听计从,但偶尔我们有些觉知,又觉得不要生气才对,总之,我们的情绪很不稳定,立场也不坚定,有时生气可以,有时不生气也可以。

这种模棱两可的状态,本身就是一个大问题。在对治烦恼时,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坚定自己「不生气」的承诺和立场

当你清楚目标之后,另一个重点就是不要太严肃,我们可以把对治烦恼当成游戏,要具有尝试的精神,过程中放轻松,不要压抑,否则反而会使烦恼变得更强。

04. 下一盘内心的棋

传统上,对治烦恼一直被视为极为个人的修行,尤其就藏传佛教来说,想要对治烦恼,弟子需要长时间的依止一位上师,经过不断请示修持之后,上师给予口诀教导,弟子才会慢慢知道如何去对治烦恼。

但平时对治烦恼的重点,就是随时保有觉知、正念,带著像是玩游戏一样的心情,去面对各种情绪。应该把对治烦恼,当成是自己的爱好和娱乐,是一件欢喜、放松的事情。

过去西藏修行者的娱乐是什么呢?

就是对治烦恼,他们会在一天之中不断地练习觉知,发现对治成功了,就放一颗白色的小石子,如果不成功,又生起烦恼了,就放一颗黑棋子,就像是下棋一样,每天都带著愉悦的心情在下一盘内心的棋

05.正念"播放机"

对治烦恼的重点就是要坚定,不能够犹豫不决,不生气就是不生气,否则就会有一种无力感。

同时,仅仅具有坚定还不够,因为我们都很健忘,常常一散乱就忘记曾经的承诺,所以要不断提醒自己,忆念起曾经发的愿。

我时常做一个比喻,这种提醒有点像是内心中的自动播放机,不仅有录音的功能,还能够在自己烦恼生起时,自动播放出自己「不生气」的承诺和提醒。

这个自动播放机,就是正念。正念是很重要的,能够保护我们在散乱、失去觉知的时候,这时提醒我们记起当初的誓言。

目标清楚了,就放手去尝试,然后每天省思自己是否达到这样的目标。对治烦恼要有计画,例如我们设定每天三个小时不生气,这样持续练习三个月。

你会逐渐培养出觉知的习惯。慢慢的觉知自己的情绪,就会变成很自然的一件事情,同时各种负面情绪的问题,也就会越来越少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