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玺||紫花坪村的历史文化
陕北、特别是府谷(谷、读gue),地处黄河中游区北龙头,陕西省北极东端,它的历史长度与中华文明相等。
我给大家介绍的此处村落叫“紫花坪”张家,至今已经是五百多岁的高龄,今天全村仍然全是一家张姓人在此照料祖茔,繁衍生息。
该村曾经有过一百多年的繁荣史,这里曾经发生过历史大事件,目前却又看不见了住宅与祠堂等老式建筑,现代乡村建筑与千古不朽的石窟群交相辉映。
说它没有传统建筑遗存吧!却留下千古不朽的三处石窑群与墓园遗址,甚至还有北宋制造、试验火箭遗址,今天,这里依然在诉说着它过去的英雄往事。游客到此,既有看头,也有历史回味,也是府谷县三A级旅游景区的一部分。
这个地方就是榆林市府谷县木瓜乡紫花坪(下石崖窑)村。
自从明朝永乐皇帝迁都北京,朱棣为了保卫京畿重地的安全,就于地处渤海口的山东半岛、辽东半岛与高丽半岛间设立了“登州”卫,组建起了中国早期的国家海军。登州卫统辖三半岛,登州总兵就相当于明朝时期的海军元帅。
登州总兵张国材率领海军配合戚继光荡平倭寇以后,便奉调到府谷木瓜园堡(红州卫)修筑长城。并且同儿子张守登(莱州总兵)一起,改任、世袭木瓜园堡(红州卫)总兵凡六世。直至明朝灭亡以后,还发动了相当规模的反清复明战争,甚至让康熙皇帝险些丧命。
府谷所有县志均有记载,却又相当繁杂零星,目前能看到的是只有清朝早期的府谷县志。因为涉及到“反清复明”战争追杀内容,所以,清朝县志中没有详细叙述该村的历史。
但是在府州文庙戟门外还设有“先贤祠”,专祠供奉张国材、张守登,木瓜园堡供奉张国材为城隍神。
紫花坪三处防守与避寇遗址代表是“石佛堂”,延绥镇志与所有府谷县志均有明确记载。目前三处遗址有石佛堂、朝阳洞、红门寺,规模也算宏大。还有张国材墓园。不光县志有载,文革结束时还很完整,农田基建中开垦种了地,现在仍然算是遗址清晰。
紫花坪村还有一处顶级国宝,即杨六郎制造火箭时留下碾压火药的“石转槽”,目前构件虽然被散置分解,但所有构件依然相当完整。另外在红门寺景区内还有杨六郎试验火箭留下的“试箭石”遗址。不光是府谷县志有记载,曹颖僧《延绥揽(览)胜》一书中也有记载。
“紫花坪张家”,秦、晋、绥较为知名,曾六代世袭木瓜园堡总兵一百多年,世享三品俸禄,府第与住宅再怎么清廉也应该有一定的规模。只是因为清朝初年一场“反清复明”战争的失败,张家的主要战将均已疆场尽忠。家眷为了逃避满清朝廷追杀,毁弃了家园,全家族逃离了紫花坪村。为了生存返回后就加入了石崖窑行政村,习惯性地将村名叫成了“下石崖窑”。
像这样五百年以上的古村落,虽然村落没有什么老式祠堂与住宅了,但不朽的石窟建筑群规模依然非常宏大,紫花坪老村目前也成了地块名称。
像这样有历史文化的古村落,但不能叫村落遗址,因为至今仍然有张姓人在此居住。更因为有辉煌的历史,更应该加以开发保护。
紫花坪、这个村名稀少、普通、来历却又很不简单。
明永乐朝以后,朝廷对武官提防,刻旬备至,生怕拥兵者造反。其实燕王朱棣就是拥兵造反成功而得江山的案例。所以,法定武官最高品第为正三品,率军不的超过两万人。登州总兵为正三品(清朝升为正二品),明、清一直派近支王爷监军,张国材任登州总兵时的监军王爷是嘉靖皇帝第四子、景王朱载圳。
戚继光与张国材计划好一场战役,要利用登州湾葫芦形水城诱倭深入,图谋大量歼灭倭寇。没想到计划还未来得及实施,戚继光奉旨南下福建抗倭。张国材又不想放弃这一作战计划,获得景王首肯,发动了当地所有老百姓和可调用的其子莱州总兵张守登率部参战,顺利地完成了这一作战计划。
作战时利用了一个三天大雾的天时,基本无伤亡成功地打了这一仗,完全消灭了山东半岛一带倭寇。
百姓兵与军队结合,将大雾中盲目逃亡的倭寇全部在水城头上斩首。雾散后无意中发现水城前面原来只为摆景而放置的十数盆海棠树花,雾散后阳光一照,全部因为倭血淋撒而变成了紫红色,全株变成了硕大的紫花。
张国材觉得,这些紫色海棠见证了这次抗倭战争的胜利。随后就将这些海棠树花全部搬到了水师辕门,天天观看、回忆、欣赏,成了张总兵的至爱。
后来在戚继光的统一指挥下彻底荡平了倭寇,在嘉靖皇帝举办的庆功宴上,因为张国材已经是明朝武官的最高品第,嘉靖皇帝就论功封赠了张国材之父、张逸筱一个无俸禄的三品文官衔。这样,张国材一家三代人都成了朝廷官员,实际为后来的举家调遣埋下了伏笔。
抗倭成功,荡平倭寇之后,戚继光向嘉靖皇帝进言:称要趁着“火箭”在实战中的有效应用,先进的武器决定了明朝军队有了所向无敌的兵势,作战有了必胜的把握,请求训练十万精兵轮换出征,以三、五万之师出海,决可灭倭之国,安定镇守,这样的拓土战机千载难逢。
嘉靖皇帝却觉得,倭居海岛,难治且无用。这一进言反而引发了嘉靖皇帝对武将们的更加不放心,甚至隐隐在心中生出了杀机。
后来在丞相张居正的权谋运筹之下,让戚继光分兵修筑长城。将抗倭军队分散在三万多里长的长城修筑工地上,又时刻处于国家文官的监督之下。武官要想造反,军队将难以集中。绝对没有了起兵造反的可能,却有对震慑倭寇重来与图谋不轨者发挥双重作用。所以,就将长城向东展延到虎山,向西展延到阳关,两端在山海关与嘉峪关之外又加长六千多里。将抗倭军队全部调往长城工地,分散布置在三万多里长的长城线上。
张国材也在调遣之中,家中三位有品第官员与全体家眷均调往府谷木瓜园堡,另一说是红州卫,反正这两个地名是一个地方。于嘉靖四十三年,以文武双职,文职为佥事指挥史,武职为总兵,享原正三品职衔俸禄,奉调到府谷。
张国材到任以后,辕门与衙门均设在木瓜园堡城内,却将家眷安置在了城外,而且正好与杨六郎制造火箭时的遗址重叠。
这里有一点只能算是作者的拟猜。重叠的第一个原因可能因为带来的家眷人口众多,靠国家俸禄难以养活这么多人,就将家眷安排在了城外,以种地来补偿生活所需。第二个原因可能是明朝离宋朝时间段不算太远,北宋制造火箭时可能还留有一些残存的场地房屋可以利用,所以,就将二者重叠了。第三个原因是向朝廷表示忠心,张家在此地建立祠堂安了家,没有再回归原籍的意向,因为此时让朝廷放心,成了时刻要表达的首选功课。
据传张国材从登州调往府谷时,不统旧部,军卒另配,只带自用武器与马匹。张国材又单独请旨携带了两盆象征抗倭胜利的海棠树花,将水师帅府的这两盆海棠树花也带到了府谷,因为抗倭胜利时,这些海棠树花是紫色的,就将自己的新家命名为“紫花坪”村。
因为张家在木瓜园堡、紫花坪村生活了一百多年,世袭总兵凡六世。子弟成年后要全部当兵,一直都在长城工地服役。明朝灭亡以后,思想不能接受,所率军队也未解散。后来与朝廷其它旧官吏只为组织“反清复明”大计才降下了日月旗,潜伏了下来。
再后来就因为反清复明战争的失败,张家在军中服役者全部战死,家眷为了逃避追杀而全家族逃离了紫花坪村。只因生计,过了些年再回到紫花坪村。为了不会引起满清官府注意,就在保甲制的年代,加入了石崖窑的行政村保甲,户内都甲户口仍用旧制。
作者简介
张玉玺,笔名镜翁,祖藉登州,1950年出生于陕西府谷。高级工程师、榆林市、府谷县作家协会会员。武汉汽车工业大学汽车设计制造专业本科毕业。又先后在榆林财贸学校和北京商学院进修,学习财务和企业管理。年青时转战陕西多处三线建设工地十数年。一生主要服务于国家第二冶金公司和陕西府谷商业储运公司。历任教师、工人、技术员、车队长、副经理、经理、董事长。国家内贸部华运榆林公司总经理等职。九十年代后期,依特邀专家身分转到山东工作,定居济南。作者毕生从事理工科职业,曾编写过汽车专业大学选修教材。为清华大学创办实习基地,在清华大学设有奖学金。还担任过国内多家汽车厂技术顾问。获得国家技术专利一百二十多项,基本已经实施。有的产品,曾占全国市场八成,还远销欧美等发达国家。
进入二十一世纪,六十岁以后,初涉文史、文学整理创作,先后两版发行过《府谷名胜故事选》。退休以后,陆续完成长篇小说《镜世义商》。中短篇文史作品《镜世书场》,两部著作的创作一百二十余万字,均由时代出版社正式出版,《镜世书场》续卷编纂完成即将付印。还出版发行了道家《易经》《周易》《易数》三大著作第三部之《易数﹒珍方》。
特别申明:本平台作品以原创为主,转载为辅,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作者提供的部分照片来源于网络,如文章、图片涉及侵权问题,自告知之日删除。
史政发展 塞外文化 红色文化 乡土文化
名人民俗 文物非遗 传说轶事 往事琐忆
投稿信箱:scgsjzb@163.com
主编微信:sczb0972